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课评课稿.doc
5页地理课评课稿地理课评课稿2006 年 12 月 15 号上午第三节听了师傅陈老师在高一(5)上的地理课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必修2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一、、从从教教学学目目标标上上分分析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 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 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 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 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 ”的 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二、、从从处处理理教教材材上上分分析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 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三、、从从教教学学程程序序上上分分析析 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 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 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 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 析总结得出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 学的特点 共 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夏炜老师:指教《天气和气候 》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 “三动 ”动口、动手、动脑;“四活 ”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 思维、学活知识建议进一步加强普通话修炼 刘新梅老师:指教《滔滔黄河 》她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 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 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 建议问题设计要严密 周玉霞老师:指教《西亚 》她流利的普通话,潇洒的表情,渊博的 知识,高效的调控,使课堂锦上添花她设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设认知停靠点,让学生都学会; 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学建议风趣幽默 2、从课堂结构安排看:课堂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 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 适中,效率较高。
四四、、从从教教学学方方法法和和手手段段上上分分析析 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 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一支粉笔一 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熟 练适时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 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同时也不忘把本部分重点的知识系统 的罗列在黑板上 五五、、从从教教师师教教学学基基本本功功上上分分析析 1.板书:设计较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 美观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仪表端庄,举止从容, 态度热情 3.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有启发性语速快慢适度,抑扬顿 挫,富于变化 六六、、课课堂堂教教学学值值得得讨讨论论的的问问题题 比如: 1、有关概念的讲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间如何进行区分这些知识点落实 问题如 “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之间”2、学生讨论分组是否有明确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3、要注意精讲精炼,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益评章献红老师的一堂地理课评章献红老师的一堂地理课2007 年 5 月 24 号上午第二节听了章献红老师的一堂地理课-----中国地理分区。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三、从教学方法上看这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北方三大地形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黑土地”“黄土地”位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范围 黑、吉、辽、内蒙古的东北部 京、津、冀、鲁、晋、陕、豫、甘、宁、苏、皖的全部或部分 地形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温度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 自然条件干湿区 湿润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势坦荡、土壤肥沃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土壤:多沼泽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土层深厚,疏松,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
气候:春旱夏涝寒潮土壤:盐碱化(华北平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 冬小麦、棉花、谷子 农业发展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是小麦、棉花主要产区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