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用多元语言样板引导学生语言创新-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探索.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5197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9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运用多元语言样板,引导学生语言创新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的教学探索    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朱德勇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语言创新意识教育被严重忽视的现状截然相反的是,大量的创新语言随着网络和短信等的传播涌入了高中学生的语言生活,并且从网络虚拟空间迅速蔓延到了现实学习生活不少学生以追求语言独特为时尚,以打破语言规范为骄傲,因此,从网络词语、社会流行语,到“咆哮体”文章,都纷纷进入了学生课程学习中的语言表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要求: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有计划地收集材料,学习表达的创新,思考语言文字应用与发展中的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具体地说,就是“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的方法,认识、分析有关问题,……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如何具体落实?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量的创新语言进入学生语言生活的现象?如何指导学生的创新语言应用?李宇明认为:语言现象错综复杂,语言观念渐趋多元,对网络词语等创新语言现象,应当“少点清规戒律和语言‘警察’,多点语言样板和语言导师,社会语言生活的质量就会不断提升,社会语言生活就会和谐健康”。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中,选用苏教版《当代语言生活》和《语言规范与创新》教科书,以关注语言生活、探讨语言问题、展开专题研究作为教学目标,选择运用多元语言样板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使用的创新语言进行了合理规范和引导的尝试一、作文中的网络词语应用网络词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当前网络词语层出不穷,应该说,有了新词语,我们才能自由表述新生活、新理念新词语的停产,意味着社会的停滞和思想的窒息但是,有些网络新词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和应用规律,在网络环境之外使用会影响语言交际比如,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有时会在作文中说:“神马都是浮云,高考才是王道!”但有时又会说:“珍爱生命,高考神马都是浮云针对网络词语“神马”与“浮云”在非网络环境的课程学习中使用的现象,结合《当代语言生活》课程“今年流行说什么”专题的教学,在“社会变异与流行语”教学内容中,我们选择新闻《流行语“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条标题引发热议》为语言样板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却如此之“潮”,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据考证,2010年作为网络词语流行词的“给力”,本来只属于网民的“自娱自乐”,这次却登上《人民日报》,进入社会共同语词汇。

      不少网友在感到意外之余表示,《人民日报》采用网络新词是顺应网络潮流的表现什么样的网络词语可以进入社会共同语词汇?联系“给力”的案例,分析“神马都是浮云”,学生可以发现,“神马”和曾在网络红极一时的“虾米”(闽南语的谐音,什么)一样,都是别字谐音表达而“浮云”则有所不同,其比喻义是虚无缥缈、转瞬即逝,可见,“神马都是浮云”一句中,真正具有语言魅力和丰富内涵的其实是“浮云”,所以,经常可见主流媒体上有“一切都是浮云!浮云!”之类的表达因此,在课程学习中,“什么都是浮云”的表达是鲜活的,而“神马”则在网络之外很难会被认同进一步对网络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学生就会发现,在合理使用网络词语之外,还应认识到,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正在造就新文化,应当关注社会语言生活,不要被网络、信息边缘化还有,对那些非主流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不必过虑.因为语言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机能,时时吐故纳新,一些不规范的词语,会在语言发展中逐渐被剔除或是得到改良二、校园报刊栏目名称设计体现的时尚表达追求社会生活的变迁.新鲜事物和新潮思想的产生.使当代语言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学生对创新语言表达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都是惊人的.这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校园文学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出黑板报,编写手抄或打印小报,以及编辑制作文学社团杂志、校园广播电视节目时,栏目名称往往喜欢采用创新的流行语言表达,较为常见的如“最in英语”、“校同漫画Show”、“晨练Tips”之类,或是如“非常语文”、“最小说”、“青春实验室”之类,以及如“译彩纷呈”、“喋喋不休”、“网事如风”之类等等针对流行语在校园文学活动中的应用情况,我们结合《当代语言生活》课程的教学,以专题“不用外来语,怎么称呼沙发?”和“今年流行说什么?”专题的文本《娱乐杂志栏目标题语言小议》作为语言样板,引导学生研究外来语进入和流行语表达等语言现象运用语言理论分析这类语言现象,可以发现其语言特征:“最in英语”一类是汉语和英语混杂的短语,“最小说”一类属于非汉语规范的超常搭配.“译彩纷呈”属于以谐音替代等方法改造成语以赋予新义从其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进行的校园文学活动中的语言追求:体现前卫,追赶潮流产生这种语言追求的原因是:校同报刊及广播电视反映的是学生生活和流行文化,拥有的是年轻、新潮的作者和受众,其栏目名称的语言表达就得符合这一群体所推崇的时尚文化和审美倾向《娱乐杂志栏目标题语言小议》中涉及流行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随不同的言语对象而变化,语言表达必须要注意受众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念。

      好奇求异之心,本来就是语言发展演化的动力之一,现行词汇系统中的词语缺少了新奇感,就会临时性地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些具有新奇性的流行语满足了学生在语言上打破常规来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就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流传所以,出现这样的语言现象是自然而然的通过指导学生对语言样板的研究,在认清校园报刊栏目名称中的流行语使用产生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语言现象首先,学生自主进行的校园文学活动往往具有流行文化鲜明、开放的风格,因为编辑制作一方和读者观众一方都是学生,因而这样的语言表达不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更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更能反映学生的感情、心理、文化等各种因素另外,这样的语言表达还体现了学生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关注,表现出了语言和社会的共变,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外来语不经过“汉化”直接进入汉语言体系,对于汉语是一种新的冲击,这不仅触发了关于书写系统的争论.甚至会损害汉语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所以,外来语进入汉语应当进行规范其次,不符合汉语规范的流行语言的搭配,尽管其中包含着推进语言文字发展的新要素,但其中不利于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应当为追求时尚而无原则地使用。

      再次,对典籍、成语等的任意改造会影响对其本义的正确理解.甚至会影响文化传统的正确传承三、书面表达中的语言粗糙化和游戏化倾向随着语言材料空前丰富,学生对创新语言的应用也空前活跃,用“囿啊”、“史上最雷”表达感慨,用“被兴趣小组”、“被认错”表达无奈,用“痛扁”、“爆头”表达愤怒,流行语迅速进入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语言粗糙化、游戏化的倾向在不少学生的语言意识里,甚至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语言只要达意而已,锤炼语言的传统已经与他们渐行渐远为了使学生切实认识到不仅经典文学作品要锤炼语言,即便是成功的流行文学作品也往往得益于语言魅力而流行.我们选择了不少学生熟悉的80后作家郭敬明的《幻城》作为语言样板,布置阅读过《幻城》的部分学生注意研究其语言表达,并将研究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此来认识作品的艺术魅力之中语言表达的意义交流中,学生们分析了《幻城》中许多既体现了语言锤炼,又体现出语言创新的文句的表达特点1.梦魇一个接着一个压到我身上,那些死去的亡灵在天空之上绽放成恍惚的涟漪.他们在我的耳边说话,微笑,黯然神伤亡灵”能够如花般“绽放”,显得既诡异,又凄美亡灵”的“绽放”成为了“涟漪”,这不仅表现出了二者转瞬即逝的共同特征,又营造出了一种奇异缥缈的氛围。

      2.那些快马平剑的少年依然奔驰在苍穹之下.蓦然回首来路的凄惶与悲壮.谁知道那飞扬的长袍和闪电般的剑锋下,埋葬了多少等待的目光……回首来路,被“埋葬”的却是等待的“目光”,这会使人联想起在纷繁的世事变迁中.曾有过多少的悲欢离合3.迟墨总是带我到雪雾森林的深处.看着那些巨大的飞鸟从森林的阴影中呼啸着穿过.凄凉而破裂的呜叫在苍蓝色的天空上拉出一道一道透明的伤痕破裂的呜叫”可以拉出“透明的伤痕”,不仅表现出了鸟鸣声的凄厉嘈杂、此起彼伏,也暗示着人物的悲剧命运环境的描绘看似无理,实则传神4.(听竹轩花园)也有着我最喜欢的柳树,只是还没有长满柳絮,没有开始飘零出一片一片的伤感和颓败柳树尚未飘絮,而观柳的人却联想起心中的“伤感和颓败”就曾如柳絮一样飘零,这正是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境界从语言结构分析,这四句都是词语的超常搭配,前两句是动宾的超常搭配,后两句是偏正的超常搭配郭敬明在作品中运用的语言变异技艺,就其实质而言并不是非主流的叛逆表现,这既体现了细腻的情感体验和对语言极强的感悟能力,又表现出在遵守基本语言规则前提下的大胆创新精神学习“千锤百炼铸新词”专题的文本《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学生可以理解选择这一语言样板的意义:词语的超常搭配是一种创新语言,如伊格尔顿所说,它“疏离或异化普通语言,却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和充分地占有经验”。

      它的作用是从抽象到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增强语言的可感受性它情境交融,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激发着人们的审美想象以《幻城》作语言样板,可以启示学生深刻认识锤炼语言、创新表达的意义四、随笔中的“咆哮体”表达近来,一种带有“有木有”、“伤不起”、“啊”和连续使用大量感叹号的所谓“咆哮体”文章随着青年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表达从网络进入了社会公众语言生活受《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这篇咆哮体“代表作”的影响,有学生在随笔中写道:“高三的学生你伤不起啊!!!!过的是多么悲摧的生活啊!!!!一个星期考半个星期的试啊!晚自习要上到10点半啊!!天蒙蒙亮就要起床有木有!!!倒计时在墙上挂啊!眼睁睁看着高考在临近啊!!人家过节我们上课有木有!!!……高三的学生你伤得起么!!!!高三的学生你伤不起啊!!!!”一时间,这种表达被疯狂模仿,承受高考压力的学生往往用夸张的姿态、亢奋的情绪,以大量感叹句和反问句来宣泄紧张压抑的心情黄集伟认为:“从形式上看,咆哮体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方便表述咆哮体就是用现成的文体表达自己的情绪从内容上说,咆哮体表面上很凶猛,其实是人们一种无助、无望、无力感的反向折射,是郁闷情绪的宣泄。

      基于对“咆哮体”的认识,我们以为,学生在随笔写作中宣泄情绪是一种合理的精神需求,宣泄的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但运用“咆哮体”的形式表达则不是有价值的选择咆哮体”形式简单带来的表达方便形成了它言之无文的特点,这注定会使之行而不远但表达激动情绪的语言能力却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所以,有语言价值的“咆哮”表达方式是应当进入语言教学视野的在《当代语言生活》课程教学中,我们结合“我手能够写我口吗?”专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探讨有意识地选择、调整语言形式的问题,选择必修四的文本《不自由,毋宁死》和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的文本《雷雨前》作为语言样板,讨论如何表达激动情绪和增加语言感染力的问题:面对持妥协观点的议员,帕特里克·亨利主张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在《不自由,毋宁死》中,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复强调:“战争已不可避免——那么就让它来吧!我再重复一遍,就让它来吧!”“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通过研究这样的“咆哮”,学生可以懂得表达激动情绪和形成感染力的技巧,如在亨利以“不自由,毋宁死!”的怒吼结束演讲,这样的情感高潮的设计.不仅在当时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