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检测鉴定.doc
11页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1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作业指导书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 核: 编 写:河北博 瑞建工 技术有 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2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1适用范围 32执行标准 33仪器设备 34检测内容 45检测报告 10河北博 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3页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粘土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柱混合承重的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其最大高度和层数宜符合下表 1的规定表1房屋鉴定的最大高度(m )和层数居屋类肚這9度屋数言度>2W大A1&三180131310三T二沁梯13四13百10ieoT二T-7豹曲内酥幅工2W,e五旧五15 |B-单那柱刚陵话房180ie1512二T二注:①类似的砌块房屋可按照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鉴定,但 9度时不适用,6?8度时,高度相应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② 房屋的层数和高度超过表内规定值一层和 3m以内时,应进行第二级鉴2执行标准GB50023-9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3仪器设备混凝土回弹仪、裂缝量测仪器等。
河北博 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4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4检测内容抗震鉴定时,对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横墙的厚度和间距、墙体的 砂浆强度等级和砌筑质量、底层框架和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楼盖类 型及底层与第二层的侧移刚度比、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屋盖类型和纵向 窗间墙宽度,应重点检查;7〜9度时,尚应检查圈梁和其他连接构 造;8 9度时,尚应检查框架的配筋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砖墙体应符合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多层 砌体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有关规定;(2) 混凝土构件应符合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有关规定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可按结构体系、房屋整体性连接、局部易 损部位的构造及砖墙和框架的抗震承载力, 对整幢房屋的综合抗震能 力进行两级鉴定 符合本章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 可评为满足抗 震鉴定要求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 ,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 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砌体部分和框架部分, 除符合本作业指 导书规定外,尚应分别符合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多层 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和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的有关规定。
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5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4.1第一级鉴定现有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超过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艇廖觑艇252119pis-1G15151:3D30曲軸越糅鵡1圳110151: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应 有砖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每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比 值,7度时不宜大于3.0, 8 9度时不宜大于2.0内框架砖房的纵向窗间墙的宽度,6、7、8 9度时,分别 不宜小于0.8m 1.0m 1.2m、1.5m; 8.9时厚度为240mm的抗震墙应 有墙垛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和多层内框架砖房的砖 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40mm砖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河北博 瑞建工 技术有 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6页 共10页第A版 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MU7.5;砌筑砂浆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6、7度时不应低于M2. 5, 8 9度时不应低于M5。
现有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底层框架和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 8 9度时应为现浇 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6、7度时可为装配式楼盖,但应有圈梁 当不符合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多层内框架砖房的圈梁,应符合GB50023-95《建筑抗震 鉴定标准》第款的有关规定;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时,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顶层应有圈梁;(2) 6度时和7度不超过三层时,隔层应有圈梁;(3) 7度超过三层和8 9度时,各层均应有圈梁4.133内框架砖房大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240mm且应与垫块或圈梁相连多层内框架砖房在外墙四角和楼、电梯间四角及大房间内 外墙交接处,7、8度时超过三层和9度时,应有构造柱或沿墙高每10 皮砖应有2.6拉结钢筋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7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构件、部件及其连接的构造 ,可按照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条的有关规定检验; 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的上部各层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5.2节的有关要求;框架梁、 柱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2 节的有关要求。
第一级鉴定时,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不应超过下列限值: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的上部各层,抗震横墙间距和 房屋宽度的限值应按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条 的有关规定采用;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横墙厚度为 370mm时的抗震横墙间距和纵墙厚度为240mm时的房屋宽度,其限值宜按表7. 2.5采用,其他厚度的墙体,表内数值可按墙厚的比例相应换算底层框架砖房第一级鉴定的底层描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 m )~T 1T惶0虔g度等 级N2.515IE 5M1QMidLBLBL3LBL3LELBLB252013151415151311132525抚20161515151513191S12:114119821191&121510 g13111310.181&1312151210g11314101C T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8页 共10页第A版 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注:L指370mm厚横墙的间距限值,B指240mm厚纵墙的房屋宽度限值底层内框架房屋的底层,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的限值,可 按底层框架砖房的0.85倍采用,9度时不适用;多排柱到顶的内框架砖房的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 顶层可按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条规定限值的0.9 倍采用,底层可分别按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5.2.5 条规定限值的1.4倍和1.15倍采用;其他各层限值的调整可用内插法 确定;单排柱到顶砖房的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 可按多排柱到顶砖房相应限值的0.85倍采用。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符合本节各项规定可评为综合抗震 能力满足抗震要求;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 但应对建筑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1) 横墙间距超过表的规定,或构件支承长度少于规定值的75%;或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大于 3;(2) 8 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 C13;(3)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不符合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 准》第款的有关要求;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9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4)本节的其他规定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4.2第二级鉴定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第二级鉴定,一般情况下 ,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房屋层数超过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 准》表1所列数值时,应按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3.0.5.3 款的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方法进行抗震 承载力验算,并可按照本节规定计入构造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 二级鉴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422.1上部各层应按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 5.3节的 规定进行。
底层的砖抗震墙部分,可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照 GB50023- 9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5.3节的规定进行其抗震墙基准面积率,应按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附录 采用;烈度影响 系数,6、7、8、9度时,可分别按0.7、1.0 1.7、3.0采用底层的框架部分,可按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节的规定进行其中,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第10页 共10页第A版第0次修订主题: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颁布日期:2008年06月01日多层内框架砖房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砖墙部分可按照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5.3节 的规定进行其中,纵向窗间墙不符合第一级鉴定时 ,其影响系数应改按体系影响系数处理;抗震墙基准面积率,应按 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附录采用;烈度影响系数,6、7、& 9度时, 可分别按0.7、1.0、1.7、3.0采用423.2框架部分可按照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6.3节 的规定进行。
其外墙砖柱(墙垛)的现有受剪承载力 ,可根据对应于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砖柱轴向压力、 砖柱偏心距限值、 砖柱(包括钢筋) 的截面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等计算确定5 检测报告报告内容以下包括: 1 委托单位 2 建筑工程概况 3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 4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标准 5 抽 样方案及数量 6 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7 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 据和汇总结果;检测结果、检测结论; 8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 名[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 内容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