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玉石学各论——其他玉石和彩石.doc
8页中国玉石学各论——其他玉石和彩石孔雀石(Malachite)是一种含水的碳酸铜矿物,其化学成分为Cu(CO3)(OH)2,单斜晶系,晶体呈针状、柱状、纤维状、丛生晶簇状,常呈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块体,微透明至半透明,丝绢光泽,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硬度为3.5-4.0,比重为3.6-4.0 g/cm3,折射率为1.85,遇酸起泡,颜色呈绿色或孔雀绿色,并因此而得名 孔雀石按其形态、物质结构、特殊光学效应及用途分为5种 ①晶体孔雀石:为单晶体孔雀石,极为稀少; ②块状孔雀石,呈块状、葡萄状、同心层状、放射状和带状等多种形态的致密块体,块体大小不等,大著可达上百吨; ③青孔雀石:又称“杂蓝铜孔雀石,与蓝铜矿紧密共生结合,构成致密块状,使绿色与深蓝色相映成趣,成为名贵的玉雕材料; ④孔雀石猫眼:是具有猫眼效应的孔雀石; ⑤天然艺术孔雀石:指由大自然形成的具奇特形状的孔雀石,即孔雀石观赏石 2、蔷薇辉石 蔷薇辉石(Rhodonite)也称桃花石玉蔷薇辉石是辉石的一种,成分为锰硅酸锰,化学式为MnSiO3,并含少量的Fe、Zn和Ca,含钙占优势时称钙蔷薇辉石,含铁占优势时称铁蔷薇辉石,如果含锌则称锌蔷薇辉石。
三斜晶系,晶体呈板状,很少呈完全的晶体,常呈致密块状体,半透明至不透明,玻璃-珍珠光泽,贝壳状-参差状断口,两组完全解理,硬度为6,密度为3.5 g/cm3,折射率为1.72-1.74, 颜色为淡红、红、褐、黄褐等 3、菱锰矿 菱锰矿(Rhodochrosite)是一种碳酸锰矿物,化学成分MnCO3,三斜晶系,晶体不常见,常呈粒状集合体或致密块状体,透明至似半透明,玻璃至珍珠光泽,参差状断口,完全的菱面体解理,硬度为4.0,密度为3.5 g/cm3,折射率为1.58-1.84,一轴晶负光性,颜色为淡红、暗红、黄灰、褐色等块状材料为红色亦常为带状,透明材料呈橙红色 4、葡萄石 葡萄石(Prehnite)的化学成分为H2Ca2Al2(SiO4)3,斜方晶系,常呈板状晶群,有时亦呈肾状、球状及有晶面的葡萄状集合体,透明至似半透明,蜡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清楚的底面解理,硬度为6.0-7.0,密度为2.88 g/cm3,折射率为1.616-1.649,二轴晶负光性,颜色由白色、绿色、至暗绿色 5、蓝铜矿 蓝铜矿(Azurite)化学成分2CuCO3.Cu(OH)2,即含水的铜碳酸盐,单斜晶系,常呈厚板状或纤维状集合体,似半透明到不透明,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贝壳状断口,硬度为3.5-4,密度为3.80 g/cm3,折射率为1.73-1.84,深蓝色至微紫蓝色。
蓝铜矿可用来作装饰或工艺品材料 6、硅孔雀石 硅孔雀石(chrysocolla)化学成分为Cu(SiO3).nH2O,即含水的铜硅酸盐,单斜晶系,隐晶质集合体,常以块状、肾状、葡萄状,皮壳状块体产出,微透明到不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硬度为2-4,密度为2-2.4 g/cm3,折射率为1.50,颜色常呈蓝色至蓝绿色 硅孔雀石可作观赏石和玉雕工艺品的材料 7、萤石 萤石(Fluorite)化学成分CaF2,即氟化钙Ca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Cl、O3、He等单晶质为等轴晶系,晶体常呈立方体、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常见双晶,也可呈多晶质集合体产出,透明到半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完全的八面体解理,硬度为4,密度为3.18 g/cm3,折射率为1.43,颜色呈黄、紫、蓝、褐、红黑以及无色等 萤石按工艺用途可分为宝石级萤石和玉石级萤石两大类宝石级萤石是单晶体较大且颜色又美观的萤石;玉石级萤石为粒状、纤维状集合体的萤石若按颜色萤石可分为绿、紫、蓝、黄和无色等品种。
萤石太软,单晶体不宜作宝石材料,但单晶较大或呈集合体较大者可作观赏石和玉雕工艺品的原料 8、石膏(Gypsum) 石膏(Gypsum)一种硫酸钙矿物,化学成分为CaSO4,单斜晶系,晶体常发育成板状,也呈扁豆状、雪花状、块状、粒状和纤维状集合体,透明至似半透明,半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参差状断口,完全解理,硬度为2.0,密度为2.30 g/cm3,折射率为1.520-1.529,二轴晶正光性,颜色呈白色、黄色、棕色、蓝色和红色等 石膏长期以来被作为玉雕材料制成各类工艺品 9、赤铁矿(Hematite) 赤铁矿(Hematite)化学成分为Fe2O3,即铁的氧化物,三方晶系,常呈致密块状、纤维状、 肾状和球状集合体,不透明,金属光泽,参差断口,无解理,硬度为5.5-6.5,密度为5.3 g/cm3,折射率为2.94-3.22,颜色为黑色至灰黑色,条痕红色 赤铁矿主要用于玉雕材料制作各种工艺品,也加工成宝石 10、符山石(Idocrase or Vesuvianite) 符山石(Idocrase or Vesuvianite)化学成分为Ca6Al2(AlOH)(SiO4)5,即钙铝硅酸盐,四方晶系,常呈发育良好的四方柱状晶体,两端常呈锥形。
作玉石的集合体呈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参差状至次贝壳状断口,解理不清楚,硬度为6.5,密度为3.40 g/cm3,折射率为1.70- 1.73,一轴晶正光性,多色性强,色散低(0.019),颜色多样,常呈黄、灰、绿和褐色 符山石集合体较美观,且具相当高的韧度,是玉雕的优良材料 11、天然玻璃(Natrual Glass) 天然玻璃(Natrual Glass)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玻璃其成分大致与花岗岩相当,含SiO2大约40%-75%,并含钠钾等其他组分,非晶质,透明至不透明,块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硬度为5.5,密度为2.42 g/cm3,折射率为1.50,颜色从黑色到褐、红、黄、灰等 天然玻璃有多种类型,但作玉雕和宝石材料用的天然玻璃常见的是黑曜岩、玄武岩玻璃和玻陨石三种 (1)黑曜岩:是酸性火山熔岩快速冷凝的产物,含SiO2大约60%-75%黑曜岩根据颜色和花纹可进一步分成若干品种: ①雪花黑曜岩:又称菊花黑曜岩,典型的特征是:在黑色背景上分布着白色硅质圆斑,它们似片片雪花; ②带状缟状黑曜岩:是具有条带状纹理的黑曜岩; ③火焰黑曜岩:一种因含细小气泡反光时产生的晕彩效应似光焰而得名。
(2)玄武岩玻璃:是玄武岩浆喷发时,快速冷凝形成的与黑曜岩相区别的是,形成玄武岩玻璃的岩浆常为碱性岩浆,玄武岩玻璃的SiO2含量大约40%-50% (3)玻陨石:又称“莫尔道”玻陨石,是因首先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莫尔河发现而得名它的成因被认为是石英质陨石在坠入大气层燃烧后快速冷却形成的,即的天外来客,它不但具玉石价值,而且科学收藏价值 12、方钠石(Sodalite) 方钠石(Sodalite)主要由矿物方钠石组成,方钠石化学成分Na8Al6Si6O24Cl2,其中Na可被K和Ca取代方钠石属等轴晶系矿物,但很少以晶体形式产出,大多为致密的结核状或浸染状、条带状集合体硬度5-6,密度2.25-2.35g/cm3,折射率约为1.483,玻璃-油脂光泽,颜色大多为蓝色,通常带有白色或粉红色的条纹和色斑,也可呈紫色、粉红色和白色等紫外灯下通常有斑杂状橙色荧光 方钠石外观和青金岩很相似,但一般很少含黄铁矿,且结构较粗,折射率较低 13、大理石 大理石当其颜色为纯白时也称汉白玉,其化学成分为CaCO3。
它是方解石的多晶质集合体,其组成矿物方解石为三方晶系,完全的菱面体解理,透明至不透明,玻璃至丝绢光泽,参差或锯齿状断口,硬度为3,密度为2.71-2.72 g/cm3,折射率为1.486-1.658颜色常为白色,且有许多颜色变种,色带及其他构造常见 大理岩广泛用作雕刻工艺品的材料,也广泛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上,还大量被染色以仿制其他玉石材料 14、文石玉 文石玉是文石、方解石等的矿物集合体文石是方解石的同质异象体,属斜方晶系,通常呈葡萄状、杏仁状、球状集合体产出,颜色以多变,白色者外观极似白色软玉,质地细腻,是较好的玉雕工艺品材料 由于文石玉主要产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也称阿富汗玉或巴基斯坦玉我国文石玉的主要产地是澎湖列岛,同样也有澎湖文石之称 15、密蜡黄玉 是因其色如黄色密蜡而得名的,是一种由白云石组成的白云岩致密块体是本世纪80年代由新疆地质工作者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的在未被评价之前,当地人曾把它当作是一般石料,经砸碎后用来铺砌马路当被评价可用来做玉雕材料后,其身价突然倍增,经1982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出后,进一步引起了国内许多玉雕厂家的重视。
密蜡黄玉质地较好,经抛光后色泽柔和滋润,有明显的蜡状光泽,硬度4.3-4.5,密度2.6-2.9 g/cm3,一般不透明用它雕琢的工艺品别具一格,外观可与新疆黄玉媲美,深受日本、东南亚和欧洲人欢迎 16、石灰岩 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与大理岩一样,也是由方解石组成,但没有结晶,而且其外观变化也较大,有些以其颜色取胜,一些则以化石或矿物着色的图案取胜,还有一些则是以特殊的形状深得人们的喜爱,主要用于观赏石和建筑物装饰上 17、梅花玉 梅花玉致密坚硬,在黑绿底中缀有白、绿、红、黄等各色花点,与棕红色细脉交织在一起,酷似腊梅,故称梅花玉 据前人研究,梅花玉实质上是一种具杏仁状玻基的粗面岩(严阵,1991)基质为玻璃质,具明显的羽状脱玻斑晶约占2%-5%,有时达到30%-35%(李靖英,1991),大小不等,一般0.5-3mm,斑晶矿物成分是纳长石 梅花玉中含10%-20%的杏仁孔,直径2-5mm,少数更大,杏仁孔是圆形,椭圆形,拉长形,云朵状和不规则状杏仁孔主要由石英,长石,次为绿帘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组成。
大部分杏仁体边缘可见以硅酸岩为主的次生边,形成双层构造杏仁蚀变强烈但不均匀,蚀变矿物有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钾长石和硅化矿物由于梅花玉美丽自然的图案,因而现已将此种作为玉雕材料 18、广绿石 广绿石又称“广东绿”,“广宁石”和“广宁冻”,产于广西西部的广宁县,在明末清初已是著名的贡品是经蚀变而成的绢云母岩和水白云母岩,并由此划分成两个类型: 绢云母型:由绢云母石英岩和石英绢云母岩组成,二者常共生在一起,具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含绢云母35%-55%,石英50%-60%所含石英粒可构成工艺品上的“砂丁” 水白云母型:由水白云母岩和镁水白云母岩组成为隐晶质的块体,是广绿石中的上品水白云母岩的颜色繁多,镁水白云母岩的颜色以灰色为主,两者相互混杂,共生在一起构成美丽的多色体 广绿石被视为“石中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