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5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限时规范训练.doc
7页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限时规范训练15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下图,回答1~2题1.图示范围内地形主要是( )A.北是山地,南是平原 B.北低南高C.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D.沟谷纵横,相对高度大解析:由等高线可以看出,北部等高线弯曲密集,为山地地形,南部平直稀疏,为平原地形答案:A2.图示中城镇、村落的分布和铁路没有修成直线的共同因素是( )A.地形和自然资源 B.河流和地形C.交通和技术 D.地形和气候解析:图中的城镇、村落、铁路多沿河、沿等高线修建,其影响因素是河流和地形答案:B下图为“我国海拔在200~2 100米的某山区植被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山区的地势最高点位于( )A.西南部 B.东南部C.东北部 D.中部解析: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山区的植被中高山草甸海拔最高,而高山草甸分布于该山区的东北部答案:C4.在图中甲、乙两地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④的备选方案中多数选择了②线路,其解释合理的是( )A.直线距离短,成本低 B.地势低缓,工程量小C.峡谷地段,架桥方便 D.湿度较小,能见度好解析:②线多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海拔最低,地势起伏最小,工程量最小。
答案:B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5~6题5.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是(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解析: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答案:D6.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解析: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答案:D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回答7~8题。
7.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 B.鄂C.甘 D.吉解析:从气候变化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位于甘肃答案:C8.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解析:该地区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扩大,春小麦、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均升高,但由于气候变暖幅度不大,农作物品种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答案:D读全球新能源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9.M表示的能源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C.风能 D.地热能解析:注意该能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应为风能答案:C10.下列有关N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位于板块交界处B.近年来数量有减少趋势C.主要分布在大气降水较多地区D.对我国东部地区生产影响巨大解析:该能源为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答案:A(2015·四川联测一)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11.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A.49毫米 B.99毫米C.149毫米 D.199毫米解析:图中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 mm,则甲降水量为700~750 mm、乙降水量为800~850 mm,两地最大差值接近150 mm,故C选项正确。
答案:C12.依据泥石流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形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解析: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地形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带,图中显示乙区域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则B选项正确答案:B二、综合题(共52分)1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读我国东南某城镇登山步行道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6分)(1)在图上绘出M点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2)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3)分析甲聚落规模大于乙聚落的自然原因4)比较L1、L2两条登山步行道方案的差异解析:第(1)题,应与等高线垂直,向海拔低的地方流动第(2)题,从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该地以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第(3)题,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的角度分析第(4)题,从线路的长度、沿途地势的起伏、景观、对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略提示:坡面径流垂直于等高线向下流)(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起伏大3)甲地较乙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河流汇聚、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便于农耕;海拔较低、气温更适宜4)L1线路较L2:线路长;坡度陡;造价高;沿途风景优美,空气质量较好;接近城区主要水源地,易造成水源污染。
14.邓小平同志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中越来越被重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材料一:材料二:江西省的赣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原矿基地之一,勘探发现稀土矿主要富含在土壤层中,并发现其稀土元素来自于当地花岗岩、砂页岩、千枚岩等赣州的许多小企业在稀土的提取过程中,先将山体表层土壤和植被搬走,然后用硫酸铵去浸泡下层土壤,最后在土壤里留下大量的硫酸根和铵离子,导致植物的根都被“烧”掉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稀土资源丰富的A、B、C三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目前水能开发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省,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说明1960年以后世界稀土生产构成变化特点3)根据材料二,说明江西赣州稀土成矿的地质作用过程,赣州在稀土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4)结合材料,你认为在我国的稀土资源开发中,应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解析:第(1)题,长江流经湖北省,该地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第(2)题,1985年以前美国产量比重较大,1985年以后我国产量比重大,且占绝大部分。
第(3)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稀土是岩石风化后经沉积作用而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污染等问题第(4)题,注意合理开采、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等答案:(1)B 长江径流量大;地处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落差大(2)1960~1985年美国产量比重大,1985~2006年中国产量增长快,目前中国产量占绝大部分3)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再经沉积作用(淋溶、沉积作用)富集而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稀土资源锐减4)减少出口配额,防止过度开采(或节约稀土资源);扩大稀土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延长稀土工业产业链,实施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依靠科技创新,实行产品升级战略和品牌战略;把握稀土资源的相关话语权和稀土出口定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