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出淤泥而不染.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90197260
  • 上传时间:2024-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或有彩文、镶边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果实椭圆形,种子卵形,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淤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荷花简介  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荷华(《诗经》),莲华、芙蓉(《离骚》),夫容(《楚辞》),扶渠(《毛诗传》),夫渠(《说文》),芙渠(《尔雅》),苓(枚乘《七发》注),朱华(曹植诗),水花(崔豹《古今注》),泽芝、芙蕖(《古今》),藕花(张籍诗),红蕖(李白诗),红菡萏(李商隐诗),君子花(周敦颐《爱莲说》),莲花(《日华子本草》),玉环(《三馀帖》),浮友(曾瑞伯诗),静客、净友(《三馀赘笔》);净客(《三柳轩杂识》),水华(《本草纲目》),水芸、水旦、水芙蓉(《群芳谱》),芙蕖花、草芙蓉(《采芳随笔》),溪客(《西溪丛语》),六月春(《类腋集览》),药藕草,芬陀利花、水芝、水目、泽芝、水华;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水芙蓉、中国莲、六月花神、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美丽的荷花(36张)荷的起源 莲子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十万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温湿,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一亿多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 朱宣咸中国画《映日红》主要的分布区域从出土文物看:在山东省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

      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之一荷花传说 荷花特写[1]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过是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荷花形态 莲蓬  荷花为多年水生植物根茎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2]。

      荷花习性  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阴,在半阴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别名来历  1. 以其外形特征命名: 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芙蓉:亦称“夫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 以其生长习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 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  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为“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4.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5.为了表达对荷花高洁形态的赞赏,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难得   6.溪客、静客都是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安静娴雅的状态而翠钱则是新荷的雅称,红衣是荷花瓣的别称,宫莲是莲花瓣的美称,佛座须是莲花蕊的别名荷花文化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 荷花文化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中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现在的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院管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中国的荷花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 盛开的荷花(20张)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中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中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中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

      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 不同形态的荷花照片(19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