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8469061
  • 上传时间:2018-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4.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文科班历史第二轮复习文科班历史第二轮复习中国史分期中国史分期一、古代史一、古代史二、近代史二、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年)五四运动(1919 年)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1921——1923 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或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年)(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三、现代史三、现代史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1919— 1949 年)2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 改革开放时期(1978 年至今)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知识梳理中国现代史知识梳理一、概述一、概述 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涉及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90 年代中国现 代史的发展历程。

      以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为界分为两阶段,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 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是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二、各时期的历史特征以及重大事件二、各时期的历史特征以及重大事件(一)时期一:(一)时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 1、时间段:1949——1956 年 2、时间轴:3、阶段特征: 政治:新中国成立,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地位,制定并颁布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外交: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实行“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步入国际外交舞台50 年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经济: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 立起来 文化: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党中央在艺术学术 问题上提出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方针,开始建立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34、重要事件列表: 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针,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 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 全国人大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A.《共同纲领》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确立了中国历史 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政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和“一边倒” 建国后的第一年,中国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 外交关系 B.1953 年,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4 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 国际会议 1955 年在印尼的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 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经济三大改造:三大改造:1956 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4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起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 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双百方针:双百方针:1956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 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人民教育的奠基: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开始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二)时期二:(二)时期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时间段:1956—1966 年 2、时间轴:3、阶段特征: 政治:“左”的错误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有扩大化的趋势,甚 至人为地制造所谓“阶级斗争” 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经济:“左”的错误泛滥,不顾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盲目追 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

      文化:错误思想的发展和积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的发生,科技方面取得了 一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4、重要事件列表: 政治1956 年中共八大:年中共八大: 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但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经济总路线的提出:总路线的提出:5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大跃进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央政治局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 一分配,许多地方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9——1961 年 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 年经济逐 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科技文化: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 功 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文化教育: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三)时期三:(三)时期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1、时间段:1966——1976 年 2、时间轴:3、阶段特征: 政治:“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出现了十年文革动乱民主与法制被严 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出现大量的冤假错案,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制度建设中断 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中日建交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 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文化:极“左”思潮泛滥, “双百”方针被废除,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知识分子受6到伤害,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4、重要事件列表: 文化大革命对国家政治的破坏 一、文革发动的原因 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2、林彪和江青“四人帮”一伙的利用 3、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 4、“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民主法制的破坏 1、大量的冤假错案 (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 人身迫害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宪法和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不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三、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 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入瘫痪;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政治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 出去 二、中美关系缓和 1、1971 年 7 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中美发表 公告,宣告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2、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 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建交的联合声明 四、70 年代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50 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 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经济一、国民经济的劫难 文革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 重影响 二、领导人的努力 1、1971 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 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国 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文化一、科技成就 1、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7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 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二、“双百”方针被破坏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三、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1966 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2、70 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四)时期四:改革开放时期 1、时间段:1978 年至今 2、时间轴:83、阶段特征: 政治:提倡“依法治国” ,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 就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两岸关系逐步回暖。

      外交:政府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经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国有企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文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双百”方针恢复,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 的繁荣发展,教育事业迎来崭新局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