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节茶树的基本知识.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28057328
  • 上传时间:2023-09-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茶树的基本知识一.学习要求1. 1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茶树的起源、形态、生长、栽培等基本知 识,掌握茶叶采摘的标准,进一步加强茶艺人员的茶叶知识1. 2 重点:1. 茶树的形态特征2. 茶树的生长与栽培1. 3 难点:茶叶的采摘标准1. 4 知识点:1.茶树的起源2.茶树的形态特征3.茶树的生长与栽培4.茶树的采摘二、 学习内容2.1 茶树的起源和传播茶树的学名全称为Camellia Sinecsis (L.) O.Kuntze,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常绿植物茶树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te),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lamydeae),山茶目仃heales),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茶树的最初学名是Camellia Sinen sis(L.)1950年,中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 名和茶树特性的研究,确定以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茶树学名,在中国通用迄 今根据植物学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门,系起源于距今约一亿年以前的晚白恶世,而 其中的山茶目植物,约产生在六千万年以前。

      关于茶树的原产地,近代一些学者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在印度,有人认为在包括缅甸、 泰国、越南、印度、中国西南的整个地带,但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多数学者已经确认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人类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是采自野生,用做药用若按照《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来 推算,在中国,茶的利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随着茶树从药用发展为饮用,野生茶树势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或采茶籽,或掘取野生 茶苗进行栽培和繁植根据东晋(317-420年)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说: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 年联合当时四川、云南的部落共同讨纣之后,巴蜀所产的茶已列为贡品, 并记载有“园有芳 、香茗”由此推断,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已经人工栽培茶树了,那么 茶树栽培距今当有三千多年历史了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 件的限制,不能大量栽培秦汉以后,中国统一,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日渐密切,茶树由 四川传到长江中下游一带,由于地理气候上的有利条件,逐渐取代了巴蜀在茶业上的中心地 位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物品。

      茶叶产区遍及四川、陕西、湖南、 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省区,几乎与近 代茶区相当,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兴盛阶段;同时,也使茶叶从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 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统治阶级制定了各种制度来控制茶叶的生产、贸 易、税收等自此,茶作为一种产业逐渐普及、发展起来茶树向国外传播,最早传到朝鲜和日本 6 世纪下半叶,随着佛教界僧侣的相互往来,茶叶首先传入朝鲜半岛;而日本种植茶树,是在唐代中叶(公元805),日本僧人最澄和尚 来中国浙江天台山学佛,回国时携带茶籽种于日本滋贺县,这是中国茶种传向国外的最早记 载公元1684年,德国人由日本输入茶籽在印尼的爪哇试种,没有成功又于1731年从 中国输入大批茶籽,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自此茶叶生产在印尼开始发展起来印度于1788年由中国首次输入茶籽,但种植失败 1834年以后,英国资本家开始从 中国输入茶籽,雇用熟练工人,在印度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之后,又相继在斯里兰卡、孟 加拉等地发展茶场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利用其殖民政策,在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开始种茶,至20世纪初,茶业在非洲已具有相当规模。

      欧洲只有前苏联种茶该国最早于 1833 年由中国引入茶苗在黑海东部的格鲁吉亚种 植,经过三十多年试验,于1883 年开始大面积发展,都是从我国湖北羊楼洞运去的茶籽茶 苗20 世纪以后,格鲁吉亚已成为茶叶生产的主要区域茶树起源于中国,茶叶的发现、种植、利用,在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传播到 世界各地,茶的知识、文化也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风靡全球,茶叶从一种民间饮品变成一 种产业,一种商品,一种文化而茶叶贸易不仅吸引了世界的商人,更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铺路石2.2 茶树的形态特征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研究茶树生物的特征,掌握其形态、生命活动规律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运用茶的过程中,达到准确、自如的目的在我国古代,人们对茶树的认识,都局限在形象化的描述上如陆羽的《茶经》(一之 源)中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梔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栏,茎如丁香,根如胡 桃对茶树的外部特征用了各种比喻来说明陆羽之后的茶书,也有一些描述,但都缺乏 近代植物学性状的记载直至20 世纪中叶,随着科学的进步,茶叶工作者对茶区品种资源深入调查,编写了大 批茶学论文、书籍,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

      目前,已全面认识了茶树的内在和外在的形态 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茶的科学和文化创造了必须的条件2.2.1 茶树的外形茶树的地上部分,在无人为控制情况下,因分枝性状的差异,植株分为乔木型、半乔木 型和灌木型三种1)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3-5 公尺以上2)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矮小,通常为1.5-3米3) 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灌木型茶树与乔木型茶树上之间茶树的树冠形成,由于分枝角度、密度的不同,分为直立状、半直立状、披张状三种目前,人工栽培的茶园,为了茶叶的优质和高产,科学地培养植株和树冠,已是栽培管 理上的重要环节运用修剪和采摘技术,培养健状均匀的骨干,扩大分枝的密度和树冠的幅 度,增加采摘面,控制茶树适中的高度等,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方便了采摘和管理2.2.2茶树的组成(1)根茶树的根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为轴状根系主根由种子的胚根 发育而成,在垂直向土壤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出侧根和细根,细根上生出根行主根和侧 根构成根系的骨干,寿命较长,起固定、输导、贮藏等作用细根和根毛统称吸收根,寿命 较短,不断更新。

      茶树的根系在幼年期,主根发达,侧根不多,主要向土壤深层发展;约三年生以后,至 成年期,根系逐渐向广度发展,根幅可达一米以上;至衰老期后,根系由外向内逐步死亡根系的分布除受树龄影响外,还因土壤条件、品种、栽培方式等的影响而有一定差异 根系的生长有向水、向肥、向阻力小的方向生长的特点茶树的茎,从其作用分主干、主轴、骨干枝、细枝分枝以下的部分称为主 干,分枝以上的部分称为主轴主干是区别茶树类型的重要根据之一茶树的分枝分为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支幼年期的茶树,是单轴分枝,主茎生长旺盛,形 成明显的直立主枝成年期茶树,主枝到达一定高度后,生长即减慢,侧枝迅速产生,使分 枝层次增加,形成合轴分枝,树冠成为披张状.而及时的修剪,可以控制主茎向上的生长优 势,达到树冠展开状态在茶树的茎上有生叶和芽生叶的地方叫节,两叶之间的一段叫节间,叶脱落后留有叶痕; 芽又分叶芽和花芽,叶芽展开后形成的枝叶称新梢新梢展叶后,分一芽一叶梢,一芽二叶 梢,摘下后即是制茶用的鲜叶原料茶树的枝茎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将枝条剪下一段插入土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生成新 的植株茶树的叶片,是制作饮料茶叶的原料,也是茶树进行呼吸、蒸腾和光合作用的主 要器官。

      茶树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没有托叶,属于不完全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生的 状态因品种而不同,有直立状、半直立状、水平状、下垂状四种叶面有革质,较平滑,有 光泽;叶背无革质,较粗糙,有气孔,是茶树交换体内外气体通道茶树叶片的大小、色泽、厚度和形态,因品种、季节、树龄、及农业技术措施等有显 著差异叶片形状有椭圆形、卵形、长椭圆形、倒卵形、圆形等,以椭圆形和卵形为最多 成熟叶片的边缘上有锯齿,一般为16-32 对;叶片的叶尖有急尖、渐尖、钝尖和圆尖之分, 叶片的大小,长的可达20cm,短的5cm,宽的可达8cm,窄的仅2cm以成熟叶为例茶树叶片的叶脉呈网状,有明显的主脉,由主脉分出侧脉,侧脉又分 出细脉,侧脉与主脉呈45°左右的角度向叶缘延伸,到叶缘2/3 处,呈弧形向上弯曲,并 与上一侧脉连结,组成一个闭合的网状输导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树叶片上的茸毛,一般常指的“毫”,也是它的主要特征茶树的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是鲜叶的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茸毛越多,表示叶片越嫩一般从嫩芽,幼叶到嫩叶、茸 毛,逐渐减少,到第四叶叶片的成熟叶,茸毛便已不见了4) 花花是茶树的生殖器官之一茶花可分为花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 个部分,属于完全花。

      茶花为两性花,多为白色,少数呈淡黄或粉红色,稍微有些芳香茶花的花瓣通常为5-7 瓣,呈倒卵形,基部相连,大小因品种而不同茶花由授粉至果实成熟,大约需一年零四个月在这一期间,仍不断产生新的花芽,继 续开花、授粉,产新的果实,同时进行花与果的形成,这也是茶树的一大特征5) 果实与种子茶树的果实是茶树进行繁殖的主要器官果实包括果壳、种子两部 分,属于植物学中的宿萼蒴果类型果实的形状,视发育籽粒的数目而异 ,一般一粒者为圆形,两粒者近长椭圆形,三粒 者近三角形,四粒者近正方形,五粒者近梅花形果壳幼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褐色果壳 起到保护种子发育和帮助种子传播的作用,质地较坚硬,成熟后会裂开,种子自落于地面茶树种子多为棕褐色,也有少数黑色、黑褐色,大小因品种而异,结构可分为外种皮、 内种皮与种胚三部分辨别茶籽质量的标准是:外壳硬脆,呈棕褐色,在正常采收和保管下, 发芽率在 85%左右2.3茶树的生长环境与栽培2.3.1茶树的生长环境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响周 围环境因此,合理地选择自然环境和适当的人工调整,是保证茶树质量和保持周围环境的 关键1)气候。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在南纬45度与北纬38度间都可以种植,最适宜的 生长温度在18°C-25°C之间,不同品种对于温度的适应性有所差别一般来讲,小叶种的茶 树,抗寒性与抗旱性均比大叶种强茶树生长需要年降水量在 1500mm 左右,且分布均匀,朝晚有雾,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的地区,较有利于茶芽发育及茶青品质若长期干旱或湿度过高均不适于茶树经 济栽培2) 日照茶作为叶用作物,极需要日光日照时间长、光度强时,茶树生长迅速, 发育健全,不易罹患病虫害,且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适于制造红茶反之,茶叶受 日光照射少,则茶质薄,不易硬化,叶色富有光泽 ,叶绿质细,多酚类化合物少,适制绿 茶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气有一定影响高山所受幅射的紫外线较平地 多,且气温低,霜日多,生长期短,所以高山茶树矮小,叶片亦小,茸毛发达,叶片中含氮 化合物和芳香物质增加,故高山茶香气优于平地茶3) 土壤 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虽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都可生长,但以酸碱度(PH)值在4.5-5.5为最佳茶树要求土层深厚,最好有一米以上,其根系才能发育和发展,若有黏土层、硬盘层或 地下水位高,都不适宜种茶。

      土壤中石砾含量不要超过 10%,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较理 想的茶园土壤2.3.2茶树的栽培(1)茶树育苗茶树作为异交作物,其遗传物质极其复杂,利用有性繁殖的后代,无法保存品种原有特 性因此,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