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doc
7页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已安装的建筑外窗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的现场检测检测对象包括建筑外窗及其安装连接部位建筑外门可参加本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建筑外窗产品的型式检验检测依据:《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7-2002《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8-2002性能评价及分级1 检测对象的气密性能以10Pa压差下检测对象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进行评价,气密性能分级值应符合GB/T 7107-2002表1的规定2 检测对象的水密性能以检测对象产生严重渗漏压差的前一级压差进行评价,水密性能分级值应符合GB/T 7108-2002表1的规定3 检测对象的抗风压性能以受力杆件的允许挠度和检测对象是否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所对应的压差进行评价,抗风压性能分级值应符合GB/T 7106-2002表1的规定现场检测程序:1 检测原理及装置1 现场利用密封板(或透明膜)、围护结构和外窗形成静压箱,通过供风系统从静压箱抽风或向静压箱吹风在检测对象两侧形成正压差或负压差在静压箱引出测量孔测量压差,在管路上安装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空气渗透量,在外窗外侧布置适量喷嘴进行水密试验,在适当位置安装位移传感器测量杆件变形。
2 密封板(或透明膜)与围护结构组成静压箱,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3 密封板宜采用组合方式,应有足够的刚度,与围护结构的连接应有足够的强度4 检测仪器的要求a)气密性能检测应符合GB/T 7107-2002中5.2.3、5.2.4的要求;b)水密性能检测应符合GB/T 7108-2002中5.2.3、5.2.4的要求;c)抗风压性能检测应符合GB/T 7106-2002中5.2.3、5.2.4的要求试件及检测要求1外窗及连接部位安装完毕达到正常使用状态2试件选取同窗型、同规格、同型号三樘为一组3气密检测时的环境条件记录应包括外窗室内外的大气压及温度当温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影响检测结果时,应排除干扰因素后继续检测,并在报告中注明4 检测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检测步骤1 检测顺序宜按照风压变形性能(P1检测)、气密、水密、抗风压安全性能(P3检测)依次进行2 气密性能检测前,测量外窗面积,弧形窗、折线窗应按展开面积计算在室内侧的窗洞口上安装密封板(或透明膜),确认密封良好3 气密性能检测按以下顺序进行a)预备加压: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绝对值为150Pa,加压速度约为50Pa/s。
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检查密封板(或透明膜)的密封状态b)空气渗透量测量;逐级加压,每级压差作用时间不少于为10s,记录升降100Pa测量值4 水密性能检测采用稳定加压法,分为一次加压法和逐级加压法当有设计指标值时,宜采用一次加压法需要时可以照国家标准GB/T 7108-2002增加波动加压法水密一次加压法检测a)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b)淋水:在室外侧对检测对象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2L/(m2.min),台风及热带风暴地区淋水量为3L(m2.min),淋水时间为5minc)加压:在稳定淋水的同时,一次加压至设计指标值,持续15min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d)观察:在检测过程中,观察并参照GB/T 7108-2002表4记录检测对象渗漏情况,在加压完毕后30分钟内安装连接部位出现水迹记作严重渗漏水密逐级加压法检测a)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b)淋水:在室外侧对检测对象均匀地淋水。
淋水量为2L/(m2.min),台风及热带风暴地区淋水量为3L/(m2.min),淋水时间为5minc)加压:在稳定淋水的同时,逐级加压至产生严重渗漏或加压至最高级为止d)观察:观察并参照GB/T7108-2002表4记录渗漏情况在最后一级加压完毕后30min内安装连接部位出现水迹记作严重渗漏5 抗风压性能检测前,在外窗室内侧安装位移传感器及密封板(或透明膜),条件允许时间也可将位移计安装在室外侧,位移计安装位置应符合GB/T 7106-2002的规定 a)预备加压:正负压变形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Po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 100P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b)变形检测: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差逐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差值不超过250Pa,每级检测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10s压差升降直到面法线挠度值达到±l/300时为止,但最大不超过±2000Pa,检测级数不少于4级记录每级压差作用下的面法线位移量并依据到达到±l/300面法线挠度时的检测压差级的压差值,利用压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关系计算出±l/300面法线挠度的对应压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差值。
标以±P1在变形检测过程中压差达到工程设计要求P3时,检测至P3为止杆件中点面法线挠度的计算按GB7106-2002进行c)安全检测:当工程设计值大于2. 5倍P1时,终止抗风压性能检测当工程设计值小于等于2.5倍P1时,可根据需要进行P3检测压差加至工程设计值P3后降至零,再降至-P3后升至零加压速度为300-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持续时间为3s记录检测过程中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部位当工程设计值大于2.5倍P1时,以定级检测取代工程检测d)连接部位检查:检查安装连接部位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记录注:必要时P3检测完成后重新进行一次和水密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修复或更换检测结果评定1 气密检测结果的评定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个渗透时测定值的平均值q1(m3/h),利用式(1)将q1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q1(m3/h)的值…………(1)式中:——标准状态下通过试件空气渗透量值m3/h; P——试件室内侧气压值,kPa; T——试件室内侧空气温度值,K; q1——两个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m3/h将值除以检测对象面积A(m2),得到在100Pa下,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m3/(m2/h)值,即: …………(2)10Pa压差下单位面积渗透量…………(3)根据工程设计值进行判定或按照GB/T 7107-2002表1确定检测分级指标值。
2 水密检测结果的评定检测结果按照GB/T 7108-2002进行处理和定级,三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 抗风压检测结果的评定a) 未选做P3时以2.5倍±P1的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判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参照GB/T 7106-2002表1定级b) 选做P3时以±P2的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判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参照GB/T7106-2002表1定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