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共11页).docx
11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西方经济学(下册)英文名称Western Economics(Macroeconomics)学分数总学时数讲课学时实验学时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结合进行考核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一是为初涉经济学的学生较为系统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为学好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为学生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三是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借鉴和吸收宏观经济学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容和方法,能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研究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内容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其他1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42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83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44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65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66第十四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67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68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6合计46机动2总计48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②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③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④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⑤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⑥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⑦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⑧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②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③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④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二)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5.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矛盾,货币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效果;7.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五、授课内容及要求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教学目的: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宏观经济领域诸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总量指标掌握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掌握价格水平及其衡量方法,掌握失业的类型,理解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GDP的内涵、核算GDP的方法、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和失业的不同类型;难点是核算GDP的支出法和收入法、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GDP和GNP以及NI的区别、理解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GDP的含义和衡量;(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GDP和GNP以及NI的区别;(3)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货膨胀的含义;(4)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5)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6)与总产出指标GDP、价格水平指标CPI和失业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7)本章评析2.教学要求了解:宏观经济问题理解:GDP的内涵;收入法与支出法的等价性;核算GDP的收入法;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充分就业的概念和自然失业率掌握:GDP的概念;核算GDP的支出法;GDP和GNP、NI的区别;GDP平减指数及其应用;消费价格指数及其经济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失业的类型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教学目的: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思路,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重点把握简单国民经济假定下均衡国民收入的推导,并能够推导和计算各种乘数的大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消费需求决定理论、投资需求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乘数的推导和计算;难点是均衡国民收入的内涵,二、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各项乘数的推导及经济含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和基本方向;(2)两部门经济下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3)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5)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和利率、投资的q理论;(6)三部门经济中政府需求的内涵、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7)四部门经济中国外需求的影响因素、净出口的决定;(8)乘数机制理论;(9)本章评析2.教学要求了解:市场经济下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方向;有效需求的原理和框架;其他消费理论理解: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区别和经济意义;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净出口如何影响总需求掌握:消费需求量是由什么确定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行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投资的q理论;政府需求的内涵;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乘数的推导及计算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教学目的: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国民收入决定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IS曲线的含义、特性以及LM曲线的含义和特性,能够推导出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并能够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难点是资本的边际效率;货币市场均衡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2)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决定;(3)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LM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共同均衡与失衡、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5)本章评析2.教学要求了解:产品市场的均衡;货币需求的决定;货币供给的决定理解:IS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推导掌握: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IS曲线的变动;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LM曲线的变动;产品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变动与经济政策的联系;掌握: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陷阱;IS-LM均衡不同区域的经济含义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教学目的: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推导和影响因素,了解总供给曲线的分析思路,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特性,最终能运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难点是总供给曲线的不同类型;AD-AS模型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AD曲线的含义、价格变动的效应;(2)AD曲线的推导、AD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3)AS曲线的含义;(4)AS曲线的推导、AS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5)特殊的AS曲线、AS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6)AD-AS模型、AD-AS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7)本章评析2.教学要求了解:特殊的AS曲线、IS-LM模型和AD-AS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AD曲线的含义;AD曲线的推导;AS曲线的含义;AS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利率效应;总需求曲线的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特殊形式;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含义;AD-AS模型的一般情况、极端的短期情况和极端的长期情况;AD-AS模型对生产能力变动、资源供给变动和供给冲击的反应掌握:价格水平变动对总需求量的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技术进步、劳动需求变动、劳动供给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短期极端AD-AS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长期极端AD-AS模型对财政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短期极端AD-AS模型对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长期极端AD-AS模型对或货币政策扰动和需求冲击的反应。
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教学目的: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失业的类型及其失业的影响;了解通货膨胀类型和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深入理解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失业的类型;通货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