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本(五篇).doc
11页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本一、临床发现输血反应及疑似输血感染的病历,主管医师应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中心血库二、中心血库、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反馈意见进行登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有关科室,重大问题报医务科及主管院长三、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疑似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的病历进行讨论,就事实的认定、性质及处理拿出意见有关专家应积极参加四、中心血库应积极协助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输血管理及输血反应、输血感染的登记、调查工作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本(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____各临床用血科室:为进一步落实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甲”有关条款的要求,现就我院输血严重危害控制及血袋回收等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并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一、输血严重危害控制今年上半年,全院输血数量为____袋,收集到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为____袋次,远远低于反应率____%左右的普遍共识经调查,在我院输血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过敏、发热反应,临床医师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就可以解决(后症状消失),缺乏向输血科回报的意识;同时,部分临床医师在输血前输注抗过敏药物,导致部分输血不良反应被掩盖。
为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护理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则由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历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置情况)送血库2.对于患者发生可疑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汇报医务科、质控科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回报者,由质控科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二、血袋回收目前,血袋回收主要存在部分无回收(____%无回收)及回收不及时的情况,为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保全证据及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并在血袋刺针孔处折叠,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置于塑料袋中保存填写血袋回收交接表,将血袋小标签粘贴于交接表上,于每天8:00、17:30连同血袋送至输血科2.输血科人员与临床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
3.输血科于当天1800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不一致者须向临床输血科室查询相关情况,汇报科室负责人4.血袋在输血科保留____小时后,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5.输血科将每月血袋回收情况汇报质控科、护理部,及时通报存在问题,责令问题科室限期整改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本(三)(试行)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____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7.输血传播的疾病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况)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
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5、血袋在输血科保留____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本(四)(试行)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____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7.输血传播的疾病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
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况)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5、血袋在输血科保留____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本(五)1目的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及追踪回访的基本程序,以确认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最大限度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整个处理过程。
3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本程序;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上报;3.3科室主任负责输血反应处理的审核与监督工作4工作程序4.1输血反应监测4.1.1输血前:观察或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皮疹、瘙痒等不适;4.1.2输血中前____分钟输注速度要慢,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____分钟后,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嘱咐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1.3输血后持续观察患者____小时,无异常情况后,____小时内将血袋送回输血科统一处理小时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红蛋白尿等情况,要排除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4.2输血反应报告、调查程序4.2.1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实验室通报输血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逐项详细填写输血情况回报单,持续观察____小时后完善输血情况回报单并送至输血科备案保存患方提出疑义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4.2.2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输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性质,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4.2.3对于严重输血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科室负责人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4.3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的____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受血者的症状或体征显示有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组织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和治疗4.3.1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对症处理4.3.2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及输血反应发生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联同静脉输液器作细菌性检验4.3.3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4.3.3.1复查标签和记录: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4.3.3.2采集实验室检查用标本:收集受血者输血反应前血标本、输血反应后的抗凝和不抗凝血标本,连同所输血袋和输血器、静脉输液器及输血反应后留取的尿液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4.3.3.3相关实验室检测4.3.3.3.1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4.3.3.3.2受血者不抗凝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乳酸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4.3.3.3.3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血红蛋白及尿胆红素;4.3.3.3.4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尿胆红素及尿血红蛋白。
4.3.3.4输血科实验室检测:4.3.3.4.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发血单;4.3.3.4.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液标本、血袋中血液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4.3.3.4.3对输血反应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肉眼观察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并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进一步鉴定4.3.3.5及时治疗如果受血者已有明显溶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医生应立刻着手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等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4.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输血____小时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发现或怀疑受血者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要尽快抽取受血者抗凝血送至红十字血液中心红细胞室,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例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4.5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程序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主管医生向医务部汇报,由医务部汇同输血科展开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血者血液成分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感染控制科。
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供血者,应及时通报采血机构;4.6输血反应的追踪回访制度4.6.1输血科接到临床急性输血反应报告后,在进行常规处理后,应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次日收到输血情况回报单要及时汇总,登记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以便进一步明确输血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得当;4.6.2对于临床回报的输血反应,接待者除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登记外,还应在《值班登记本》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