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吕碧城的文化选择及文学创作.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论吕碧城的文化选择及文学创作 这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在对文本举行细致分析的根基上,认为其思想的转变和其文学创作的转变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基于文化认同所作出的文化选择,在确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文学观,并反映在吕碧城的文学创作中并结合论述对象本身的体验,透露其转变的内在机制 第一章 多元冲击下的文化选择第一节 深闺有愿作新民一、女性解放;语境的生成中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跨入了世界近代化历程随着中国门户的开放,外国传教士纷纷涌入中国,他们在宣传教义的同时提倡男女对等的观念他们在华创办教会学校、提倡天足,这成为日后维新派妇女解放思想的重要来源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志士们将戒缠足与兴女学作为思想解放的两把利器1896 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刊载的一篇文章《戒缠足会叙》,梁氏认为中国之积弱,至今日极矣欲强国本,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欲正母仪,必由女教;①,从而将兴女学提上舆论舞台其后梁氏又于 1897 年发表了《倡设女学堂启》,从女子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终;②四个方面启程,论述了兴女学的重要意义;刊载于《时务报》的文章《论学校》,从正反两个方面屡屡反复论证兴女学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综观其文章大意,他提倡女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储人才、强国本从而变更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梁氏以其常带感情;之笔端成为妇女解放当之无愧的舆论推手,并促进了女学校的开办经元善在《女学集说附》中就这样称道:新会梁卓如孝廉《时务报》其次十三册、二十五册刊载《女学论》,有未经人道之处,读者咸服其精详沪上女学之设,导源实肇于此③1898 年 6 月 12 日经元善在上海成立中国女学堂,成为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其后女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神州大地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导的现代化进程在兴女学、办学校、开通民智举行思想解放的同时,戒缠足从身体上解放中国妇女那么成了其中应有之意其次节 天际自徘徊儒释道间的纠缠一、交游关系与其思想转变吕碧城思想的转变与 1907 年吕碧城友朋关系的变故有着精细的联系首先是 1907 年七月十五日碧城之友、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遇害吕碧城与秋瑾订交始于 1904 年1904 年 4 月 4 日,英敛之夫人致函吕碧城书,告知其秋瑾将有来访之意,碧城在 4 月 5 日的回信中说:所云秋碧城女史,同时而同字,事亦甚奇惟伊生于名地,阅历必深,自是新学中之佼佼者若妹那么幼无父兄指授,僻处乡隅,见闻狭隘,安敢望其肩背。
然既属同志,亦颇仰瞻风范,但未识其性情能与我辈想和否?;②碧城在回信中表达了对于秋碧城的仰慕之情,将其视为女界志同道合之同志,对于此次与秋瑾的会面吕碧城还是对比期望的英敛之日记也有相关记载:润沅由京来函,秋碧城女士十六日(公历五月三十日)来津,为会吕碧城其后四月二十七日,秋瑾由北京来访,是日《英敛之日记》所记为:十点,秋闺瑾女士由京来,其夫王之芳及秦偕来,留午饭予同王、秦单间房饭后,秋留馆,王、秦等去晚,傅润沅来,谈及久,去秋与碧同屋宿①吕碧城和秋瑾相见甚欢,攀谈良久首次会面,秋瑾即邀碧城同去北京,被吕碧城婉拒此后秋瑾又密劝吕碧城一同到日本加入革命,吕碧城以持世界主义,可怜与政体改革,而无满汉之见;为由,再次婉拒结果秋瑾只身赴日本,吕碧城任文字之役秋瑾在日本所办女报,发刊词即出自吕碧城之手,其后秋瑾回国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在其次年第一号上刊载了吕碧城的《女子宜急结团体论》一文1907 年七月十五日,秋瑾在绍兴遇害清政府在秋瑾遇害后大肆追捕革命党,和秋瑾有关之亲友几乎都有所牵连秋瑾遇害在当时是一个影响重大的事情,范围牵扯政界、女界及文界当时《申报》对秋瑾案对于教导界的影响作如是说学界中人那么纷纷作鸟兽散;。
而此案对于吕碧城应有尤为巨大吕碧城由于曾在秋瑾所办刊物上刊载文章之故,后因此几同遇难;正是由于这次的牵连,迫使吕碧城之后提防精心、远离政治漩涡其次章 吕碧城的文学观第一节 雅郑之分吕碧城 1916 年在与老友铁禅的书信往来中说到:著作之林浩如瀛海,时代既殊,体派各别,而大要在能分雅郑,既知雅郑,那么纵所至为之,皆足有立①吕碧城认为,在浩如烟海、体派纷立的文学著作之林中,区分文章优劣的标准就在于能分雅郑;一、作为批评术语之雅郑;雅郑之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从先秦时代开头,雅郑之别就已经展现在的中国的典籍之中考其源流可以察觉,雅郑之分本是音乐批评上的一对术语,在《诗序》中有雅郑不同部;之语,因此《诗经》中就有以音乐为根基的大雅小雅之别雅乐;和郑声;最早见于《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帮家者雅乐与郑声的含义,论语中并没有明言,但一般认为郑声是当时的民间音乐,雅乐那么是宫廷音乐,正统音乐郑声在《论语卫灵公》中还展现过一次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那么《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始;在这里,郑声是与《韶》《舞》相对的音乐形式。
《韶》《舞》作为周朝正统的音乐形式,具有典范与标准的含义,那么与之相对的郑声;自然含有非正统,非标准的意味其后在《左传》的注中也展现了郑声;一词,《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杜预注云:五降而不息,那么杂声并奏,所谓郑卫之声孔颖达疏云:五声既成中和,罢退之后,谓为曲已了,不容更复弹作,以为烦手淫声,郑卫之曲也在此,无论是杜预的注还是孔颖达的疏,都将郑声作音乐解在《礼记乐记》中,郑声;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照旧与社会政治发生了直接的联系: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那么国之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在《孟子》一书中,汉代的赵岐将郑声与世俗音乐联系在一起《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赵岐注云:王言我不能好先圣王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谓郑声也从以上所引先秦古籍中的文字可以看出,雅郑之别在最初是音乐批评中的一对范畴,并不指涉文学上的含义《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虽然其中有大雅小雅之别,但考虑到先秦时期诗乐合一的现实,其分类照旧是以音乐为根基的其次节 本色书写在其妇女解放思想中,吕碧城不赞成以消泯女性性别差异为代价,将女性解放同构在民族解放的宏大话语之下。
吕碧城强调崇敬女性的性别差异,提倡的是在崇敬性别差异的前提下的女性生命个体的解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吕碧城坚持文学创作中本色书写的原那么,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女性性别本色书写;二是崇敬各种文体的不同特色一、性别本色吕碧城在《予之宗教观》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其本色书写;的文学看法:兹就词章论,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红刻翠,写怨言情,千第一篇律,不脱闺人口吻者予以为抒写性情,本应各如其份,惟须推陈出新,不袭窠臼,尤贵格律隽雅,情形诚恳,即为佳作诗中之温李,词中之周柳,皆以柔艳擅长,男子且然,况于女子写其本色,亦复何妨?若言语必系苍生,思想不离廊庙,出于男子且病矫柔,讵转于闺人,为得体乎?女子爱美而富情感,性秉坤灵,亦何羡乎阳德?若深自讳匿,是自卑抑而耻辱女性也古今中外不乏弃笄而弁以男装骄傲者,使此辈而为诗词,必不能写性情之真,可断言矣女子自然爱美,并且感情充满,以女子写女子不过是对于女子天性的自然表现而已,女子写其本色即为真实,真实的文章即为优秀的文章诗歌中温庭筠、李商隐,词坛上周邦彦、柳三郎,都擅写情的柔艳,男子写女子性情尚能取得如此之成就,现如今以女子之笔写女子之态,亦有何妨?假设女子像男子一样出言必系天下苍生,对于男子都有矫揉造作之嫌,对于女子而言就更失其真实可信了。
第三章 吕碧城的文学创作 ............... 48第一节 吕碧城之诗 ...................... 48一、诗界革命;的余响 ............... 48二、传统诗歌形式的坚守 ........................ 50第三章 吕碧城的文学创作第一节 吕碧城之诗一、诗界革命;的余响1899 年 12 月 25 日梁启超在其《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梁氏认为,中国的诗歌界千余年来被鹦鹉名士;占尽矣,指出了中国诗歌进展过程中的因袭性和雷同性,要变更这种现状成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务必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新意境、新语句和古风格并推崇黄公度、夏穗卿、蒋观云三人为诗界革命的典范梁氏所提倡的的三长;理论,是在西学背景下在古典诗歌内部举行的一次调整其出于传播新思想的目的,使得梁氏所提出的诗界革命三要素之中,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常有龃龉其评价黄遵宪诗歌时也已看到新与旧二者之间的不兼容性:然新语句尚少,盖由新语句与古风格,常相背驰①而夏穗卿、谭复生,皆善选新语句其语句那么经子生涩语、佛典语、欧洲语杂用,颇错落可喜,然已不具备诗家资格。
②这样两难的情况也在确定程度上预示了诗界革命;的早夭,以及梁氏其后诗学的转向但其诗界革命;内含的以古典诗歌形式作为媒介传递新思想的策略却得到了广泛的回应结语— 7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