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沙子沟矿区地质报告.doc

69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903004
  • 上传时间:2017-05-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2M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章 前言1.1 目的与任务为开发内蒙矿业振兴地方经济,湖南继善矿业有限公司北方公司组织地质科研队于 2006 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沙子沟—九保地多金属探矿权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运用地质、物探、化探相结合的方法,圈出成矿有利地段,选定找矿靶区,投入地表揭露和解剖深部的坑探钻探工程,初步查明了地质矿产特征,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充分可靠的地质依据1.2 交通位置沙子沟—九保地探矿区位于太仆寺旗宝昌镇北郊距宝昌镇约 25 千米探矿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13′00″—115°19′00″,北纬 42°01′00″—42°05′00″面积约 31.2 平方千米探矿权有效期 2006 年10 月 11 日至 2007 年 10 月 11 日探矿区有碎石公路连接 207 国道,交通方便见图 1.1图 1.1 交通位置图-2-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地处大兴安岭西南边缘,阴山山系东端,燕山山系北端,属内蒙古高原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 1400 米,最高点黑渠山海拔 1802 米旗内低山、丘陵、沟谷、平原交错分布,西南有盐碱湖淖,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型气候年平均气温 1.4℃,一月平均气温零下 17.6℃,七月平均气温 17.8℃年降水量 350—431 毫米,无霜期 120 天左右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油菜等,畜牧业以羊、牛、马为主工业有采矿、建材、酿酒、粮油食品加工和机械修配等劳动力充裕1.4 以往工作概况太旗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主要有:1961 年多伦—太仆寺旗一带地质普查总结报告,1976 年 1:10 万太仆寺旗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79 年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 1960—1977 年白石头洼钨矿、新安村铜矿、东井子铬矿、二洞沟珍珠岩、幸福乡金矿、东郊萤石矿等普查评价报告近年来中南大学地质科研队在太旗进行过航磁地面检查和金矿、锡矿、铜多金属矿、萤石等矿点检查以及太旗金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1.5 本次地质工作及主要地质成果2006 年 5 月湖南继善矿业有限公司北方公司地质科研队进入沙子沟—九保地铜铅多金属探矿区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过程中首次于车道沟村沙子沟—王家营子一带发现硅化脉状黑钨矿继而于同年 7 月在验证双频激电异常钻孔中发现细脉浸染状辉钼矿经过 9 个钻孔的普查找矿工作,于 2006年 10 月初步确认该矿区存在一个中—大型钨钼矿床。

      3-2006 年度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如表 1.1表 1.1 沙子沟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1、太仆寺旗沙子沟—九保地一带的一套以云母片岩为主的变质岩地层工程项目 单位 工程量1:10000 地质测量 km2 351:5000 地质测量 km2 5.21:2000 地质测量 km2 0.91:2000 地形测量 km2 0.9激电中梯测量 km2 1.416激电测深 点 15槽探工程 m3 451浅井工程 m 30浅井编录 m 30平巷工程 m 17.5坑探编录 m 17.5斜井工程 m 47.6斜井编录 m 47.6钻探工程 m 2532.55钻探编录 m 2532.55岩心取样 件 689化学分析 件 751光谱分析 件 211岩矿鉴定 件 15-4-以往资料划为早元古代二道凹群经本次地质调查认识,该套地层中所夹斜长角闪岩为后期斜交地层贯入的辉长辉绿岩岩床变质而成,并发现这套云母片岩中夹多层含石墨钙泥质板岩、含石墨变质粉细砂岩,具变余交错层理的石英岩等,从岩石组合和变质程度分析应归属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上部层位为宜2、探矿区北部沙子沟—王家营子—姜家营子一带原划为晚华力西期花岗岩的范围内实际上是贯入众多花岗伟晶岩脉的白云鄂博群以云母片岩为主的变质地层。

      正是在这一套变质地层中蕴含着钨钼矿3、姜家营子南侵入于背斜核部的华力西晚期或燕山早期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发现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可作为寻找隐伏铁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4、探矿区北部发现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剪切断裂带本次新发现的中—大型钨钼矿床即沿此断裂带分布在此断裂带东西延伸方向上预示还有较好的找矿靶区,可望发现一个钨钼多金属矿的矿集区5、此外,本区还新发现铅矿点 1 处、铜矿化点多处,尚有透辉石岩、透闪石岩、石英石榴石岩、长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5-第二章 区域地质2.1 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北部边缘,在地史上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华北地台的基底最终形成于古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1800Ma) ,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台中元古代末华北古陆固结的基底开始裂解,在南北边缘形成了与陆块边缘近似平行的裂谷 (图 2.1、图 2.2 和图 2.3)中元古代本区在大地构造上的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白云鄂博陆缘裂谷东端该裂谷东西延长达 500 千米以上裂谷发展初期沉积陆相碎屑岩,其后沉积碱性中基性火山岩、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深裂陷阶段沉积富含有机质黑色泥质岩和细碎屑岩后期裂谷进一步扩张转化为被动陆缘,沉积滨—浅海相泥砂质岩,华北地台向-6-北增生扩大。

      自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本区处于华北古陆北部边缘,此间其上未接受这一时期的沉积而本区以北从陆缘向外为稳定大陆边缘海发育阶段至早古生代晚期发生广泛的加里东造山运动,北面的洋壳向南俯冲挤压,形成古陆北缘温都尔庙加里东褶皱造山带,华北古陆进一步向北增生而本区的白云鄂博群则因此遭受第一次变质变形作用,并发生少量加里东期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晚古生代阶段由于华北陆块北面古亚洲洋大洋板块扩张,华北地台北缘以外进入活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本区处于弧后盆地的后缘在此阶段本区沉积了晚志留世晚期浅海相碎屑岩和生物灰岩、晚石炭世阿木山组浅海相碎屑岩和生物灰岩、早二叠世三面井组海陆过度相或陆相不等粒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及生物碎屑灰岩至晚古生代末期,由于古亚洲洋大洋板块向南北俯冲挤压和撞碰对接,形成内蒙古中部晚华力西褶皱造山带,使本区白云鄂博群遭受第二次变质变形,并发育了一系列华力西晚期的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的侵入体,形成了类似于大陆边缘的岩浆弧本区晚华力西期大量复式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基的形成使本区的白云鄂博群地层支离破碎,成为大的捕虏体或顶盖围岩残存于花岗岩基之上在岩体边部形成边缘混染带,在外接触带的变质岩层中形成边缘混合岩化带,同时还受到热液蚀变和热力接触变质作用的改造,使其中的金属元素得到活化而提供矿质来源。

      中生代,本区作为华北古陆的一部分,因滨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作用,本区经历了多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其性质属板内构造变动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近南北向的缩短,形成轴向近东西向的盖层褶皱和逆冲-7-断层燕山运动以强烈的火山活动为先导,伸缩交替的构造,使许多老断层复活和新断裂产生,既有代表挤压作用的逆冲推覆构造,又有代表伸展作用的地堑、地垒或盆岭构造其中北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构造—岩浆带是影响本区成矿作用最重要的一次活动主要表现是内蒙古东部包括本区在内,由于受西伯利亚板块作用和滨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该区形成一个特殊的北东向构造岩浆带北东向的深断裂带与次级北西向的构造带控制了区内的隆起和断陷盆地,特别是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大量的火山活动及与之伴随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区内大中型内生金属矿产铜、铅、锌、金、银、钼、铁、锡的成矿区带本区则处在北北东向大兴岭成矿带的南端与内蒙古南部东西向白云鄂博—翁牛特旗成矿带东段的交接部位而本矿区即分布于晚侏-8--9-罗纪火山断陷盆地之间的隆起区—正镶白旗后华力西台地上的古老变质岩系中2.2 区域地层矿区及外围区域上分布的地层有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上志留统地层、上石炭统阿木山组、下二叠统三面井组和额里图组、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下白垩统巴彦花组、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及全新统。

      康保—赤峰深大断裂以南有晚太古宙乌拉山群分布1、白云鄂博群矿区及外围地区白云鄂博群分布在太仆寺旗西北部至正蓝旗西部,处于宝昌晚侏罗世火山断陷盆地的北西部和北东部的周边半环形地带本区出露的白云鄂博群岩性自下而上为:底部:含榴云母石英片岩、中厚层状不等粒变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粗晶大理岩夹含石墨钙泥质板岩、透辉透闪石岩;中部:二云石英片岩与变长石石英砂岩互层间夹一层巨厚层状具交错层理的石英岩状砂岩;上部: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透镜体;顶部:石英二云片岩,局部含石榴石云母片岩总厚度大于 1750 米从岩性组合和变质程度对比相当于层型剖面白云鄂博群上部层位2、上志留统地层仅在矿区以北约 50 千米处的正镶白旗大西庙附近小面积出露主要岩性为青灰色灰岩夹浅褐色页岩,产丰富的珊瑚、腕足、苔藓虫和层孔虫化石厚度大于 460 米下界不清,上界被阿木山组不整合覆盖3、上石炭统阿木山组出露在矿区以北约 50 千米正镶白旗大西庙附近及矿区以东约 40 千米的-10-正蓝旗五七军马场附近主要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上部夹灰岩,产丰富的腕足及蜓化石厚度大于 519 米上界被第四系覆盖,下界不整合于上志留统之上。

      4、下二叠统三面井组和额里图组出露于矿区以北约 10 千米额里图牧场附近以及以北地区,分布面较广岩性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含砾中粗粒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岩屑晶屑凝灰岩及粉砂质凝灰岩等,含蜓类、珊瑚、腕足、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厚度大于1846 米下界不清,上界被张家口组不整合覆盖5、上侏罗统张家口组分布于宝昌火山断陷盆地及其它大小不等的盆地中下部主要为流纹岩、粗面岩及凝灰角砾岩,厚度大于 1281 米中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粗安岩、厚度大于 759 米上部主要为流纹岩、珍珠岩及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厚度大于 177 米本组上界不清,下界不整合覆盖在白云鄂博群、三面井组及晚华力西期花岗岩之上6、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本组地表未见出露据钻探资料,在闪电河断陷和哈毕嘎凹陷的深部均有此地层下岩段主要为砂砾岩、页岩夹三个煤组,上岩段主要为粉砂岩夹七个煤组,含植物、叶肢蚧和鱼类化石厚度大于 220 米下界推测与张家口组不整合接触,上界被新生界覆盖7、第三系上新统分布于大面积的低洼地由于第四系覆盖,仅在冲沟和井下才能见到露头岩性主要为砖红色含钙质结核泥岩及粘土岩,含古脊椎动物化石厚度-11-小于 150 米与下伏巴彦花组不整合接触。

      8、第四系(1)中—下更新统:主要为灰白色砂砾层及浅黄绿色细砂层厚度 15米左右上界被全新统覆盖下界与上新统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地貌上形成高平台2)全新统:沉积类型分为冲积、风积、湖积、冲洪积、残坡积等五种成因类型主要为砂砾层、砂层、淤泥层、含砾细砂层等厚度常在数米至 10 余米闪电河的冲积层最厚可达 150 米左右2.3 区域岩浆岩本区岩浆岩十分发育,岩浆岩出露面积占基岩出露总面积的 4/5 以上其中分布最广的是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其次是燕山早期花岗岩和加里东期基性岩此外还有众多不同岩性的脉岩1、加里东期基性岩本期基性岩分布在矿区东南白云鄂博群中,呈斜交地层走向的岩床状产出该期基性岩现已变质成斜长角闪岩,局部可见变余辉长结构,原岩应是辉长岩或辉长辉绿岩2、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分布在宝昌火山盆地以西和康保—围场断裂以北地区,多呈大的岩基状产出该期花岗岩体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带长 30—60 千米,带宽 10—20 千米岩基面积从 50 平方千米至 700 余平方千米不等其中出露在矿区附近的有康保岩体和小红山岩体岩体与白云鄂博群和三面井组呈侵入接触关系,被张家口组不整合超覆白云鄂博群和三面井组常呈大-12-的捕虏体和顶盖围岩被围限于花岗岩基之中。

      岩性包括中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不等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中粒花岗岩和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