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docx
8页高炉长寿技术概况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所追求的目标,高炉长寿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我国高炉的设计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高炉的寿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高炉寿命相比 我国只有少数高炉能够达到国,外高炉寿命的水平本文主要介绍现代长寿高炉设备的设计 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大修或新建高炉项目有所帮助国外先进高炉长寿水平较高,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可达 15 年以上,部分高炉达 20 年以上日本川崎公司千叶6号高炉(4500m3)和水岛2号、4号高炉都取得了 20年以上的长寿实绩 日本矢作制铁公司的361m3高炉、岩手制铁公司的150m3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在上世纪90 年代就达到了 20年以上的水平最近,经过大修的部分高炉已将长寿目标定为30年相比而言,我国高炉设备的长寿水平则较低,一般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低于10年,仅少数 高炉可实现10至15年的长寿目标,其长寿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高炉能否长寿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综合效果:一是高炉大修设计或新建时采用的长寿技 术,如合理的炉型、优良的设备制造质量、高效的冷却系统、优质的耐材和良好的施工水平。
二是稳定的高炉操作工艺管理和优质的原燃料条件三是有效的炉体维护技术这三者缺一 不可,但其中第一项是高炉能否实现长寿的基础和根本,是高炉长寿的“先天因素”如果 这种“先天因素”不好,要想通过改善高炉操作和炉体维护技术等后天措施来获得长寿,将 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还要以投入巨大的维护资金和损失产量为代价因此,提高高炉的设计 和建设水平,是高炉实现长寿的根本现代长寿高炉的新思想国内外专家认为,现代高炉的长寿设计思想有6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高炉整体寿命优化设 计,大修精心施工,确保高炉各部位同步长寿二是强调高效冷却设备和优质耐材炉衬的有 效匹配,从炉底至炉喉全部采用冷却器,无冷却盲区,并针对高炉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选 用不同材质的冷却系统和耐材在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使用自我造衬、自我保护的无 过热冷却设备一一铜冷却壁技术,在此区域淡化耐材炉衬的作用,依靠形成稳定渣皮来保护 铜冷却壁在开炉前,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仅喷涂一层普通喷涂料来防止开炉时的炉 料磨损;在高炉炉缸侧壁区域使用热压小块碳砖、优质微孔碳砖配合冷却壁或陶瓷杯来延长 使用寿命三是增加炉缸死铁层设计深度(达炉缸直径的 20%左右),减少炉缸内铁水环流对 炉缸侧壁的侵蚀。
四是在高利用系数(炉役平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大于 2.0)、高煤比(炉役平 均喷煤量达150kg / t以上)、低维护费用的基础上,炉役寿命(20年以上)和单位炉容产铁量 (1.0万一1.5万t/m3炉役)应作为高炉长寿同时追求的目标五是采用有效技术监测、维护 炉体是实现高炉长寿的重要保证六是注重高炉稳定顺行的工艺操作管理和使用成分稳定的 优质原燃料对高炉长寿的作用关于高炉长寿的几种观点1、经济合理的长寿现高炉长寿不是越长越好,应按炉容大小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寿命即以一代高炉寿命发挥最 大效益为限度如一座30Om3级高炉寿命达15〜2O年,是否合理?要达到这么长的寿命, 必须采用高档优质的耐材和冷却设备及最先进的技术,势必导致基建投资过大;再说15〜 20年以后,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将发展到何等水平,难以预料,由此看来3O0m3级高 炉寿命8〜10年应属长寿而1O00m3以上或2OO0m3以上高炉寿命可搞到几年以上,甚 至更长但亦应根据实际条件和技术发展趋势作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其经济合理的长寿高炉2、 高质量的长寿观高炉长寿要强调长寿质量问题,就是说要发挥一代炉役的高效强化冶炼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指 标,而不是靠慢风作业、护炉措施来拖延寿命。
如一个人的寿命,活着要健康无病,身强力 壮,精力充沛,而不是躺在病床上靠打针吃药延长寿命故提倡高质量的长寿,才是炼铁工 作者研究的目的3、 系统整体长寿观高炉长寿不仅是指高炉本体长寿,而应包括高炉生产的主体和辅助系统整体长寿若主体的 某一部位或系统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严重损坏),均会影响其寿命,因此,在设计时就要 统筹全局,做到系统内各个部位同步长寿甚至有的专家提出热风炉寿命应是高炉本体的两 倍左右任何片面强调炉缸、炉底或其它局部长寿都是不符合高炉系统整体长寿观的这也 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和形成的长寿观念4、 永久性炉衬长寿观有专家研究后提出:只要设计、制造无过热冷却器,使高炉渣、铁凝聚附着,而生成永久性 的炉村,包括炉内块状带的炉料保护村,维持高炉长期作业,达到长寿之目的因此,认为 对于高热流强度的炉身中下部第一需要的并不是高级耐火材料,而是无过热(烧不坏)的冷 却器,这是设计长寿高炉的关键也就是说冷却器热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其材料强度允许的范 围,那么冷却器将不会烧坏,永久性炉村将会形成,则高炉就能长寿这一观点的关键是要 有优良的冷却水质和理想的冷却设备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做好水质处理和设计制造冷却器 的技术决窍更为重要。
个案:宝钢高炉长寿技术要延长高炉寿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新的技术支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理 论研究,宝钢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炉长寿关键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在炉缸活性指数基础上的煤气流调整炉身中上部的长寿主要依赖于高炉内煤气流的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是上下部综合调剂才能够 实现长期强化冶炼生产必须要活跃炉缸,形成初始煤气流中心发展有利于高炉上部长寿这一观点 被接受之后,掌握定量计算炉缸活跃程度能否满足高炉长寿需要的技术势在必然结合理论 与实践,发现在强化冶炼生产时炉缸侧壁温度与炉底温度和透气性指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 性,由此开发出了炉缸活性指数,它的基本定义是炉底电偶温度权重值除以炉缸侧壁电偶温 度权重值该指数主要用来定量计算上部长寿的要求根据指数值决定是否要采取有利于提 高炉缸活性指数的措施,再结合一些常规的炉身维护技术,目前宝钢 3 座高炉实现了长时期 强化冶炼而高炉上部的长寿仍然得到了保证2、风口焦取样分析技术通过风口取样,可以分析炉缸死料柱内粉焦和未燃煤粉的积聚量、滞留的渣铁量,测定死料 柱的空隙度和渗透性等,也可以定量地对炉芯活性进行评价,尤其是对确定焦炭强度、减少 炉芯焦粉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与炉缸活性指数一起成为分析炉缸活度和控制上部煤气流 合理分布的有效检测手段3、增加冷却水量和安装微型冷却器技术生产实践表明,高炉强化冶炼之后,原来设计的炉身下部冷却强度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 求了,出现了冷却设备频繁破损,炉身下部易粘结与脱落,甚至出现炉身发红现象新高炉 在设计阶段就会考虑加强该部位的冷却强度,对于旧高炉只有采取增加系统水量和安装微型 冷却器等补救措施来提高冷却强度号高炉大修时因炉壳未更换而保持了原来的炉体冷却结 构,但冷却水量比以前增加一倍;2 号高炉 2002 年经过改造炉身冷却水量也增加了一倍, 同时 3 座高炉都在关键部位安装了必要的微型冷却器,为确保高炉强化冶炼与长寿起到了作 用4、依靠炉缸气隙指数,控制炉缸侧壁温度技术理论上只要确保了有效传热与冷却,以目前的炉缸结构都能满足20 年以上寿命由于炉缸 侵蚀极大多数是从炉缸侧壁产生气隙破坏了热平衡使得热量无法正常导出开始的,所以,炉 缸气隙指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建立的2号高炉由原来的设计厚度1.425m减薄至目 前的1m左右通过定量计算分析炉缸侧壁温度上升原因后,每次炉缸温度上升都能及时得 到正确处理,为控制炉缸侧壁温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 更换冷却壁技术宝钢3号高炉于2004年3月23日成功地实施了休风降料线更换s-3段冷却壁(60块)作业, 整个过程休风100.2h宝钢冷却壁更换技术是把料线降到需要更换的部位而不是降至风口, 然后把破损的冷却壁尽可能吊运出来,再安装上新的经过改善后的冷却壁这种技术对于高 炉操作恢复炉况增加了难度,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炉况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把产量损 失减少到最小程度6、 高炉长寿维扩系统工程技术高炉长寿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已建成并投产的高炉,其长寿是关键主要取决于生产中维护 措施的落实与效果的好坏除了上述重点介绍外,一些日常维护技术的紧密配合和充分发挥 也很重要,比如炉身硬质造壁、炉身降料线喷补、炉身钢砖保护与更新、炉缸压浆、炉身热 负荷管理、建立数学模型控制高炉操作稳定、强化炉前作业管理与一次性开口技术的应用等 等只有将以上这些长寿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维护工程,才能将高炉长寿 工作做得更好,才有可能实现20 年以上炉龄的生产实绩宝钢新技术应用实绩宝钢3座高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化冶炼进程,其高炉利用系数和煤比见表13号高炉1994 年9 月投产至今已接近10年炉龄,2004年2 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5以上生产水平。
今 年成功地实施了 S-3段冷却壁整体更换技术,正准备向更高利用系数挑战宝钢高炉在强化 冶炼初期也遇到了长寿方面的许多问题,担心难以持久,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问题才逐步 得到解决通过合理调整煤气流,结合炉身造壁和强化冷却等措施,炉身上部的炉皮发红次数和冷却设 备的破损显著减少以 2 号高炉为例:炉身残砖已很薄,但炉皮发红次数没有增多,见表 2 因此,在炉缸活性指数和风口取样技术指导下,上部煤气流得到合理控制,解决了高炉上部 遇到的长寿问题增加冷却水量,特别是强化炉身下部冷却,对于强化冶炼下的炉体长寿维护是有显著效果的 1号高炉第2 代与第1代比较,冷却方式和布置完全一样,但前者冶炼强度大于后者,只因 冷却水量前者是后者的二倍,结果冷却设备的破损量明显要少很多(见表 3) 2004 年由于局 部边缘煤气流过强造成一次损坏冷却板8块,包括2003年1号高炉炉身部位出现的长寿问 题也是局部边缘煤气流管道行程所致,煤气流分布对炉身中上部寿命的影响可见一斑2号记炉2002年因炉缸侧壁温度异常上升限产而年产较2001年减少2.42%,2003年起在炉 缸气隙指数的指导下,及时分清了炉缸温度上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近两年来没 有加过钍矿和限过产量,一直保持高产,而炉缸没有出现新的侵蚀。
这就说明延长炉缸寿命, 实现20年以上寿命是可能的这一成功经验应用到1号高炉后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 说明宝钢高炉长寿维护系统工程技术又越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大型高炉长寿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炉容积大于1000 m3(3 上标)的大型高炉有50 余座, 2000m3(3 上标)以上的大型高炉有25 座,这些大型高炉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炼铁生产能力的50%以 上 20世纪90年代,一批新建或大修技术改造的高炉采用了铁素体球墨铸铁冷却壁、铜冷 却板、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陶瓷杯等现代高炉长寿技术,寿命已达到8〜10年以上其中我 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特大型高炉 一宝钢2号高炉(4063 m3 (3上标))寿命已达到12年,武 钢5号高炉(3200m3 (3上标))、首钢4号高炉(2100m3 (3上标))的寿命也相继达到12年 这些高炉至今未进行中修,仍在正常工作,预计高炉寿命将达到15年以上我国新建或大修改造的大型高炉,遵循高效、长寿并举的原则,高炉一代炉役设计寿命15〜 20年,一代炉役平均利用系数大于2.0t/(m3(3上标)・d), —代炉役单位有效容积产铁量达 到 10000〜15000t/m3( 3 上标)。
我国高炉长寿技术情况1、优化高炉炉型 我国炼铁工作者历来重视高炉炉型设计,通过研究总结高炉破损机理和高炉反应机理,优化 高炉炉型设计的基本理念已经形成1) 加深死铁层深度 实践证实,高炉炉缸炉底“象脚状”的异常侵蚀,主要是由于铁水渗透 到炭砖中,使炭砖脆化变质,再加之炉缸内铁水环流的冲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