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问答宝卷》解析.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9183529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问答宝卷》解析   清同治年间,浙江金华人潘三多创立的“觉性正宗派”,是江南无为教发展后期的重要教派潘三多针对姚文宇“灵山正派”无为教的种种弊端,提出大胆改革,主张回复无为教原始教义,被教徒尊为四祖《问答宝卷》的发现,对挖掘觉性正宗派历史,揭示潘氏宗教思想,推进江南无为教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为教 觉性正宗派 《问答宝卷》 潘三多   作者刘正平,1975年生,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明末清初以来,在浙江、福建和江西等江南一带,流传着一支自称为“罗教”的民间教派该教派尊奉明中叶无为教创立者、山东莱州府即墨县人罗梦鸿(1442—1527)为初祖,又尊奉无为教在江南的传人、并由此创立该教“无极正派”的浙江处州府丽水县人应继南(15277—1582)为二祖”,继而尊奉应继南传人、自创无为教“灵山正派”的处州府庆元县人姚文字(1578—1646)为三祖姚文字死后,教权基本掌握在姚氏家族手中,世称“姚门教”这支民间教派被学界称为“南传无为教”、“江南斋教”关于这支教派的渊源、名称等问题,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根据该教派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对其宗教思想的分析,称为“南传无为教”或“江南无为教”较为妥帖。

      浙江一地南传无为教的发展历史,并不止于姚氏教派,在其后的清同治年间,又出现了一个潘氏教派,号称“觉性正宗派”,创始人是浙江金华人潘三多   潘三多对姚门教提出大胆改革,并创立了“觉性正宗派”,因而被信徒尊为无为教四祖由于该教派的存世资料相当稀缺,不仅清廷档案和地方文献鲜有记载,而且流传下来的宝卷文献也极为罕见,学界仅发现一部《四世行脚觉性宝卷》,由此限制了该教派的深入研究,以至于国内的无为教研究几乎不及潘氏教门1994年,日本学者武内房司先生根据《觉性宝卷》,对潘三多的宗教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潘三多对姚门教重视念佛、立像、烧香、做法事的繁琐世俗修行提出了疑问和批判,其改革是对原始罗教精神的回归这是目前学界稀见的较早探讨潘三多教派的论著幸运的是,笔者在几年前的一次田野调查中,发现了属于该教派的另一部珍贵文献——《问答宝卷》本文以《问答宝卷》的解析为契机,意图深化潘三多与觉性正宗派研究,将江南无为教的研究推向深入,以就教于方家      一      《问答宝卷》不分卷,民国十六年(1927)石印本,“阁山王氏非非子”题序,卷末署“丽水启明代印”,全卷约14000余字王氏的序言,主要演述了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世界普遍流传的“三阳劫变”、“佛祖转化”说:盛周时代,乃“燃灯古佛掌教天盘,世纪五叶,名为清阳劫”;西汉,佛祖入华,至达摩渡江,受到梁武帝礼敬之五百余年,由释迦佛掌教天盘,“世纪七叶,名为红阳劫”;至明代正统年间,佛祖为度众生,脱化山东罗家,演著《五部六册》,但他发现众生沉溺爱河,不能自拔,于是又翻身转投缙云县虎头山殷[应]家,后又“将一灵真性,分身化壳于庆元姚家,开发道场,建立七日关房”,均因后学愚昧无知,未能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故而佛祖奉太上无极圣祖之命,在弥勒佛掌教的“九叶世纪,白阳为劫”之际,下凡投入浙江金华南乡湾塘地方,化身为潘三多,是为四祖。

      四祖启建九日关房,说法开示,留下信徒亲录口诀一本,即《问答宝卷》   该宝卷内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篇即为一首开经偈《佛饭偈》:“无极显化太极生,立天立地立人根万物皆从无所有,只知萌芽不知根混沌微微一点真,太极开元渐渐明炼成一片真如性,返本还源最上乘……”然后是一段白、韵夹杂的经文,用形象的比喻,将本门教法誉为蕴含彻悟大智慧的“佛饭”:“会捧摩诃碗,举起般若匙一粒粟米饭,能充法界饥,开出黄金锁,冲开白玉关接着,借用明代全真教道士何道全(无垢子)所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偈语,引出一段长篇韵文,由释迦牟尼为太子时出城北门见生,结合中土五行八卦思想,演述出坎、离二卦是洞达本源的机关,弟子只要依样修行,即可“直指心田性命根”然后,是三、七言的《尝斋谢茶佛句》,为向无极圣祖谢恩的念诵韵文,表达受传正法之后的感念之情拜佛谢祖完毕之后,为无为教三祖姚文字与门徒的问答,由“姚祖”解答关于姚门教课修仪轨方面的疑问这段问答,对于探讨和复原姚门教,乃至潘氏教门的仪轨制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说法开示后,姚祖归西,一灵真性借壳入体,转投浙江金华潘三多,这就是创立了觉性正宗派的该教四祖   第二部分,是潘三多与门人的问答,这部分集中体现了潘三多的宗教思想。

      第三部分,是潘三多应门人所请,对《心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进行解读,他将《金刚经》分为“法会因由分”等三十二分,并传授门徒除《五部六册》以外,共十五部经典作为本门派的教典,包括《道德经》、《自心经》、《自性经》、《感应经》、《弥陀经》、《法华经》、《金刚经》、《圆觉经》、《大乘经》、《了义经》、《观音经》、《天灯经》、《定光经》等其中大部分是佛教经典潘三多认为,佛教《大藏经》之外的经典,均为外道经他借用佛教经典作为本教派经典,对姚氏无为教加以改造,并在龙华会上参诵《金刚经》等佛经,为潘氏觉性正宗派涂抹上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问答宝卷》的编纂者尚难确定,宝卷中提到的教内人物除罗、应、姚、潘四祖外,还有普青、普霄,是姚文字死后掌管教务的门徒此外,还有普想,姚门教化师之一根据记述,普想是潘三多批评的对象这些人均不可能编纂这部宝卷浙江处州府宣平县(今浙江丽水)何姓秀才普伸,是皈依潘氏教门、位列“十枝化师”之一的重要门徒该部宝卷中,有大量师徒二人辩难问答的记载据卷首阁山王氏非非子序言,该部宝卷是当时并未刊行的由信徒亲录的四祖口诀,所以其编者很可能与普伸有密切关系,大约是与其同列“十枝化师”的其他门徒记录下来的。

      可以肯定的是,潘氏教门的另一部宝卷《觉性宝卷》的原始资料由普伸记录   《觉性宝卷》上下两卷,浙江金华知县汪仁溥题署卷名,金华太史第明镜堂藏板,金华朱集成堂代印,民国十年(1921)刊本,全卷近17000字卷首题有光绪己亥(1899)金华知府继良撰写的跋,次为题名普庆撰写的序言;卷末所附为《金华明镜堂灵山世系法眷》该部宝卷的体例比较特殊,上卷所载为潘三多生平与悟道传教事迹,下卷又名《觉性正宗问答》,有光绪十一年(1885)李家仁(法号普前)撰写的序言,是潘三多与最早的门徒,即所谓的“十枝化师”的辩难问答,据李序可知,问答的原始资料,由潘三多得意门徒普伸记录所以,《觉性宝卷》实际上由《四世行脚》和《觉性正宗问答》合编而成,大约编纂于光绪十一年(1885),其最终编纂者,根据卷末题署和李家仁序言,可知为东鲁人孔梦周(法号普思)著述,李家仁编纂   需要探讨的是《问答宝卷》与《觉性宝卷》下卷,即《觉性正宗问答》的关系两部宝卷均有这样的记载:潘三多临终之前,要求门徒将自己与弟子的问答记录下来,以便流传后世如《觉性宝卷》下卷:   (普度)叹毕,招门弟子曰:“尝谓功成者退,吾尘缘不久,不能与汝常聚首矣。

      汝等谨守课规,将此前后问答之原稿,汇成一集,以便行世,目为觉性正宗,不忘吾之苦口   所谓“觉性正宗”,当指《觉性正宗问答》《问答宝卷》也记载说:度曰赏[尝]谓:“功成者退,吾今躯弱,尘缘不久汝等谨守斋门课规,将吾前后问答源稿,汇成一集,以便行世,目为觉性正宗之指,不忘苦口说法而示这里提及的“问答源稿”,无疑就是《问答宝卷》由此可见,潘三多归化之后,门徒们根据师徒问答,分别整理了两个系统的宝卷据《问答宝卷》言:   姚祖性在空中,不忍,灵至金华潘家入性,故而流[留]下《四世行脚》,乃潘祖出身之源由从幼至终,言语情形,都在卷中说清时候引文中提到的“四世行脚”,即《觉性宝卷》,全名《金华明镜堂四世行脚觉性宝卷上下合编》这就印证了两部宝卷之间存在联系,说明《问答宝卷》集成晚于《觉性宝卷》韵散夹杂的问答体,是《问答宝卷》的重要特点,所谓的“佛偈”,占据较大篇幅;与之相较,《觉性宝卷》则更富故事性,对潘三多和门徒事迹的记载更加翔实具体,部分记述颇类小说笔法,可读性较强,这正是两者差异所在      二      由于学界对潘三多教派的研究较少,潘氏的宗教生涯尚不明朗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一番论述,目前,能见到的该教派文献,仅有《问答宝卷》与《觉性宝卷》,地方文献资料更是难觅片言只语的记载。

      因此,只能结合这两部宝卷,将潘三多的宗教活动和宗教思想介绍如下   潘三多,法号普度,浙江金华南乡湾塘人清道光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826年1月12日)生: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卒潘氏出身贫寒,幼年孤苦,曾充当制衣学徒,维持生计他喜好读书,立身持正,很早便加入姚氏教门二十岁时,潘三多对姚门教有了独立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对教众过度重视念经、烧香、点蜡、供养佛像、礼忏超生、施行法术等深表担忧,讥其 “忘却本来面目,崇假弃真”,他十分向往罗祖的无为大道,倡导明心见性,“每与人坐论,辄谈明心见性之道,时人无知音者”终有一日,神迹降临在潘三多身上:“一旦昏晕,不省人事,三日不语,至第四日复苏,豁然贯通,自古圣贤正心诚意修身之旨,靡不尽知,批阅《五部六册》经文,了如星日”潘三多的晕而复苏,以及复苏之后,显示出的非凡修养和对罗教经典的了如指掌,被教徒信服为姚祖真性借其躯体转世   潘三多顿悟成道后,计划传教授徒时值咸丰末年多事之秋,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军浙江,占领金衢盆地的广大区域,在此地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争也造成当地人口锐减,生产生活受到巨大破坏据清廷档案记载,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和金(华)、瞿(州)、严(州)三府被灾最为严重,战乱和水旱灾害迭相交加,以至于清廷不得不屡次降诏减免租税,以期浙人休养生息。

      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浙江海宁人陈其元(1811—1881)有过记述:“浙江自庚申(1860)、辛酉(1861),遭贼窜陷,经左爵相转战数年,至甲子(1864)岁,始行勘定百姓辛苦流离,为贼匪所杀,为饥寒所杀,为疾疫所杀者,不知凡几,哀我人斯,将无孑遗矣……当贼氛甫息之时,凋敝之情形,流亡之困厄,铁人见之,亦不免下泪”面对此种形势,潘三多不得不中断传教活动,远避深山三年,以野果野菜度日战事平息,始得下山当他重返故里潘家庄以后,家乡已是片瓦无存为了寻求一处安居之地,潘三多到达当地一座法华庵,并遇到了姚门教同辈教徒黄元方(法号普涵),经过说法开示,辩难问答,黄元方坚信潘三多是罗祖四世临凡,遂皈依潘氏教门,成为第一位教徒潘三多与黄元方一同返回金华太史第,设立明镜堂,以此作为传法基地,并正式以“觉性正宗”为本门宗旨和传法钤记,开始了传教授徒活动,莲池下山黄氏兄弟黄舜钱、黄舜聚,浦江上徐人石满,义乌川塘方黄启进,楼垫庄文林五人,成为潘氏教派的第二批信徒,与此同时,一直陪侍在潘三多左右的普兴、普人、普钊、普清四人,则被立为左右化师潘三多计划收徒十人,即达到所谓的“十枝化师”(不包括左右化师)之数,才开关建立道场,分散徒众,传教天下。

        潘三多的门徒中,学养最厚、地位亦高的当为普伸他博通儒家经典和罗教《五部六册》,在当地颇受敬重大约同治十年(1871),他与黄桥头普悌、江西普复、城东余宅人余如高(法号普信)一同来到金华太史第,共同约定:“普度公如果正道,吾等归伊门下,拜他为师,立他为祖,如非正道,便当禁止,免生异端,混乱道场”普度应普伸等人所请,系统阐述了觉性正宗的教义教旨,并就阴阳历数与时令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儒释道思想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等,解答了他们的疑问,被四人尊为真命救世主,幡然皈依门下于是,普伸、普悌、普复、普信,便成为潘氏教派的第三批信徒至此,潘三多所谓的“十枝化师”之数,已经齐备因此,他决定正式开关授徒,以“天开黄道定仁义礼智信”十字,作为“十枝化师”名号,即“天”字普慈、“开”宇普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