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93302667
  • 上传时间:2023-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生态作文教学潞江镇坝湾小学 魏再聪 孔德军内容概要:教小学语文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太难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教学缺乏兴趣,作文素材匮乏,不能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写作,瞎编乱造,致使写出来的作文很多都不切合实际,内容虚假空洞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深入考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把乡土资源融进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乡村历史、风土人情中发现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地方文化底蕴为背景,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拓宽写作天地,增强作文内涵;在感受乡俗民情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关键词:生态教学 挖掘教材 因地制宜 乡土资源 何为生态教学呢?生态教学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着学生的天性而进行的教学也曾有专家提到过:“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那什么又是自然的过程呢?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成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

      那咱们的课堂就应该还孩子自由开展的空间,还孩子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孩子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自然,乡土资源的开发是符合生态教学要求的,是势在必行的其实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特色,自然景观、人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字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开展资源等我们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进行作文教学我们美丽富饶的潞江坝,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千百年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这对于生长在这里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发现丰富的写作材料,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文化,从而增强写作兴趣,提升作文素养一、欣赏人文自然景观激发写作热情   潞江坝是典型的农业基地,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是典型的热带与亚热带气候,常年瓜果飘香,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应有尽有,习作的题材比比皆是各地又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丙闷郁郁葱葱的榕树群;赧浒清澈见底的白龙潭;还有那巍峨耸立的高黎贡山,缓缓流淌的怒江……千姿百态,风格独特,美景遍地,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家乡之中,对家乡的自然景观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学生以美的熏陶,教师要把学生智慧的双眼从狭隘的课堂解放出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去寻找美、发现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来表现美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一〕赏自然景观之美 美莫过于自然,“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家乡没有波涛汹涌的雄浑之美;没有冰雕玉砌的玲珑之美,但却有着高山流水的高雅之美;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之美;有着“绿树村边合〞的清秀之美;还有着“披星戴月而归〞的劳动之美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背靠高黎贡山的潞江坝,人人见了人人夸,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景色错落有致,总有写不完的美景更有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密布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玉米、、水稻、瓜果、蔬菜……它们把这片土地装扮得更加迷人秀丽任何一样经过细心观察,皆可入文教师只要引导学就地取材,从平常之景中开掘出美就可写出优秀的习作这种指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之美丽的方式,将作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自然,由作文书延伸到生活,由教师延伸到学生,从而改变以往农村小学作文教育的陈旧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作文教学风格。

      不但吸引了学生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写作素材,而且也让学生在发现自然景观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素养我爱家乡?、?家乡的小粒咖啡?、?美丽的高黎贡山?、?美丽富饶的潞江坝?、?迷人的怒江?……一篇篇描述家乡美景,赞美家乡的作品油然而生〔二〕写家乡变化之快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小院篱落如今变成了的高墙敞院,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村寨低矮的土屋瓦房如今变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新居……天堑变通途,家电迎进门,各种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应有尽有,传统与现代接轨,旧容与新貌共存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当然农村社会在开展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过量的砍伐树木造成地表破坏,乡镇企业开展造成环境的恶化,现代科技的开展对民族文化的破坏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这些变化,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做细微观察,抓住家乡的变化,通过今昔比较,用心体验,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才能与时俱进,写作题材才能永远保持新鲜;同时又将具有活力的乡土资源引进作文课堂,这样极大拓展了原有狭窄的写作思路,使作文写作一下鲜活起来;也改变了以往重视理论,无视实践的弊端,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一个大的舞台,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如我曾带着学生在乡村中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给我介绍他们村庄近年来的变化,之后学生在习作中涌现出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乔迁之喜?、?我家的小院??哭泣的坝湾河?、?干涸的坝湾水库?等优秀之作,在写作中孩子们也看到了家乡的未来和希望,萌发了浓浓的爱乡之情,同时他们也为家乡的环境遭到破坏而感到担忧 二、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丰富写作的内容 如果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比作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么各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无疑是衬托这轮圆月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家乡同样有着久远的乡土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泼水节的来历,茶马古道的驼铃,滇西抗战被炸毁的惠人桥……无不在诉说着一个个传奇的历史故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书写历史 〔一〕寻访历史古迹,了解乡村历史 我的家乡有许多历史遗迹,它们经历了凄风苦雨冲刷,沧桑岁月的洗礼,在发黄的书中深藏着它们不平凡的故事,惠人桥传颂着家乡人民的英勇抗战的历史故事,山坡上的碉堡诉说着人民受到的袭击,现存的土司府表达着傣族人民曾今的辉煌争取家长配合,带着孩子亲自前往参观,再引导学生查阅乡志和走访老人,将与家乡有关的历史人物、民间遗迹及其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故事简要地记录下来,让学生不仅通过课本学习历史,也通过生活学习历史,学生头脑里储藏的素材多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他们在寻访中所得到的这些真人真事,或神话传说,常常让学生们喜悦自豪,浮想联翩,萌发出创作的冲动,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素材作为事例用在作文当中,对这些英雄人物及历史事迹加以描绘,对他们的精神加以赞扬,作文内容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了。

      〔二〕采访农家老人,了解家传历史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倒土豪劣绅、修路造桥、开河平地……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荣耀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之艰难,懂得祖辈“要到潞江坝,先把棺材买下〞的艰辛,激发对先辈创业的感谢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冲动的心情娓娓倾诉学生通过采访,对家乡的历史了解的更加清楚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刻了作文如同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非常重要,这说到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利用学生采访到的这些事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此来端正学生的文风,让作文凸显健康、积极、乐观、上进的主题思想如?曾祖父腿上的刀疤?、?爷爷是个劳动能手?、?沼泽变良田?等作品无不凸显真善美的思想,作文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表达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地探索精神    〔三〕走访街巷传闻,了解物品历史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黄昏,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握烟杆,吸上一两口烟,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

      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石磨、一口老态龙钟的古井、一棵枝叶扶疏的老树、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一个颜色深沉的竹箩,一个古朴陈旧的老柜……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或故事,它们往往是联系村人与整个乡村历史的精神纽带,这种微妙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独特的带有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精神产品,听听历史见证者的讲述,那么这些具体的物品在学生的心中就得变亲切熟悉,富有生命,富有情感因而他们面对这片诗意的栖息之地时,对生活就有更深刻的思索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有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作文中的这些物件也更加逼真形象,习作也为之增色,内容更加充实,思想更加丰富三、深入乡村生活,从乡风民俗中激发写作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认的心理过程,对学生而言,情感是行为的动机,它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本身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中国古代有“为情造文〞之说,法国文学家狄德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农村广为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相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

      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节日文化之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因此学生在对乡景乡史观察了解的根底上,要真正翻开作文写作的思路,要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教师必须先从心灵深处打动学生的情感,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让学生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近一步体味乡风之淳,感受乡俗之美,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抒发这种乡思乡情〔一〕体会风俗民情,抒发生活美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千百年来积淀的农家文化,民俗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历史的进程中它起到了支撑并构成了民族文化这座大厦的作用我们在远观这座大厦之雄伟壮观的同时,还要近查其构造之奇异独特,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当地文化的责任傣族人民欢乐的泼水节,赧浒赶摆……这些农家人平时自娱自乐的传统活动,在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后,移风易俗,吐故纳新,竟然会聚成了一种地方文化,已经成为农家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或规那么隆冬时节,喜事临门,各村各寨的婚俗也各不相同。

      更有辞旧迎新的正月,细雨纷纷的清明,粽子溢香的端午,举家团圆的中秋,孩子们自小就参与这些活动,这种农家之情,乡仪之美,节日之乐领会在他们的心里,保存在他们的记忆里,牵动着他们对故土的情感,而且农人之间的感情,农家人的生活特点,性格品质,传统美德都表达在这些民俗风情当中,对孩子们来说,是他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事情,他们将更加乐于在作文中去描绘这些场面,抒发情感,这样的作文将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二〕体验劳动情趣,歌颂农人品质农村与城市相比,自有它的朴实真挚,简单丰富的一面,农村人正直厚道,善良豪爽,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劳动的时机唾手可得,可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