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论语》说乐孔子论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135****微信
  • 文档编号:279465113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说乐_孔子论文导读::论语?作为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就包括“乐〞的思想它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关键词:论语,乐,孔子,礼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历代多有研究,它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观点是很丰富的其中就包括“乐〞的思想,“乐〞在?论语?中总共出现过1 4处,另有一处虽未出现“乐〞字,却是指?韶?、?武?,其实也是言乐,数量上虽然不多,但是具有多种含义首先是作为一般艺术形式的音乐,其次是乐教,再次是颜回之乐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孔子在?论语?中“乐〞的思想做一梳理一、孔子之乐?论语?第一章就说: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在这里讲的是孔子学习、交友中的乐学习、践行,有所体悟,原来迷惘的问题,豁然开朗,不由得不感到内心喜悦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切磋孔子,自己的思想得到朋友认同,喜得知音;又从朋友处得到启发,喜获新知,自然也是一大乐事在?论语?中3次述及音乐,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翁如也:从之,纯如也,嗽如也,绎如也,以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这里的“乐〞是作为一般的音乐形式出现的,并细致地描述了音乐的演奏过程、表现技巧,及其所具有的感官和审美愉悦性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懂音乐,并且酷爱音乐,在?论语.先进?有一段是孔子对音乐的看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势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当所有的人都打算从政时,唯独曾皙选择了有音乐的生活方式,而这却得到了孔子的首肯,这就是基于孔子对音乐的喜爱,那么喜爱到什么程度了呢?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儿,曰:“不图为乐之至斯也〞?论语述而?孔子在齐国终于听到了朝思暮想的?韶?乐,乐之优美,竟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儿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已经到达沉醉与痴迷的程度孔子对于音乐的热爱是与他长久以来的积累与修养密切相关的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以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气志也’有间,曰:‘以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孔子,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这段记载讲了孔子如何师襄子学琴的过程以此为根底,孔子对音乐的表现便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孔子对音乐欣赏与理解有着非同一般的造诣。

      徐复观说:“到了孔子才有对音乐的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的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且“就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位最明显而又最伟大地艺术精神的发现者〞〔?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二、乐与礼在?论语?中礼乐并用的很多,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因为礼和仁是我们所要继承的孔子的核心思想,礼是一种标准,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规定;而礼乐并用时,乐那么包括舞以及音乐,那么是礼这一规矩的所配享的物质与精神形式在周代,礼乐本是统一的,并且在孔子看来,以一种完美的样态存在或展现出来的,就是“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无从周〞〔?论语八侑?〕这就是孔子所向往的非常严密,非常精美的一种制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但自春秋起,伴随着礼崩乐坏的现实,这样一种统一以及它的完美形态便渐渐被毁弃了孔子也不幸的亲眼看到了此类事实,如三家以?雍?彻和季氏八侑舞与庭,这大夫越而享用天子之礼的鲜活例证,于是也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责问:“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为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与三家之堂’〞〔?论语八侑?〕“孔子谓季氏:‘八侑舞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侑?〕不过,通过这些事实,孔子也认识到礼乐实际是和德仁联系在一起的,在制度与它的形式后面,更透露出内在的德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八侑?)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八侑?〕正由于恢复原来的制度希望渺茫,和对德行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子,孔子才逐渐把注意力和兴趣转向人的培养上,虽然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实现了,但理想人格的培养还是有可能的退而求其次,淡化礼乐原本的社会性质,而强化其修养的内涵这样一来,礼乐的意义就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化,它不再首先呈现以往那种等级性、身份性或地位性的特质,而是演变成教养的内容和科目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论语述而?〕子曰:“质胜文那么野,文胜志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以看到孔子培养人的根本理念:德艺双备,质闻并重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然而从孔子的另一些论述来看,乐在修养中的地位或境界可能还高于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在这里乐对于礼是有终结的意思对此徐复观认为:“礼乐并重,并把乐放在礼的上位,认定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这是孔子的立教宗旨〞三、颜回之乐在?论语?里,对颜回之乐有直接表达:“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是和孔子的自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相照应的显然,“孔颜乐处〞所表达的精神实质就是孔子的道德人格,其乐是将自身与他人乃至整个社会融为一体的快乐体验当孔子和颜回或“曲肱〞、“饮水〞或“箪食〞、“瓢饮〞,处于别人无法忍受的困境时仍自得其乐,这种快乐绝不是名利面前刻意表现出的清高,也不是在贫困窘境下消极的自我抚慰,而是经历了深层次的价值抉择与长期的自我磨砺,超越了个人的苦乐与得失,因此,无论身处逆境或顺境都同样怡然自得孔颜乐处〞所“乐〞并不是一个关乎生活质量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般的心理感受,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精神上的乐,超越世俗的乐,是一种理想道德境界后儒将孔颜的这种生活方式或道德境界概括为四个字:安贫乐道孔子家语在厄?篇中,孔子自觉于时不遇,感慨说:“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 且芝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对孔子表示了深刻的理解,说:“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 世不我用, 有国者之丑也〞?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也说:“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答复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欣然笑曰:“有是哉! 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孔颜所说的“乐〞也并不完全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之乐,而是兼济天下的人生大乐,即“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论语为政?)参考文献:1、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 :中华书局 1983;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3、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8;4、南怀瑾?论语别裁?[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5、殷明耀?论孔颜乐处?[J]“孔子研究〞2022第7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