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高一下册语文说木叶教案 (2).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欣***
  • 文档编号:202584204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下册语文说木叶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诗圣”杜甫有一句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么其中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呢?天上掉下来的木头吗?(学生回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词的鉴赏离不开对意象的分析把握,今天我们就走进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板书课题) 二 交代预习情况 课前预习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处理了相关的生字词,并对文中的诗词做了大概的了解,同时要求同学们抓住每一段的关键句在研习课文之前,先给大家补充一些读书的方法:宋朝的心学家陆九渊曾经总结出一些读书的方法,我认为这对于我们现在的阅读理解以及平时读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象山文集》 上诗的意思即是:1、读书必须要静下心,心静自然能讲文章理解透彻;2、好好玩味其中的意蕴,所谓的意味深长;3、读不懂得地方可以先行放过,不要走死胡同;相反的,在重点之处则应该仔细思量、考虑 《说“木叶”》是林庚先生关于诗歌意象的一篇文化随笔,文中篇幅很长,引用的诗词很多,那么我们在接受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应该运用到上面所说的读书方法,整体把握,抓住关键,把书读薄。

      弱水三千,我独取一瓢而饮 三 研习课文 下面我们进入到课文的学习,我想让我们的男同学把第一至第三段的关键句子提炼出来,而第四至第六段就交给我们细心的女同学,最后一段最简单就留给老师解决 (一)两分钟阅读各自任务段落 1、 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提问) 明确:作者引用了大量诗句,旁征博引,提出了需要论述的对象:“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引用的作用:引出话题 2、 第二段主要针对的对象有哪几个?它们的关系如何?(提问) 明确:树、木、树叶、木叶、叶、落木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主要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 3、 第三段的主要对象又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提问) 明确:“木叶”、“落叶”、“树叶”、“落木”等,其实主要是承接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对象几者的主要区别关键字在“木”字归纳起来就是:用“落木”舍“木叶”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我们注意“木”字为诗人们所喜欢的原因 小结:第一至第三段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研究对象,列举了一系列现象,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究其根源 4、 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提问) 明确: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 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提问) 明确:“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意即对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6、 第六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提问) 明确: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那么这一段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 小结:第四至第六段主要是针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论述,找到相关的答案,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7、最后一段是作者在分析论述的时候得到的一个结论:艺术形象的领域中,概念相同字不同,其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文章一至三段叙述现象,提出问题,四至六段分析现象,论其本质,由现象到本质,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论证方法 (二)含英咀华、寻幽探微 同学们掌握了抓住文章关键句子于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这还不够,我们除了能够宏观把握全文,还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文中的切身之处仔细玩味,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读透,而不是一知半解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含英咀华,寻幽探微 1、“木”和“树”有什么不同?(提问)明确:文章举了吴均的《答柳恽》“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进行比较:“高树”没有落叶的形象,“高木”有木叶形象;“高树”饱满,“高木”空阔,落木千山;“木”在这里比“树”显得更加单纯。

      补充:比较“空阔”与“空旷”“空濛” 2、“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明确: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补充:比较“疏朗”与“疏落”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疏落:稀疏零落、稀稀落落例如疏落的晨星 诗句引用的作用:1、引出话题;2、用作例证;3、提高全文文化意味总结) (三)总结:通过从上面两个部分的解读,希望对同学们解读相关的社科类文章有一定得帮助,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整体把握、咬文嚼字 四、作业布置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在中国的诗词中出现过很多的意象,岁月的淘洗使他们具有了一种特定的意蕴,但是在不同的诗歌中,相同的意象也会用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二,试着结合用林庚的方法去比较“梅”在不同诗词中的用法注意结合一下几个问题去思考 王安石《梅花》 1、 王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 主要表现的怎样的人格特征? 陆 游《卜算子 咏梅》 陆词中的梅花与王诗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1、 毛词中的梅花除了傲雪凌霜的品格,还有什么特点? 2、 与陆词比较,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板书设计 说“木叶” 林庚 1、“木叶”成为了诗人钟爱的形象。

      整体把握 2 、木叶”就是“树叶”,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落木” 抓住关键 3、 区别关键字在“木”字,用“落木”舍“木叶” 4、“木得第一个艺术特征:“木”含有落叶的因素 5、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6、“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具有颜色的暗示性 7 、艺术形象领域,几乎一字千里 意象 颜色 触觉 意味 含英咀华 树叶 褐绿色 密密层层浓阴 繁密充实 寻幽探微 木叶 微黄 干燥不湿润 疏朗 飘零之意 落叶 繁密绿色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的形象 六、教学反思 高一下册语文说木叶教案格式.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