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会话含义章节.ppt

72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91627925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2K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第三章 会话含意会话含意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word “implicature” is derived from the verb “to imply”, as is its cognate “implication”.• Originally, “to imply” means “ to fold something into something else”,hence, that which is implied is “folded in”, and has to be “unfolded ” in order to be understood. •A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s, therefore, something which is implied in conversation, that is, something which is left implicit in actual language use. The reason that pragmatics is interested in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we seem to be dealing here with a regularity that cannot be captured in a simple syntactic or semantic rule, •but has to be accounted for in other ways. “In everyday talk, we often convey propositions that are not explicit in our utterances but are merely implied by them. Sometimes we are able to draw such inferences only by referring what has been explicitly said to some conversational principles. In certain of these cases, we are dealing with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Bilmes 1986,27). •交谈,也就是会话,是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那么,人们是怎样交谈的呢?怎样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不产生误解,怎样从对方所说的话语中获得正确而不是错误的信息呢?这些都是语用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交谈就是使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行为语言表达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截了当的”方式:说话人说出的单词和句子的字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例如,Give me the book,please.•另一种是 “拐弯抹角的”方式:表面说A却意指B,由此形成话语的“用意”因此,在日常人们交谈时,彼此之间理解“用意”比理解 “字义”更重要这是因为“用意”比“字义”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以下几个例句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意义是不相同的 1.A.Do you like my new hat? B. It’s pink.2.A. Coffee? B. It would keep me awake all night.3. A.Have you sent your regards to Mary and Jane? B.I’ve done to Mary.4. A. Are you going to Steve’s barbecue? B.Well, Steve’s got those dogs now.5. A. Was the desert any good? B. Oh, cherry pie is cherry pie.以上五个例子,答话人的用语和想表达的意义显然不关联,但是这些答语的语用意义很浓,听话人必须经过推理才能够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含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和“所指”的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距离”就是“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意也称语用含意,是语用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语用含意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重要的,功能方面的解释,而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说话人使用的句面意思和他想真正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不达意,话里有话•例1.“A. Where is my chocolates? B. I’m feeling hungry.” •“A. Is this coffee sugared? B. Oh, I’m sorry. Here is the sugar-bowl. ”•例2.Policeman: “Excuse me, Madam, here is forbidden to park cars. Anyone who does it will be fined. ” •Lady: “Oh, sorry sir, I just have a flat tire. ” 第一节第一节 会话含意的研究价值会话含意的研究价值•会话含意具有很重要的实用研究价值,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1.会话含义不是揭示了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例如1,“A. Why are you late? B. Thousands of workers are on strike for their required payments.” 例2,“A. Can you tell me the time? B. Well, the postman has just come.”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从语义学上解释,它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很有限,只是解决了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无法解释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而我们从语用含意角度解释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例1中的答话人说的话似乎答非所问,但是通过语用含义去理解,这句话显然是想说在来上班的路上罢工工人队伍耽误了准时上班时间•例2说明答话人不知道现在具体时间,但是他提供“邮递员刚来过”的具体信息,可以让听话人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了(条件双方都应具有共同生活背景) •2.会话含义不是解释同一词语有多少种意义,而是说明一个词语同时具有几个可能的非常规含义,也就是“说话人意义”同样一句话,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出来,能够产生不同的语意。

      例1,“Light, please!”对这句话的解释,我们不能够放在Light这个词究竟能解释出几种意思,而是要说明这句话可能具有几个意义,如果在报告人使用幻灯机做说明,这句话是常用的句子,它表明报告人要求“请关灯!我要使用幻灯机了 如果报告人做完报告,这时讲这句话,他的意思应该是“请开灯,幻灯机用完了由此可见,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之中,可以理解成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语用意识,这对减少误解和工作失误时很有好处P.79.B) •3.会话含义的推导有助于组成广义的同义结构句群,丰富词语的释义例如,下面的一些句子是一些具有同一语言功能的同义结构,但是其中一些必须结合具体语境,从含义上来理解由此可见,语用含义下组成的同义结构,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理解这些内容是语义学和句法学所无法替代和拥有的语用学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里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例1,A. I want you to close the door.• B. Please close the door.• C. Can you close the door?• D. How about a bit less breeze?• E. Now, John, what do grown-ups do when they come in?• F. Ok, John, what am I going to say next?•这里A和B是“命令或要求”。

      C是一种“请求”,比A 和B较有礼貌D 是以“建议”的语气,间接的要求关门E是对小孩说的话,通过成人进屋随手关门这个“提示”来表示说话人分意图F是一种对小孩说的话提示小孩记住平时的教导,“进屋要随手关门如果,离开语境,不从含义上推导,很难想象A 和F竟会是一对表达同一功能的同义结构 第二节第二节 格赖斯的格赖斯的“会话含意会话含意”学说学说•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 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上作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格赖斯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人们发生语言交际目的总是要相互表达一些什么,因此,人们在交谈中相互合作配合,都期待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话语,明白自己的表达意思也即常规含义• 通过双方配合合作使交谈能够持续到“讲完事情”为止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交际中并不都是遵守这些原则的 •例如,在交谈中,有一方可能说谎,而听话方有没有察觉,将对方的谎话信以为真这种情况说明,说谎的一方违反了谈话的合作原则,而当真的一方却遵守着合作原则然而在社会生活中,谈话一方违反合作原则,并不完全是为了说谎,有时可能出于对听话人的爱护或某种礼貌,或由于某种语境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说了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话。

      在这时,当对方察觉到另一方没有遵守会话合作原则时,他就会迫使自己越过对方的话语表层意义去设法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特殊含义或者说是非常规含义,寻求说话人想表达的真正意图这就是“会话含义”理论产生的基础 一、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内容,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1) 使自己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详尽信息•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required;•2)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不必要的多余信息•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required;•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1)不要说自己认为使不真实的话•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lack adequate evidence. •3.关联准则(Relevant Maxim)•说话要贴切,要有关联。

      •Make your contribution relevant.•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1)避免晦涩的词语---avoid obscurity•2)避免歧义----avoid ambiguity•3)话语要简洁(避免罗嗦)----be brief•4)说话要有条理----be orderly •在这四条准则中,前三条于人们在交谈时“说什么”这个问题有关系,第四条与“怎么说”这个问题有关系• 数量准则规定了我们说话时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也就是在与人交谈时,对方要求或期待你提供的信息,你知道多少就该说多少,不应该把对方不期待或不要求你说的也都说出来• •质量准则规定了我们在与人交谈时要说真话不要说假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这里所说的说话真实性是指说话人认为是真实的话,但是不否认存在说话人自己认为是真实的话而实际上却不是真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是在无意识地说了谎话,但是仍然应该说他是在遵守这条原则 • 关联准则规定了说话要切题,不要说与话题无关的话,也就是在谈话时不要跑题• 方式准则则在表达方式上提出要求,要求说话人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能够含混其词,不能够杂乱无章,也不能够冗词赘句。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能够较好地遵守这些准则,人们就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和最高的效率进行交际,处处呈现人际之间的和谐,友好和关爱关系格赖斯把交谈看作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合理性的社会行为之一,因此,上述准则并非只是在交谈时需要遵守,在从事其他的社会活动时也同样适用 二、会话含义的产生二、会话含义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在交谈时能够遵守这四条原则,那么人们就会高效率的,合情合理的进行交际效率高是因为说话人直截了当说出想说的话,听话人不必费神去猜测,推理对方说话的含义,可以很快的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合情合理交际是因为这样的语言合乎逻辑情理,彼此能够为对方的理解着想,彼此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方向努力,使交谈能够愉快的进行下去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些规则经常被违反,正是由于出现违反这些规则的现象才产生了“会话含意”理论•但是并不是说,凡是违反这些准则就都会产生会话含义,我们要区别违反准则的不同情况人们要关注和研究这种现象,从中找出如何正确理解会话含义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人们实现在比较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达到正确理解和推理会话含义的目的,以便把事情做好,尽量少出现误解,曲解和不理解 •格赖斯概括了四种违反合作准则的情况(见教材P.84-88)•1.说话人在谈话中根本不愿意遵循合作原则。

      不论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不愿意做答无可奉告”, “我不想谈”便是典型的这种表示这种情况十分极端,必然导致谈话中断这种公然违反合作准则的情况不会产生会话含义,不会产生会话含义,只是表明听话人不愿意继续交谈而已 •2.在交谈时说假话这种违反质量准则的作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产生会话含义情况: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制造假象说谎,骗对方相信自己的话是真的•例如,有人邀请你去参加一个活动,你不愿意去,但是又不想冒犯对方,你可能会说,“对不起,我最近感冒一直没好,不方便参加这种活动顺便咳嗽几声使对方相信你的话这种对质量准则的违反通常只会造成误解当不会产生会话含义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二是产生会话含义情况:这就是在对方知道的实情的情况下,故意说假话,让对方感觉你是在骗他或在躲避什么•例如,他明知道你没有病,而你又说自己有病,不去参加他组织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你违反了质量准则,又让对方知道你违反了准则这时他就不得不思索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会话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会话含义,即话语表面上你说的是有病而实际上你的真正用意是谢绝邀请 •3.说话人由于某些问题,面临一种必须要做出选择的情况下,他可能为了维护某一个准则的同时而不得不违反其他准则。

      例如,朋友邀请你道他家作客,朋友的烹饪手艺不好,做出的饭菜你不喜欢,但是为了维护彼此的面子,你吃完饭后仍说“Oh, this is the most delicious dishes I have had this term.”显然,这里你为了维护礼貌原则而违反了质量的准则还有,你有一对朋友由于经济问题闹翻了,其中一个躲到一个你知道的地方避免对方的纠缠当那个要找人的朋友问你是否知道那个躲避起来的人在哪里时, •他问: “Do you know where John lives?” 你回答:“Perhaps somewhere in the suburbs of the city.”在这里你的回答显然违反了数量准则,因为你的回答提供的信息少于问话人期待的你应该提供的足够信息这时你们之间的对话就出现了会话含义这时你们之间的对话就出现了会话含义,那就是你不想告诉他实情但是又没有拒绝回答他的问话这时假设你确实不知道躲债的朋友住在哪里,你这样回答,就属于你遵守质的准则而违反量的准则,即不能说没有充分根据的话,但是你确实不知道那个人的确切地址,只能违反量的准则,提供一些不充足的信息 •4.说话人公然违反某一个准则,也就是说话人知道自己在违反某一准则,同时他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在违反准则。

      这是真正通过违反准这是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格赖斯称此是对准则的“蔑视”(flouting)•当说话人“蔑视”一条准则时,听话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话人认为说话人在说谎,或说了些不相干的话,总之,他可以认为说话人没有遵循合作原则,因而他也没有义务遵循合作原则,最终导致交际中断另一种选择是听话人觉察出说话人有意不遵守某一个准则, •但是认为他不是存心要欺骗自己,听话人感觉到说话人仍是在善意地遵守着合作准则,他这样做一定是在传递一些符合合作原则的某种信息,并且说话人相信听话人能够从他的话语中推导出这些信息正是这第二种选择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说话人可能表达一些含蓄的意义,听话人可能需要理解或推测一些含蓄的意义这也就使得我们的生活交谈丰富多彩,表达形式千变万化,形成高低错落的知识形态 •日常生活中违反数量准则以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最常见格赖斯提供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例1, “Dear Sir, Mr. Li’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yours, etc.”这份推荐信明显违反了数量准则,信息量严重不足,只字未提哲学方面的学习情况。

      但是面对这种“蔑视”,单位人事经理不会把信扔进废纸篓,他会这样推测设想,写信人是遵守合作原则的,没有拒绝写推荐信,但是公然违反数量准则一定是在表达一种无法说出来的含意,那就是这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很一般,不适合搞哲学工作 •再例如,例2,A. Where is Bill? B. There is a yellow car outside Sue’s house.在这个对话里,B对A的回答显然违反了数量准则,但是如果A假设B是愿意合作的,那么A会试图在自己的问题和B 的回答之间建立推测联系,基于他们之间的共有知识和一般常识:Bill有一两黄色的小车,到别人家时总会停在那家门外因此,A可以推断,实际B时在告诉他Bill 在Sue的家里•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施事人在违反数量准则的同时也违反了关系准则教授的信和B回答的问题表面上和话题或对方提的要求无关实际上违反数量和关系准则往往是同时发生的 三、会话含意的推导三、会话含意的推导(P.89-92)(P.89-92)•1.利用“量”的准则来推导语用含义•(1)故意违反“量”方面的第一条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详尽信息。

      例如,我们使用过的教授写推荐信的例子学生让教授写推荐信推荐他在某公司任职教授只是例行公事的写了一句话:“Dear Sir, Mr. Li’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yours, etc.作为学生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情况当然很熟息,他完全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他故意违反“量”的准则,只写了一句话给用人单位来敷然此事,当用人单位看到这样的推荐信后,自然会推导出这样的含义:此人不时合在本公司任职 •例3,Two farmers had a dialogue about their sick horses. A, “Hey, Sam, my horse has got distemper. What did you give yours when he had it?” B, “Turpentine,” grunted Sam. A week later they meet again and the farmer A shouts: “Sam, I gave my horse turpentine like you said and it killed him.” “So did mine.” Murmured Sam.一个农夫向山姆请教如何治马病,山姆违反了量的准则只说了一句“用的是松节油”,而没有提供详细的信息。

      结果那个农夫的马和山姆的一样都给治死了 •例4.在公园里,一个女士坐在一条凳子上休息,一条狗在凳子前不远处躺着,一个男子走过来,看到小狗好玩,就与女士说:•男:你的狗咬人吗?•女:不咬人•男:哎呦!(男人伸手斗狗玩,狗突然咬了他一口)你不说你的狗不咬人吗!•女:是呀,我的狗不咬人(指着旁边花丛边玩耍的小狗说),咬你的那条狗不是我的 •再如,例2,在机场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从纽约来的飞机什么到A.What time does the No.660 flight from New York arrive? B. Maybe sometime later.在这个对话里,B显然违反了量的准则,没有给问话人提供所希望了解的信息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推导出:答话人出于礼貌不想随便说谎,也不想违背合作原则直接说他不知道于是他只好放弃“量”的准则,以遵守“质”的准则 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明: “I do not know the exact time.” •(2)故意违反“量”的第二个准则:“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不必要的多余信息•Aunt: “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Mother: “Oh, not at all well. They asked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这个例子就是故意违反量2 的准则,说出多余的话。

      按照道理只说“Not at all well.”就可以了,但是从妈妈说出的多余的话中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的含义:孩子考历史不及格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尽考些孩子出生前的事情,孩子当然不会知道了 • 2.利用“质”的准则推导语用含义• (1)故意违反“质”准则的第一条,即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让听话人自己推导语用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修辞手法来达到某种语用含义效果例如反语(irony),隐喻(metaphor),夸张(hyperbole)等修辞手段常用来表达语用含义例如1,在捐款时,别人都纷纷解囊捐钱50 或100不等,而你却只捐1元这时有人对你说:“Oh, how generous you are!”如果你不是弱智的话,你一定可以推导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例2,你有一个朋友,平时吃喝玩乐都在一起,可是在你遇到麻烦需要他帮忙时,他却以各种借口躲开了,别人这时对你讲:“Tom is a really fine friend in deed.”此话含义也同上 •例3,Mary is really the cream in my office.”这是一个隐喻,因为奶油是香甜的,把玛丽比作奶油,说明玛丽是个讨人喜欢的人。

      cream: the best part)例4,当一个人在与朋友聚会时,由于高兴喝多了酒,有些失态,别人过来关心问有事否你会说:“Oh, it doesn’t matter. He was just a little intoxicated.”这句话实际是一种缓和气氛,把事情故意做较低估计,即大事化小尽管这个人已经酩酊大醉 •例5,当有人问起你的女朋友相貌如何时,你有时可能会说“She is the pretties girl in the world, I think.”其实你想向听话人表达你的女朋友很漂亮这个含义,并不是说你女朋友美丽得犹如世界小姐,确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2)故意违反“质”的第二条准则: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不负责任的话从而让听话人推导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含义这种话语往往是调侃,荒谬的话,刺激听话人做出语用含义的判断例如1,两个人以国家为话题聊天,其中一个是地理盲,他们的聊天内容是:A. Beirut is in Peru, isn’t it? B. And Rome is in Romania, I suppose.在这番对话中,A是一个地理盲,问了一个荒唐的问题, •但是,B显然是“以牙还牙”以调侃的方式回敬了A的问话,“And Rome is in Romania, I suppose.”。

      这是典型不负责任并且毫无证据的话语B是故意违反“质”的准则,但是这种荒谬的回话可以刺激A(如果A不是彻头彻尾地理盲的话),让他感觉到自己的问话太荒谬了 • 3.利用“关系”准则推导语用含义:说话要贴切,要有关联如果说话人处于正常思维状况下,说话没有关联或者不贴切,那么这种话语一定具有语用含义例1,在一个高雅的茶会上,人们在谈论各种话题忽然有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出了这样的谈话:A. Mrs Kroll is an old bag (ugly lady). Don’t you think so. B. Oh, the weather has been quite delightful this week, hasn’t it? 这里A当众说科洛尔夫人是个老丑妇,使得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尴尬 •B觉得A 说话不文明,马上用一个毫无关联的话题来回答A这个话题看上似乎毫无关联,但是语用含义很浓B的意思是我们不要谈这个话题了,很不成体统!例2,下面的对话里,母亲故意违反关联准则,让儿子推导出“如果没有完成作业,妈妈不同意他出去玩”的语用含义Tom: Hey, Shally, let’s play marbles out over there. Mother: Hi! How is your homework getting along, Tom? •4.利用“方式”准则推导语用含义•(1)故意违反“避免晦涩的词语”的准则,让听话人推导出语用含义。

      这种情况往往是说话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无法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只能含混不清的讲一些“怪话”这时听话人和说话人必须拥有共同的话题共识和认知背景,否则很难推断出确切的含义 •例1,一个人说:我肚子开始唱歌了另一个人说:好吧,等你唱完了,我给你弄点嘎吗作为奖励这句话具有很浓的地方方言色彩,两个人使用的语句绝不是语义或句法意义上的意思,而是具有强烈的语用含义,他们使用晦涩的话语,故意让别人听不明白而他们自己是很清楚彼此的话语等一会儿,我给你找些吃的来 •例2,爸爸想给孩子弄点吃的,妈妈同意了但是又条件,又不好让孩子知道,只好使用晦涩的语言交流以达到目的Father: 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 Mother: Okay, but I veto C-H-O-C-O-L-A-T-E. 妈妈说这样晦涩的话孩子肯定听不明白,Veto 是拉丁语(Be against),再加上妈妈念出一串字母,孩子对妈妈的话更是莫不到头脑这是妈妈有意使用晦涩语言来达到不给孩子吃巧克力糖的要求,当然爸爸是心领神会了 •(2)故意违反使用避免歧义的准则例1,在某先生去一个公司应聘时,故意使用带有歧义的话语,时对方不清楚他究竟是什么身价。

      A. Name and title, please! B. John Smith, Associate Editor and Professor.这里这句话使人搞不清他是副主编兼副教授,还是副主编兼正教授产生语用含义的歧义句子大多数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安排的,其中含意只有了解说话人实际情况的听话人才能够推导出来 •(3)故意违反避免使用罗嗦句子的准则可以让人推导出不满意和有意见的含意例如1,玛丽对姐姐的购物行为不满意,通过罗嗦来表达Mother: What did your sister buy at Shell Plaza yesterday? •Mary: She bought a red dress, she bought a green dress, she bought a blue dress.在这里妈妈可以推导出玛丽抱怨姐姐总是爱买衣服,对此她很不满意 •(4)从没有条理的话语行为中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果,要么这是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是文盲;要么这是一个“不在行”的人例1,在机场检查物品时,安检警员检查一个女人的物品,她说自己是圣洁的基督徒,不会呆违禁品:“Look, here files of pins extend their shining rows; puffs, powders, patches, Bibles, trifles, billet-doux.” •这个女士列举的东西没有分类,把所有东西混在一起陈述,特别是把圣经和其他化妆品放到一起,甚至孩有情书之类的东西。

      这说明这个女士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而是假基督徒因为她把圣经和化妆品一样当作自己的装饰物对待了很不雅观和严肃 •思考题:•1.语用学的价值是什么?•2.格赖斯的会话含意内容是什么?•3.在日常生活中“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起因是有哪些?•4.在与人交际过程中,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话中话”? 第三节第三节 会话含意的种类会话含意的种类(P.92-104)(P.92-104)•会话含意种类会话含意可以分为,一般含意(generalized implicature)和特殊含意(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见P.93-104);规约含意(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和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一、 一般含意和特殊含意•1.一般含意•一般含意是在谈话中,人们遵守合作原则中的某项原则时话语本身就带有的含义也可以说某些话语在通常情况下所具有的,不需要特殊的语境条件帮助就可以解读的含义莱文森(Levinson 1983:126)把一般含义称之为“默认解读”这就是说,如果不加进特殊语境就不会有其他解读时的通常解读 •(1)在遵守量的准则方面。

      例如,在下例中,一般人听到例1,就会理解成例2•例1, John has three cows.例2,John has only three cows.但是“量”的含义随着语境的变化也有不同含义•(2)在遵守质的准则方面只要我们陈述的是事实,有理有据,会话含义就明显存在例5,An elephant is bigger than an ant. 一般含义:我们相信并有充足理由合证据说明大象必蚂蚁大 •(3)在遵守关系准则方面B习惯性回答了A的问话,尽管答语表面不关联,但是在共同生活背景下,B的回话仍带有一般含意AB的问答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因为国外的修车场都出售汽油(在中国这样的回答会令人莫名其妙的)•A. I am out of petrol, where can I get it? B. There is a garage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格赖斯对一般会话含意定义为:在一般情况下与某一语言形式有关的含意例如,不定式a/an的一般会话含意,它所修饰的名词就不是“可以根据一定语境可以识别的某人或某物”例1.John is meeting a woman this evening.在此句中a woman隐含的一般含意是,John要见的女人既不是他的妻子,也不是他的女朋友、姐妹或母亲,更不可能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而是“别的一个女人。

      •例2.A.Did you invite Bella and Cathy?• B.I invited Bella. •会话含义推理公式:A. b & c ? • B. b(+>Not c)•“+>”表示含意,也即字面以外的信息在理解一般会话含意中,在推导字面含意以外的隐含意义时,不需要特殊的语境知识就可以理解会话含意时,这样的会话含意就是一般会话含意•又如例3. I was sitting in a garden one day. A child looked over the fence.该话语中的garden 和child 我们不会理解为是说话人的,也即,a/anX +>not speaker’s X. 如果是说话人的,表述就应该是my garden, my child. •“意义等级值意义等级值”会话含意推理式会话含意推理式(scale of values)•也称等级含意推理,等级含意推理也是一种一般会话含意表达形式等级会话含意推理就是利用一个词语或单词表示意义等级值中的一个意义值,这些词语的意义等级值的排列呈递减趋势。

      通常人们表达话语意义时,会从意义等级值中选择一个最能表达真实信息的词语,即表示量与质 •例如,I’m studying linguistics and I’ve completed som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其中some (+>Not all) ,这就是话语隐含的一个等级含意等级含意词使用有一个特点:即当使用了意义等级值中的一个词语时,就否定了高于该词语的其他等级含意词语意义例如,该句话同时也隐含其他意义: (+>Not most) (+>Not many) ,而(+>Not few) 是低于some表意,故该句话 不含有此意 •又例如,I got some of this jewelry in Hong Kong--- um actually I think I got most of it there. •2.特殊含意•特殊含意指在谈话中,说话方明显的或有意的违反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从而迫使听话方不得不推导说话方的话语含义,特殊含意是根据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而作出的一种话语推断。

      这方面内容我们可以见第二节中的第二和三部分内容,这些叙述都属于特殊含意内容,可以说语用学会话含意研究的重点是特殊含意 例1.A.Hey, coming to the wild party tonight? B.My parents are visiting.例2.A.Whoa! Has your boss gone crazy? B.Let’s go get some coffee there. 可以说特殊会话含意与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有关正如爀希伯格(Hirschberg,1985)指出的,一般会话含意与特殊会话含意之间的区别是一个语境依赖程度问题,不是类别差异问题 •二、规约含意和会话含意•1.规约含意•规约含义就是话语中的词语含意外加一个附加意义规约含意属于语义层面,不需要语境解读,听话人凭自觉就可以把握语义规约含意不属于语用含意,与是否遵守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无关;它不依赖语境,只是一些体现在词项或短语中的含意如,but,even,therefore,yet,always等含意例1.He is a policeman; he is, therefore, brave. •例2.She is poor but honest.规约含意具有“前提”或“预设”性质。

      规约含意具有不可取消性•例3,I walked into a house.这里的house含意为不是我的这说明“不定式a+名词”这种结构不依赖语境时的规约含意:“不定冠词不表示名词的所属•但是在例4,I cut a finger while cooking yesterday.在这两个句子中,我们可以设定语境对其理解为“我的手指” 而不能理解别人的手指•2.会话含意•会话含意也属于词语意义,也就是说话人使用的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意会话含意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取消性 第四节、会话含意特征 •1.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会话含意具有可取消性是指,如果在原来的话语上附加某些前提,这时原来所含的语义就会取消这是会话含义最重要的特征可取消性一般由两个因素引起:一是说话人在原来的话语上附加一个分句莱表明或暗示自己要取消原来说话的语用含义;二是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表明或暗示说话人意欲取消话语中的语用含意例1,例如,警察询问犯罪嫌疑人到底抢劫过几次行人的财物,犯罪嫌疑人回答警察问话: •Police: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committed robbing in this city? •Suspect: Four times, I think.•Police:Telling the truth!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done exactly? •Suspect: Perhaps three or more.•Police:Mm?Exactly?•Suspect: Five, five times, I tell the truth.•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犯罪嫌疑人想抵赖罪过,往少说抢劫次数,通过用Perhaps来取消原来坦白的四次,最后在警察的严厉询问下,才说出实话。

      另外在上部分中的例3 和例4也说明了会话含义的取消性特点 •2.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会话含意的不可分离性是利用合作原则中的各项准则,让对方根据话语的语义内容推导出来的因此,会话含意依附于会话内容,而不依附于话语形式我们不可能通过使用同义词互换将依附于话语内容的语用含义从话语中分理处来如果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用含义,则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同义词结构,其含意始终存在例如,大家都知道Jack is an idiot. 但是有人偏要嘲笑说,Jack is a genius. 显然这是一个反语,含意是“杰克非常愚蠢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说Jack is an idiot •而是还其他说法,如,例1,Jack is a mental prodigy. 例2,Jack is an exceptionally clever boy. 例3,Jack is an enormous intellect.注意在这里不管我们使用什么同义结构,都改变不了“杰克非常愚蠢的命题内容再如,某教授做讲座第二天,A 向参加讲座的B 了解讲座的受欢迎情况例4, A.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lecture? B. Well, I thought the lecture hall was big. 在这里B 的意思是 “没有多少人对讲座感兴趣。

      对这个句子,如果我们把句子中的thought 改为believed; reckoned; saw 等词,在把big 改成large; great 等同义词,句子的含意也不会改变 •3.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会话含意的可推导性就是听话人一方面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另一方面根据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推导出相应的语用含义莱文森(Levinson,1983)总结出的有关会话含意推导过程为:• 说话人S说的话语p 具有“会话含意”q 且当:•S说了p,•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合作准则;•S说p,而又要遵守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认为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S无法阻止听话人考虑q;•因此,S意图让听话人考虑q,并且在说p的时候意味着q.•我们在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按照这个过程将语用含义推导出来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上文部分例子:例如1,Mother: What did your sister buy at Shell Plaza yesterday? Mary: She bought a red dress, she bought a green dress, she bought a blue dress. • 4.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

      非规约性就是说“会话含意”不是话语的规约意义(conventional meaning),(规约性是指句子的语义含义)原因很简单:会话含意是通过合作原则中的各项准则,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先有字面意义,才有会话含义因此,含意不是字面意义,也不是字面意义的一部分字面意义在话语中是不变的,而会话含意却可能是各种各样的,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含意可以变化或者消失例如,“The door, please!”. 在某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可能推导出“请开门”的含意;也可以推导出“请关门”的含意由此可见,会话含意是非规约性的 •5.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不确定性指具有单一意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含意•莱文森(Levinson,1983)为此举例说明,例1,John is a machine.这句话表达的含意是“约翰是冷酷的”,“约翰是能干的”,“约翰不停的干活”,“约翰不会动脑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必须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够确定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再例如,例2,A.I really dislike that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B. He is your new boss.对这句话,我们加上不同语用含义话语指示语,B的话语就具有不同的含意了。

      •例3,A.I really dislike that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Actually, he is your new boss. 这句答话的含意具有警告意义•例4,A.I really dislike that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Anyway, he is your new boss. 这句答话具有劝阻的意思•例5,A.I really dislike that man you introduced me to. B. After all, he is your new boss. 这句话具有建议意思,说不要因为换个新上司就不喜欢以上例子表明,会话含意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表明,通过不同语境或添加话语指示语作为外显性的指示提示,会话含意就能够变得清晰,容易理解了 •思考题:•怎样才能使会话含意能够变得更加清晰,容易理解?•会话含意都具有哪些特征?我们如何理解会话含意的非规约性和不确定性?能否举例说明?•会话含意的一般含意和特殊含意由什么显著区别?举例说明•请根据莱文森的会话含意推导过程,推导下面这个句子的语用含义:A. Where is Bill? B. There is a yellow car outside Sue’s house.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