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新办服装厂的朋友一些建议.doc
7页给新办服装厂的朋友一些建议开头的话: 本人离开服装厂多年了,对于服装厂, 对于服装厂的那些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的基层管理工作 总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他们身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 企业,管理着基本是手工操作的生产现场,而做的却是与时 代同步, 甚至是时代前列的具有时尚特征的工作; 夜以继日, 常年累月地加班加点,过多的负重使他们身心疲惫!他们的 工作令人尊重,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不久前,一位朋友办起一个新的服装厂,聊天时要我提一些 建议,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内容,很粗浅,很 “ 土 ” ,有些观点可能失之偏颇,兴之所至,现整理出来, 说不定对厂长、车间主任的工作有些启发,也借此向各位同 行请教 一.传统管理理念仍是主角: 尽管如今服 装业的设备、设计自动化有了明显进步,广泛应用了自动设 计系统、自动排板和裁剪系统等等,但是管理方式仍是传统 的大量的手工劳动,一个人一台机的模式是不能改变的, 尤其是小型加工厂,受宥于经济能力,作坊式的原始方式同 样存在只不过谁的布局得当,谁的管理方法更系统更有针 对性,谁就能获得效益在管理的理念上,我得益于前辈和 以前的同事,有以下几点体会: ( 1)预防为主的理念:老生常谈却最是要害。
人人都懂,却老是吃后悔药道道设防,前道为后道服务,而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漏人漏防,铸成 大错我的体会是 “当心阴沟里翻船 ” 私营老 板用人精简固然不错,但请记住,传统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 人盯人!一个人兼管多个管理职能难免会有疏漏不能省的 人不要省! (2)技术至上的理念: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良好的技术是一个工厂制胜的保证 我赞成技术等级的观点, 有些工厂评选星级员工、 明星员工, 重奖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我建议服装 厂也要设立技术攻关小组(不等同于板房) 对以往生产的 款式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即将投产的款式上将要遇到 的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好的小工具、小模具对提高产品质 量、提高工效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 3)以人为本的理念:俗话说: “ 管物容易管人难 ” ,这话不假 这个话题各有各的见解,一时难以说尽,举个例子: 某 技术人员一直表现很好,偶然出错,被罚了五百元,情绪低 落,无精打采恰好当时他父亲生病住院厂长亲自去医院 探望,送上水果,外加五百元慰问金第二天,该技术员精 神振奋,判若两人。
本人主张以中庸之道解读 “ 人性化 ” 管理的宗旨,不偏不倚,奖罚分明,对人对 事公道公平,有的时候甚至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 4)知无不言的理念:多叮嘱,多关照,勤于沟通这是基于服 装行业的特点不论哪个环节,发现了问题一定要说出来,要及时跟有关人员讲, (大部分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写 信息反馈单很慢) ,越详细越好,讲得早完全有补救办法 毕竟服装生产 “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 ” , 只要争取到了时间总能摆平!提倡 “ 多嘴多舌 ” ( 5)设点管理的理念: 老板办厂,请人管理, 很普遍老板不大懂管理服装厂,但又放心不下,怎么办? 有一个 “土” 招:监控三大表,规定工厂必须按 时给自己 第一张产量表,上一天各组各个款式的 产量数字,第二天上午九点钟发; 第二张检查表, 每天下午四点半,质检人员必须会同车间主任、组长、小检 随机抽查每组三件大货,记录下问题点及改进措施,每人签 字,五点半发; 第三张出货表, 上一天出货的数字,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发 表上要注明订单数、 出货数对照, 订单交货时间与实际交货时间的对照。
当你每天看到这 三张表,你已经大概了解工厂管理人员所做的工作了 二.缝纫小组的组建: 缝纫小组要根据生产品种来组建 复杂的款式工序多要建立大组,而在变换简单的款式时则应 把大组分成两个甚至三个小组 每道工序的人手搭配要 合理,哪些工序需几个人做,哪些工序只要一个人做,要安 排好最忌的是半成品积压而就是出不来成品还有,如果 工价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窝蜂地抢某道工序,而其他的工序则 不愿做 每个组的人员技术高低也要搭配合理技术高的A级工,中等的B级工和初等的C级工要根据厂里的实 际情况进行统一分配,一般比例为 20%, 60%和20%A级工做最难的工序,工价较高,依此类推,一定要让技术过硬 的工人拿到最高的工资,鼓励职工学技术如果出现技术差 的反而拿高工资就是不正常的,必须纠正小烫工也如此 有条件的,要每过半年对缝纫工进行统一考试,使每个工人 有公平的机会获得技术等级的提升在公认的状态下提升 其他生产小组也要依照上述原则,有必要树立技术等级观 念,要在全厂形成学技术的氛围 三.生产现场的规章制度: 必须要尽快建立,以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如: 上班擦机试车,检查是否漏油;下班抬针压布头;衣片不准 落地;台板周转箱要保持干净光滑;返工必须当天清等等, 要落实谁检查,怎么奖怎么扣?厂长是制度的制订者,车间 主任是推行者和检查者,组长是执行者,而每个职工是责任 人。
要在规章制度的框架下,制定每个工种的工作职责 这里建议,最好不要缝纫车间往后道送衣服,而应由后道车 间到缝纫车间去领,领的时候后道检验员一起去,先粗略看 一下是否有油污,线头,色差,里料长出来,压死印等以及 其他明显的问题,发现有明显的问题不要领走,必须返工后 才允许流入下一道,至少控制了一部分问题(不要都大烫了 再检验,油污烫了难洗) 其他工序也是这样,先检查再放 行 四.生产现场的管理: 事在人为,生产效率在 于管理合理安排人财物是关键管人:人盯人,做下一道 时先检查上一道,上一道做得不好要退回去,不能不负责任 做下去组长和小检要流动检查每个人每一道做得对不对, 好不好管财:工序安排是否合理,人员调配是否得当,关 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收入,这就 是管财管物:领取衣片及辅料有无差错?有无记录?有无 浪费?这些非常重要 以上述人财物管理作为原则,制 定组长,收发员,小检等人员的管理职责 要注重时效 和管理的刚性建议: ( 1)强制执行产前会制度每个款式 投产前必须开产前会, 有关的车间主任, 组长, 小检,巡检, 机修工,锁订,大烫,大检都要参加,由技术人员主讲,人 手一份工艺单或生产制造单,大家分析讨论,分解工序,消 化关键点,形成共识。
要有会议记录,每个人都要签字,以 视明白2)首件示范制度大货在流水线上出产的首件, 应马上做后道锁订和大烫,量尺寸,检查有无问题,如无问 题即表明可正常生产,有问题可及时加以解决,避免大货下 来了很多而发现问题太晚以致造成很大损失 ( 3)抽查制度 每天要抽出半小时,集中抽查车位上的成品或半成品每个 小组随机抽三件,由巡检牵头,车间主任组长小检参加,彻 底检查尺寸,工艺,做工以及外观质量,逐条记录不符合 的要提出返工和纠正意见,并作为考核组长和小检的依据之 一如果第二天仍然不改,轻度问题加重扣分,严重问题停产整顿 本人的看法,缝纫车间是服装生产的重点,要 全力从技术,管理,政策等各个层面打造,使之成为过硬的 环节其他部门要配合,支援,服务于缝纫车间技术好的 缝纫工是宝贝 五.缝纫工的政策倾斜: ( 1)全厂围绕如何为缝纫车间服务展开大讨论,形成共识,在此基 础上制订每个工种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 例如,大烫 工,虽然实行的是计件制,但如果缝纫车间产量低返工多, 大烫工也拿不到较高的工资不要以为大烫工跟缝纫关系不 大,其实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大烫工为缝纫服务体现在平时 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小烫不好,影响服装外观,大烫工除了 要校正外,还应及时与缝纫车间联系,纠正小烫的质量。
又比如裁剪,衣片质量直接关系到成衣质量,裁剪车间应经 常走访缝纫车间,听取缝纫车间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裁剪工 作 大多数工种应在自身的计件工价中加入缝纫平均质 量和产量的考核比重,以此来增强服务于缝纫车间的观念 促使缝纫工意识到全厂在为你服务,而你更应该把本职工作 做好,而一旦缝纫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全厂的生产效率也会 随之有明显的提高 ( 2)对缝纫工的政策倾斜,不是一味地提高工价,而应该在提高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同步提高前面提到过缝纫工的技术考核问题,对于在短时 间里技术提高很快的工人应当给予奖励培养熟练的缝纫工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她们每提高一点,都是可喜的对于某个缝纫工,只要她能做出漂亮的做工,可以在小组里进行展示,以示鼓励对于返工最少的工人也应鼓励 (小 检要记录返工数) (3)还应体现人性化管理不论工厂有什么福利,哪怕只是发放劳保用品,都应首先优先给缝 纫工其实全厂每个工种都有,但缝纫工必须先发,发最好 的,让她们挑选,让她们有满足感 车间主任必须明察 秋毫,公正无私,在班前或班后开例会,及时表扬有进步的 工人对于长时间处于初级水平而没有进步的,要么辞退, 要么帮扶,绝不能坐视不管。
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所有服装厂的共同课题 首先是观念问题,凝聚力和积极性是第一位的,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服装厂的凝聚点 应放在缝制上,前面已经谈到很多缝纫车间的任何动向是 管理者必须要首先关注的,一定要及时引导,及时处理 第二是技术问题,人员结构问题技术不精是生产效率不高 的直接原因之一要加强学习技术的能力有的工厂甚至在 下班后再延长两个小时组织中等技术工人学习技术,由工厂 付给工资,请优秀技术人员讲课,每课剖析讲解一到两个小 技术,直至掌握,持之以恒,大有成效 第三是辅助问 题,向缝纫车间输送高品质的衣片和辅料, 提供良好的服务 这些都是预先设防机修工不单单只修理坏机器,更重要的 是在得知接下来要投产什么款式时,预先调整好机器,试验 小工具,提供服务技术部门在打样时,应注意探讨如何能做到更好更快,这些方法在开产前会时要充分讲解,知无不言 第四是管理问题,前面已经讲了合理的工序安排和恰当的人员调配非常重要 第五,工资问题,很敏感要定在一个恰当的水平,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参考本地区 的水平来制订工价对于每个小组里一到两个优秀工人,要 更关照,不妨略施暗箱操作,使她牢牢地忠心地为工厂服务 第六,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吸引工人的一大因素,人的 满足感由物质和情感两方面组成,工厂的所有工作就是不断 创造这两方面的优势,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