
第19-21课改革开放.ppt
19页温馨提示请准备好你的课本、导学案、双色笔 和学习的激情! 复习检查: 建国前三大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曲折发展的表现和经验教训?对内 改革城市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 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点线面、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格局经济 腾飞 生活 巨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习目标】 1.牢固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 相关史实,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生 活巨变的关系,提高联系记忆和知识整合 能力 2、结合预习案提纲,自主梳理回扣课本,运 用对比、联系记忆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之乐;坚定社会主义 信念,继续投身于改革大潮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1.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1949-1952年底)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1958) 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 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核心: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ß(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ß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 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策;ß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 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等;ß结果: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推 动重心发生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图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 “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 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图一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 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图三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 报道 图四198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关于政治制度改革体制综合改革(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 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 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材料二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 运动和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20多年来,产生重大影响的 思想解放运动有三次: 第一次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冲破了“姓社姓资” 的思想禁区和“计划经济崇拜”,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第三次突破了“姓公姓私”的理论误区和“所有制 经济崇拜”,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引自(《文化艺术报》 (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前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 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开放浦东内地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 ,再到内陆省会城再到内陆省会城 市市, ,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宽领域的对外的对外 开放的格局开放的格局对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理解 (1)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 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经济方 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 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 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试说明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 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比 较过去的“开放”现在的开放开放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性质主权独立开放 性质是消极被动地卷入世 界市场的主动开放开放 目的满足西方列强商品输 出和资本输出的需要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 展而采取的一项基本国 策。
开放 结果利于西方列强对我国 经济侵略而阻碍了民 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 展材料三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 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 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 于求的达99%材料五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 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 基础 (3)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4分)(4)近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3)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 化 (4)根本原因: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 集权)、一党制、 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 阁制、两党制。
政治制 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 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 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工业化 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 料所有 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