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39页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考点提纲哲学模块1.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的概括和总结1)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他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②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③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2. 哲学的基本问题(1) 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 哲学的基本派别(1) 唯物主义①根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基本形态:(3个,要求区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评价: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评价: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2) 唯心主义①根本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2个,要求区分)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 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最显著的特性是实践性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②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源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 毛泽东思想 历史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教材改动)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新教材改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一、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1) 世界是物质的 ①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是运动2.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②世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新教材改动)(2) 物质是运动的①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②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方法论: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尊重规律)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1) 意识是什么: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④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认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这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做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