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浒传版本之谜.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04587447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浒传?版本之谜王珏【专题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专 题 号】J2【复印期号】1996年11期【原文出处】?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1996年04期第1-6页     【内容提要】?水浒传?版本问题,多有争论一、繁简本问题本文认为?水浒传?的第一个刻印本是繁本,直接记录说话,同时也析论简本出现的原因二、有无70回本问题认为不能把70回本与金圣叹伪托古本看成一回事,有70回本是对的三、文章还从林冲题诗分析版本之先后    ?水浒传?非一人一时一气呵成之作,而是你接我续,几易其手;文人删改,书商改版,沧海桑田,河东河西,这就造成了争论不休的?水浒传?版本之谜    ?水浒传?版本很多,有简本、有繁本、有半简半繁本,还有“出像本〞〔插图本〕各种版本,从语言文字到诗词,到回目回数,差异很大专家们对照考察各版本,研究?水浒传?的变迁但在对照考察中,各家见解不同      一、?水浒传?简本繁本谁先谁后之谜    ?水浒传?版本很多,但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不外文字简陋的简本和文字繁详的繁本两种是先有简本还是先有繁本?从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以来,争论未决鲁迅、何心、聂绀弩等认为先有简本,繁本是对简本的加工和日趋完善的产物。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    一百五十回本?忠义水浒传?,……惟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殆近之矣    假设百十五回简本,那么成就殆领先于繁本,以其用字造句,与繁本每有差违,倘是删存,无烦改作也    何心说:〔鲁迅〕“这两段话都说得精当扼要,可见他对于百十五回本,曾经仔细读过,所以看得很清楚百十五回本成立在各繁本之前,证据甚多……〞    何心举的例子有一条是“回目不同〞如第九回回目云“豹子头刺陆谦富安,林冲投王庄向火〞,“第二十五回回目云:‘郓哥报知武松,武松杀西门庆’……这些回目,都很拙劣幼稚,较之繁本,工拙悬殊假使这些本子成立时,早已有了比拟工整的回目,便决不会再制造出这种拙劣幼稚的回目来,可见这本子的成立应当在各繁本之前〞    何心还举了百十五回本林冲在朱贵酒店内的题诗是七绝一首〔诗略〕,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改为五律一首,比百五十回本高明多了    聂绀弩支持鲁迅、何心的意见他在?中国古典小说论集?一书中说:“最早的长篇小说的完成,有一个文字技术的逐渐精细,故事情节的逐渐合理,思想性、艺术性逐渐提高的过程,那么简本?水浒?就是繁本的未完成品,繁本是由简本加工改造而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为“简本是祖本说〞    与“简本是祖本说〞相反的一种意见是“简本是节本说〞这一观点出现得很早,明代的胡应麟、钱希言、清代的周亮工,都持这种观点自鲁迅提出简本先于繁本这个观点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多数都成认鲁迅这个观点,唯有孙楷第于三十年代提出了简本是繁本的节本说1980年张国光教授发表?所谓〈水浒〉由简本加工为繁本说的再讨论?一文,与持简本是祖本说的聂绀弩商榷    除了“祖本说〞、“节本说〞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外,还有两说一是双源流说,一是交叉说双源流说是严敦易在?〈水浒传〉的演变?一书中提出的他说:    ?水浒传?的“繁〞“简〞问题,也许只是原来传本的歧异与不同,他的源流是二重性质,而不是一种祖本的加工或是删节……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研究者也还没有明确地指出“简本〞从“繁本〞删节的规律,并尝试把他们对照归原……    “交叉说〞的提出者是欧阳健同志他在?〈水浒〉简本繁本递嬗过程新证?一文中说,简本和繁本是“相互递嬗〞的他所说的“相互递嬗〞就是?水浒传?开展中的两条腿走路说,或曰蛋鸡关系说那么到底是先迈出左脚还是先迈出右脚?欧阳认为是先有简本,认为最初的本子是书会才人为说书艺人提供的粗略的“底本〞。

      聂绀弩也是这么看的他以书会给戏班提供的剧本为例,说往往不写道白,道白由演员随机应变    以上诸说,都各有依据,都对?水浒传?的演变作了辛勤的考察,都为“水浒学〞作出了积极的奉献    为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欧阳健对前辈的论点进行了重新审视,特别是?忠义传?残页的发现,突破了百一十五回本“近原本〞说,使欧阳健能纠正前辈的许多误断如对于“倘是删存,无烦改作〞,欧阳指出,改作是为了更好地删节他说:“我们的一些专家把那些粗劣的简本看成是?水浒?初级草创的阶段,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无视了市井瓦舍艺人在?水浒?成书过程中的真正的根本作者的历史地位,……而误以为只是由于明代二百多年间的许多文人的点点滴滴的修改,才使?水浒?逐渐完善起来的缘故〞欧阳此说已经踏上了揭开谜底的门槛,可惜他从门槛上又退了回来在?水浒传?的第一本书是简本还是繁本的问题上,他一方面成认“现存的简本,确确实实是依据繁本删削而成〞,但他又说:“最初结成的?水浒?应该是简本,这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的,其一,?水浒?是由‘说话’开展而来的,最初的本子,……是‘说话人’的底本,是一种提纲挈领的东西……〞这里,欧阳自己也“无视了市井瓦舍艺人在?水浒?成书过程中的真正的根本作者的历史地位〞。

      他说?水浒传?的原本是“说话人〞提纲性的“底本〞,这就跟聂绀弩关于?水浒传?的底本类似元杂剧的底本这种看法一样了殊不知“说话〞是一种语言艺术,杂剧根本上是一种诗歌艺术,作诗、词、曲,要靠文人帮助,但语言艺术,文人不如艺人为什么有些杂剧底本只有唱词而无道白?原因是文人的语言没有艺人的语言生动活泼,所以用不着他写说话〞不是由文人提供底本,“说话〞是没有底本的学说话的学徒是听会的就算有底本,那底本不是?水浒传?;不能把它看成?水浒传?的原本    愚以为,?水浒传?的第一个刻印本当是繁本,是直接记录说话这个本子可能叫?宋江?,大概只有四十回,其内容为现在120回本的第3回至第50回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可以压缩,也因为直接作原始记录比修改压缩要省力所以它很接近说话这种本子“繁〞,繁到什么程度呢?繁到连说话人在讲正书以前讲一个别的故事作“引子〞,繁本把这个“引子〞也照录了清代周亮工在其?因树屋书影?一书中说:    故老传闻:罗氏为?水浒传?一百回,各以妖异语引其首嘉靖时,郭定武重刻其书,削其致语,独存本传金坛王氏?小品?中亦云:“此书每回前各有楔子,今俱不传〞予见建阳书坊中所刻诸书,节缩纸板,求其易售,诸书多被刊落。

      ……世所传者,独建阳本耳    胡应麟在其?少室山房笔丛?一书中说,他几十年前读到的?水浒传?很有韵味,现在刻的书,把书中的游词余韵都刊落了周亮工所说的“妖异语引其首〞,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子〞;胡应麟所说的“游词余韵〞,“游词〞就是“游〞离于本传之外的“词〞这说明?水浒传?开展到一百回的时候,其原本还保存着“引子〞后来书商为“节缩纸板,求其易售〞,就进行简化水浒传?成书和“说话〞逐渐背离的原因是,说话为拖时间,尽量复杂化;刻书为节缩纸板,那么尽量简化    促成版本简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阳“出像本〞的需要出像就是字配画每页书,上面是画,下面是文字文字要将就图画,不得不大改大削,于是弄得不通不顺聂绀弩、何心认为,假使简本成立时,早已有了比拟工整的回目,便不会再制造出拙劣的回目来聂老、何心是站在文化修养很高的文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出像本的炮制者的角度看问题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回目是工整了,但画起连环画来那么雷同、单调,回目作插图说明就不如“豹子头刺陆谦富安〞,图画上画的是林冲举长矛向陆谦刺去,看起来就有趣多了这样简本的炮制者就不管工整不工整了简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书由一百回扩展到一百二十回,书商采取增加故事,压缩文字的方法,所以造成简陋。

          “简本为祖本说〞是按照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认为?水浒?的逐渐提高和完善是“递嬗〞即递进式欧阳健说:“肯定?水浒?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逐渐提高的这样一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符合文学开展观律的〞他所说的“文学开展规律〞,是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水浒传?不是直线型提高,它的开展线路是曲折的它不是由作者到作者,而是由艺人到书商到文人,其中书商的干扰对?水浒?成书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不能低估    由于人们没有按照?水浒?演变的特殊规律来认识其版本的变迁,所以第一,没有把先有简本还是繁本这个问题同?水浒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提高这两个问题分开来考察,而是当成一回事,当成了同一过程;第二,不是具体地分段考察对照,而是笼统地进行全书考察对照;第三,不是把回目、诗词跟内容分开来考察,而是跟内容混在一起考察不知道?水浒?故事的作者跟回目、诗词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水浒?故事的作者是艺人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是不给回目起名字的最初给每回的回目一个标题名目的是书商,后来对回目进行加工修改的是郭勋的门客一类人物    在繁简本的继承与开展问题上,确实存在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书商们他们专拣简本;另一条线是以郭勋、都察院为代表,他们不以赚钱为目的,所以重视书的质量,他们专拣繁本。

      他们把“致语〞引子删掉是删得对的,因为?水浒?由说话变成书,就不需要“致语〞了他们也在文字上进行加工,但不以节省篇幅为目的后来的袁无涯、天都外臣都继承了这些方面      二、有无70回本问题    这涉及到金圣叹是否假托古本之谜胡适先是认为金圣叹没有假托的必要,说金圣叹批?西厢记?断第四折后为别人所续,也没有假托古本,他说?水浒传?第七十一回以后为罗贯中所续,也可以不必假托古本胡适的这个看法受到鲁迅、李玄伯、俞平伯的反对,加上胡适没有搜寻到七十回本,所以他放弃了这一意见    鲁迅认为?水浒传?最早的版本应为一百回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本子是前署“东原罗贯中编辑〞的一百一十五回本,此本接近百回本另外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中有“四大寇〞,宋江之外还有王、田、方    何心支持鲁迅的意见他在?水浒研究?一书中说:“百五十回简本乃是现存各本中成立最早的本子,因为它最接近原本〞    认为曾有过70回本的,有罗尔纲等罗尔纲认为?水浒传?是“有志图王〞的罗贯中为煽动农民革命而写,后二十九回半是盗改者所加    何根生在?汉中师院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2期撰文?〈水浒传〉续痕示析?,指出了后二十九回的“续痕〞,其中有:    一、鲁智深在前七十回中不识字。

      水浒传?写他逃到代州雁门县“见一簇人众围住了十字街口看榜〞,“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但在第九十回中鲁智深第二次拜受智真长老四言偈时,竟能自己“读了数遍,藏于身边,拜谢〞    二、宋江在第二十四回、第八十八回两次见九天玄女娘娘,完全雷同第四十二回写“正中七宝九龙床上,坐着那个娘娘〞,第八十八回写:“面正九龙床上,坐着九天宝女娘娘〞第四十二回写:“头绾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手持白玉圭璋〞第八十八回写:“头戴九龙飞凤冠,身穿七玄龙凤绛绡衣,手持无瑕白玉圭璋〞第四十二回写宋江“俯伏在地〞,第八十八回仍然“俯伏在地〞第四十二回九天玄女娘娘对宋江说:“他日琼楼金厥,再当重会〞,第八十八回也是“他日琼楼金厥,再当重会〞    上述两种观点,当以后者为是不能把70回本跟金圣叹伪托古本看成一回事金圣叹伪托的本子不是70回本,不等于没有过70回本水浒传?续痕,除了?续痕?一文所示以外,还有很多如鲁智深两次见智真长老受偈第五回第一次是“遇材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鲁智深一生的经历,概括在这四句偈内鲁智深的经历,也就是?水浒传?的始终但是第九十回鲁智深第二次又受偈,四句偈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第一次赠偈时,说是“终身受用〞,第二次又说是“终身受用〞为什么两次赠偈,两次“终身受用〞呢?因为增加了征方腊,原来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