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pdf
7页15 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医师方向)医师方向)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宽广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公共卫生工作 3.掌握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二、培养对象培养对象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四、课程培养与考核 课程学习采取面授与网络授课相结合,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共需修满 16.0 学分公共必修课、必修课 70分及格,选修课 60分及格,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1.公共必修课 6.0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 英语:3.0学分 2.必修课 9.0 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2.0学分 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 现场调查技术:1.0学分 3.选修课 1.0 学分 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 或从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择 五、实践培养与考核五、实践培养与考核 1.参照北京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培训科目。
2.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参照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要求进行 六、学术培养与考核六、学术培养与考核 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现场调查、医学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公共卫生现象和规律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研究能力,并完成一篇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水平的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以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为主的学位论文 (1)论文必须紧密结合公共卫生实际,以总结公共卫生实践经验为主,要求具有科学性和一定的公共卫生参考价值 (2)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项目报告、专业文献循证研究、针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实验研究等 (3)论文研究、撰写和发表过程中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 2.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相关培养过程并考核合格者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需达到以下要求: 16 (1)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修满学分,成绩合格; (2)完成公共卫生专业培养要求,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 (3)公共卫生实践培养阶段考核成绩合格; (4)完成学术培养过程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评阅合格。
七、七、学位授予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完成全部培养要求,即课程考试合格、修满全部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后,向所在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提交学位申请,经学院和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授予学位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硕士(非(非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医师方向)医师方向)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专业素质的公共卫生高级应用型人才 1.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的公共卫生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公共卫生工作 3.掌握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适用范围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设各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 三、学习年限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因培养需要延期培养者最长可延期 1年。
四、课程培养要求四、课程培养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必修课 70 分为及格,选修课 60分为及格课程共计需修满 16.0学分,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 6.0学分 外语(英语) :3.0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 2.必修课:不低于 4.0 学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展:1.0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 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 :2.0学分 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 现场调查技术:1.0学分 社会医学与健康促进:1.0学分 卫生事业管理理论与方法:1.0学分 3.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不低于 2.0 学分 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在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修,使总学分达到 16.0分 五、实践培养要求五、实践培养要求 公共卫生专业实践是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全日制 MPH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实践,使全日制 MPH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方法、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卫生服务需求等现状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17 全日制 MPH专业学位(非公卫医师方向)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至少 6 个月的专业实践实践地点可选择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或由导师安排实践单位,需充分保证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一般从第三学期开始,实习期间注意做好实践记录,实习结束提交总结报告各研究方向的专业实践要求如下 (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方向 1、目的 掌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与方法;现场调查的组织与管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基本统计软件的使用原则与方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质量评价及控制方法;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健康管理,流行病监测的步骤与内容 了解:现场流行病学研究现况,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疾病预防的关系,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法,重大流行病监测、预警及应急管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相关实验方法 理解:重大流行病及传染病管理;流行病学研究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2、实践培养内容和要求 根据实践基地的主要业务和条件,至少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实践训练 (1)现场流行病学设计:现场调查的设计与实施,调查问卷设计原则及质量控制,暴露测量原则,生物样本获取处理及指标检测,调查资料的数据获取与分析。
(2)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基本步骤: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采样及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描述人群疾病分布情况并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就现场调查撰写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预调查阶段、实施调查阶段及统计分析阶段中的质量控制(包括调查员培训、问卷质量、样品的采集运送过程,资料的核对处理等) (4)生物样本收集与处理:现场相关生物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及唾液等)的采集、保存,生物样本的处理及指标检测 (5)常见慢性病监测及管理: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超重/肥胖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筛查危险因素,对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制定、调整、实施以及评价提供依据 (6)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报告与管理;传染病流行与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向 1、目的 掌握: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内容和方法,各类饮用水的特点、评价指标和各项指标的卫生学意义,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饮用水污染事故的类型、特点及处理原则;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程序和相应的业务工作流程;职业健康检查的操作规范及体检报告的撰写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金属及类金属、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各类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的撰写方法(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粉尘及有毒物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基本方法、评价程序;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物理因素、生产性粉尘和有毒物质的基本内容及国内外本领域工作的发展动态;常见职业病诊断标准;环境卫生学与相关法规,饮用水卫生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 理解:室内空气和健康的关系,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与健康的关系;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实践培养内容和要求 根据实践基地的主要业务和条件,至少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实践训练 (1)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程序: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熟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开展的基本内容;熟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实践中掌握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程序、样品传递程序、检测工作流程,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配备及用途 (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掌握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种类、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通过现场检测及示教,掌握工作场所常见物理因素的检测操作规范,并能独立完成检测报告及评价报告的撰写 18 (3)工作场所粉尘的检测与评价:掌握工作场所常见粉尘及个体采样的方法,掌握粉尘浓度的测定;并能独立完成检测报告及评价报告的撰写 (4)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检测与评价: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特性、存在状态和类型及采集、检测和评价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各类检测报告及评价报告的撰写。
(5)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的操作规范:掌握职业性健康检查操作规范,并能够独立制作体检结果报告表、体检异常结果总结表及体检结果评价报告(其中物理因素、粉尘、毒物各 1份)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掌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及程序 (7)水样的受理、采集、送检和评价: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水、农村分散供水、二次加压供水、分质供水的卫生监测和评价(选择采样点、检测项目、采样,书写评价报告) ,要求每类 1-2个 (8)水污染事故的监测、评价及处理:参与细菌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各1 次(可模拟演练) (9)公共场所和室内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价:选择采样点、检测项目、采样,书写评价报告,7类公共场所中选做 2类,各1户 (10)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卫生学评价做1户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方向 1、目的 掌握: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原则与程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概念与基本方法、食品卫生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营养监测的基本方法与操作,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指南及食物宝塔;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膳食管理:生活方式改善计划的制定与评价;临床营养治疗:场内场外营养操作基本要求等。
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方法;营养与疾病的关系,营养状况评价内容,营养改善的基本措施;食品生产良好操作规范(GMP)和 HACCP 在食品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理解: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管理;膳食营养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 2、实践培养内容和要求 根据实践基地的主要业务和条件,至少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实践训练 (1)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原则与程序:对所给食物中毒案例进行初步分析,做出疫情处理步骤就案例模拟撰写一份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基本方法、参与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