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知识培训指导书.doc
19页三农知识培训指导书第1章 农业基础知识 41.1 农业生产概述 41.1.1 农业生产的类型 41.1.2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41.2 农业产业结构 41.2.1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51.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51.3 农业可持续发展 51.3.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1.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5第2章 土壤与肥料 52.1 土壤类型与特性 62.1.1 土壤分类 62.1.2 土壤特性 62.2 土壤改良与保护 62.2.1 土壤改良 62.2.2 土壤保护 62.3 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 72.3.1 肥料种类 72.3.2 施用技术 7第3章 植物生长与调控 73.1 植物生理特性 73.1.1 植物光合作用 73.1.2 植物呼吸作用 83.1.3 植物蒸腾作用 83.1.4 植物矿质营养 8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83.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作用 83.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 83.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83.3 灾害性天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83.3.1 低温冻害 83.3.2 干旱 83.3.3 洪涝 83.3.4 大风 93.3.5 高温热害 9第4章 农田水利与节水灌溉 94.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94.1.1 水源工程 94.1.2 输水工程 94.1.3 排水工程 94.1.4 水土保持工程 94.2 节水灌溉技术 94.2.1 地面灌溉 94.2.2 喷灌 104.2.3 微灌 104.2.4 覆膜灌溉 104.3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104.3.1 水资源合理配置 104.3.2 水资源节约 104.3.3 水资源保护 104.3.4 水资源监测与管理 10第5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105.1 农作物病虫害识别 105.1.1 病害识别 105.1.2 虫害识别 115.2 农药的正确使用 115.2.1 选择合适的农药 115.2.2 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 115.2.3 防止农药污染 115.3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 115.3.1 生物防治 115.3.2 综合防治 11第6章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26.1 农业机械的种类与功能 126.1.1 耕作机械 126.1.2 播种与栽植机械 126.1.3 施肥与植保机械 126.1.4 收获与加工机械 126.1.5 农田水利机械 126.2 农业机械化生产 126.2.1 提高劳动生产率 126.2.2 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136.2.3 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136.3 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136.3.1 自动化控制技术 136.3.2 智能化监测技术 136.3.3 无人化作业技术 136.3.4 智能化管理平台 13第7章 畜禽养殖技术 137.1 畜禽品种与选育 137.1.1 品种选择 137.1.2 选育方法 147.2 饲料配制与饲养管理 147.2.1 饲料配制 147.2.2 饲养管理 147.3 畜禽疫病防治 147.3.1 疫病预防 147.3.2 疫病治疗 147.3.3 疫病监测与控制 14第8章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148.1 农产品加工技术 158.1.1 粮食加工技术 158.1.2 蔬菜加工技术 158.1.3 水果加工技术 158.1.4 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58.1.5 水产品加工技术 158.2 农产品储藏与保鲜 158.2.1 常温储藏 158.2.2 低温储藏 158.2.3 气调储藏 158.2.4 化学保鲜 168.3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168.3.1 食品安全 168.3.2 质量控制 168.3.3 食品追溯体系 168.3.4 食品法律法规 16第9章 农业市场分析与营销 169.1 农业市场分析 169.1.1 市场分析概述 169.1.2 市场分析方法 169.1.3 农业市场分析内容 179.2 农产品营销策略 179.2.1 营销策略概述 179.2.2 营销策略类型 179.2.3 营销策略实施 179.3 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179.3.1 品牌建设概述 179.3.2 品牌建设策略 179.3.3 品牌推广途径 179.3.4 品牌维护与管理 18第10章 农业政策与法规 1810.1 农业政策解读 1810.1.1 国家农业政策概述 1810.1.2 农业政策热点问题分析 1810.1.3 农业政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1810.2 农业补贴与扶持政策 1810.2.1 农业补贴政策概述 1810.2.2 主要农业补贴项目介绍 1810.2.3 农业扶持政策及其实施 1810.3 农业法律法规及其实施 1910.3.1 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1910.3.2 农业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910.3.3 农业法律法规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910.3.4 农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9第1章 农业基础知识1.1 农业生产概述农业生产是指人类通过种植、养殖等手段,利用土地、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和畜禽产品的生产活动。
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多个方面1.1.1 农业生产的类型根据生产对象和生产目标的不同,农业生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粮食作物生产:以稻谷、小麦、玉米等为主要生产对象,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核心2)经济作物生产:以棉花、油料、糖料、烟草等为主要生产对象,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3)蔬菜、水果生产:以蔬菜、水果为主要生产对象,提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营养和保健需求4)畜牧业生产:以猪、牛、羊等为主要生产对象,提供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5)水产业生产:以鱼、虾、蟹等为主要生产对象,利用水域资源进行养殖和捕捞1.1.2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受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季节和周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2 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1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1)多样性:农业产业结构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多个产业。
2)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动态性:农业产业结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1.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市场需求导向: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资源优势发挥: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3)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3.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止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4)优化农业政策环境: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2章 土壤与肥料2.1 土壤类型与特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特性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1.1 土壤分类我国土壤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南方湿润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2)潮土:分布在沿海地区,受海水影响,盐分含量较高3)黄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质地较粘重,酸性较强4)红壤:分布在南方丘陵地区,质地较轻,酸性较强5)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质地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2.1.2 土壤特性土壤特性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等1)土壤质地: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比例,影响土壤的通气、保水和保肥能力2)土壤结构:指土壤中孔隙的分布和连接状态,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的生长3)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作物生长4)土壤肥力:指土壤供应养分、水分和空气的能力,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2.2 土壤改良与保护土壤改良与保护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2.1 土壤改良(1)物理改良:通过深翻、松土、添加有机物料等措施,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2)化学改良:通过施用石灰、硫磺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
3)生物改良:通过种植绿肥、施用微生物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2.2.2 土壤保护(1)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植被建设,减少耕作强度,保持土壤结构稳定2)合理施肥:根据作物需求,科学施用肥料,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污染3)防治土壤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防止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土壤的污染2.3 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肥料是补充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合理施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2.3.1 肥料种类肥料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1)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农家肥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2)无机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3)微生物肥料:含有活性微生物,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2.3.2 施用技术(1)基肥:在播种前施入土壤,为主要施肥方式,以有机肥料为主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施用,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3)叶面肥:通过叶面喷施,快速补充作物养分4)灌溉施肥:结合灌溉进行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5)深施:将肥料施入土壤较深处,有利于根系吸收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技术,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3章 植物生长与调控3.1 植物生理特性植物生理特性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理功能和特点了解植物生理特性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3.1.1 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植物体内能量和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3.1.2 植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为植物提供能量植物呼吸作用受温度、湿度、氧气等因素的影响3.1.3 植物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3.1.4 植物矿质营养植物矿质营养是植物正常生长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