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研究.docx
11页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安全风险控制研究姓名:何卫学号:12121162班级:硕士 1207 班指导教师:骆建军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时间:2012 年 12 月 22 日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安全风险控制研究摘要:摘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工程风险等级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工程风险等级标准划分有待深入研究通过研究现状分析,指明工程风险等级标准划分存在的准划分有待深入研究通过研究现状分析,指明工程风险等级标准划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难点及风险,提出了开展风险控制的基一些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难点及风险,提出了开展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安全风险控制方法,以期为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本程序和方法,从而形成一套安全风险控制方法,以期为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指导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关键词: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等级标准;关键词: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等级标准; 安全风险控制安全风险控制1 引言引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短、分布地域广、施工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突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容易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随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等逐渐重视工程风险评估工作,一般根据工程风险等级的不同有重点地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截至 2008 年年底,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 10 个城市建成了轨道交通,共有 30 条线路投入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达到 813.7 km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地铁建设已成为拉动内需的一股重要力量预计到2015 年,我国筹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近 40 个,拟建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将有 60多条,线路总长达 1 700 km,总投资将超过 6 000 亿元 大规模、高速度的开发建设,必然涉及到高风险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具有地下工程本身的不确定性,而且工程多处于繁华的城市中心地带,沿线建(构)筑物林立、管线密布、城市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加上复杂的城市地质条件,工程建设面临重大风险,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政治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公共安全要求高,安全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防范、降低乃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3必须注重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2 我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分析我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分析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 2002 年 6月~2009 年 5 月 7 年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事故统计如图 1,图 2 所示通过对国内轨道交通工程事故的分析,按照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可归纳为4 种主要类型:1)地层变形及围岩失稳引起的地层坍塌与结构物破坏;2)不良地质体诱发的安全事故;3)地下管线破裂与渗漏引起的安全事故;4)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与其他工程相比,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工程建设决策及管理难度大:与其他工程相比,轨道交通工程会遇到很多决策、管理和组织问题从工程立项规划开始,就涉及如何选择合理的工程建设地址、技术方案,如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2)工程建设周边环境复杂:由于轨道交通跨越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的车站、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变化大,穿越区域的周边环境更是异常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4杂3)工程结构自身复杂:因城市发展需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面临开挖面不断增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结构埋深越来越浅的技术难题,施工中力学转换频繁。
4)施工方法多:车站基坑、区间隧道施工必须选取与其规模、车站形式、地质水文条件和周边环境上适宜的工法,如明/盖挖法、矿山法、盾构法,高架线路施工有现浇法、预制法5)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而专业化队伍的培养与形成却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速度的增长,必然产生设计工期短、参建单位多、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施工设备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事实3 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1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风险评估和管理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社会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的研究成果积累美国、欧洲等积极开展了地下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20 世纪 90年代初期各国政府组织编写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规范和法规,2003 年 9 月英国隧协和保险业协会联合发布了《英国隧道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联合规范》 ,2004 年国际隧道及地下空间协会发布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指南》 ,2006 年1 月国际隧道工程保险集团(ITIG)发布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实践规程》 ,均规定了工程风险等级2007 年铁道部发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2008 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用本),均强调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动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我国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也极为重视,连续发布的多项文件这些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方面,2007 年《地铁及地下丁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5据风险发生的概率等级和损失等级以矩阵形式综合化划为 5 个等级,概率等级由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风险损失包括工程自身、第三方、周边环境和社会信誉等方面风险等级与接受准则相对应2008 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施行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将风险工程划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根据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特点进行了等级划分通过近几年相关成果经验和理论技术的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以下简称《规范》)编制完成,并于 2012 年 1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进入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3.2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等级标准划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以概率或频率进行划分不能满足现阶段工作的需要,可操作性较低。
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均以概率或频率形式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规范也以此为依据,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不满足现阶段工程风险评估的需要以概率或频率数值进行判断需大量的风险统计样本支持,才可计算出相应的数值而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尚未积累充足的风险实例以供风险评估人员进行相关计算、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多以工程经验形式进行估计,很难达到进行定量化计算的水平2)风险损失等级标准根据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划分难以有效指导相关工作开展风险损失等级划分指标中人员死亡、环境严重污染或破坏等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明令禁止的,是对安全责任事故程度的界定,具有事后性以其为指标进行判断,具体风险损失是多少,应划分为哪个等级,难以定量化地给出风险损失等级标准的划分突出了理论方面意义,而对实际操作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具体风险损失的评价可能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或有选择性3)风险等级划分思路存在差异,风险等级概念较多,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6存在概念混淆,出现理解性问题,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与接收准则相关联的风险等级以及相对独立的风险工程等级或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等级,以不同的思路进行划分,实际操作中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风险等级划分与可接受准则相结合是风险评估相关技术标准均采用的方法,其风险等级划分突出了风险的“可接受性” ,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某一工程阶段的风险经过处置和控制可对其等级进行调整,I 级风险不可接受,必须进行控制,达到风险等级降低的目的风险工程等级或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等级划分以工程自身或周边环境的重要程度为依据,划分后确定不同的“关注度” ,可以贯彻于设计和施工整个阶段不同“关注度”的风险可再次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处置和控制不可接受的风险随着《规范》的实施,相关概念可以得到统一,但也需明确划分思路的差异,避免出现理解的误区 《规范》中两类风险等级标准使用同样的符号表达,难免对使用者产生误导4)与可接受准则相结合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具有阶段性,难以体现对贯彻工程各个阶段的重大风险的关注程度不同工程建设阶段有不同的风险因素考虑和风险单元划分,按照可接受准则,前一阶段评估之后的风险单元多为Ⅲ级(可接受),少部分为Ⅱ级 (不愿接受),I 级(不可接受)已不存在后续阶段主要针对前一阶段评定的Ⅱ,Ⅲ级风险进行评估前一阶段 I 级残留风险的关注程度可能会降低,不能体现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自身的特点,以保证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评估、监控和预警工作。
综上所述,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尤其在风险等级标准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总结、研究,以明确概念,科学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4、工程风险的划分、工程风险的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开展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工程自身风险和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面,北京风险管理体系等提出的风险等级划分思路值得应用推广该体系将风险工程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进行定性分级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分级管理自身风险工程根据工程特点分为一、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7三级,环境风险工程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环境特点分为特、一、二、三级(见表1) 该风险工程分级方法主要考虑了工程自身规模、周边环境重要程度、工程与环境对象邻近关系、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内容工程和环境自身的重要程度体现了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工程与环境对象邻近关系等体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4.1 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工程实际风险评估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建设阶段的不同,合理选择适宜的风险等级标准,必要时将两种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相结合,对工程各类风险进行连续、动态的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利用具有丰富工程实践基础,保持对工程各个建设阶段持续存在的重大风险持续关注。
综合以上研究,针对目前风险等级标准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各个阶段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总结1)规划阶段根据《规范》要求划分风险评估单元,完成规划方案风险评估和重点风险因素分析,对 I,Ⅱ级等重大风险提出风险处置方案,I 级风险(不可接受)可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安全风险控制研究8行线路修改或重新拟定建设技术方案等2)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规范》要求,对规划阶段风险评估单元进行现场调查,对工程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重点对规划阶段的 I,Ⅱ级风险进行分析完成重要、特殊的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分析和施工及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对本阶段评估后的 I,Ⅱ级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方案,优化可行性方案3) 设计阶段根据工程自身规模、周边环境重要程度、工程与环境对象邻近关系、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划分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等级不同设计阶段不同风险的关注度基本确定,风险等级越高,相应的关注度越大4)施工准备期及施工阶段施工准备期及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是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开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土建工程自身风险、地质风险和环境风险等所进行的评估评估范围包括新建或在建线路的车站及区间工程(含附属工程),结合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和现场调研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