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93套).doc
9页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五大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0分)(0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0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03)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04),冷漠,凄清,又惆怅戴望舒《雨巷》)(05)到了颓圮的篱墙,戴望舒《雨巷》)(06),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07)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0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0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论语为政》)(10),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参考答案】(01)万类霜天竞自由;(02)怅寥廓;(0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04)默默彳亍着;(05)走尽这雨巷;(06)揉碎在浮藻间;(07)在星辉斑斓里放歌;(08)风萧萧兮易水寒;(09)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0)工欲善其事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晋军函陵 军:驻扎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赐C.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放弃【参考答案】D(敝:损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夜缒而出 ③越国以鄙远④共其乏困⑤既东封郑 ⑥阙秦以利晋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③⑥【参考答案】A (①退:使动,使……退却;②夜:名作状,在夜晚;③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④乏困:形作名,缺少的东西;⑤封:名作动,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⑥阙:使动,使……减少。
)4.对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且贰于楚也 ②秦军氾南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夜缒而出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⑦敢以烦执事 ⑧何厌之有 ⑨以乱易整,不武A.①③⑥/②⑤⑦/④⑨/⑧ B.①②③⑥/④⑨/⑤⑧/⑦C.①③⑥/②⑤/④⑨/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⑦⑨/⑤/⑧【参考答案】A(A.①③⑥:状语后置;②⑤⑦:省略句;④⑨:判断句;⑧:宾语前置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分)答:现在危急之中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这,1分;大意1分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分)答: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以为:把……当做,1分;大意1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①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过郑,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②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③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⑤,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⑥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⑦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选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注]①晋侯:指晋景公②楚子:指楚庄王③不谷:楚王自称④陨:下降引申为“辱命” ⑤考死:善终⑥毋畏:申犀之父⑦子反:楚军主帅,公子侧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使解扬如宋 如:往,去B.遂致其君命 致:传达C.楚师将去宋 去:往,到 D.析骸以爨 爨:烧火做饭。
参考答案】C(去:离开)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君其待之 ②吾其还也 B.①君之赂臣 ②何厌之有C.①以成命也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惟命是听 ②是寡人之过也【参考答案】A(A.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B.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提宾标志;C.以:表目的,为了/表原因,因为;D.是:提宾标志/指示代词,这8.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楚宋最终讲和原因的一组是( )①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动,即将到来 ②解扬不惧威逼利诱,不辱君命 ③楚王听信了申叔时的劝告 ④华元夜入楚师,说服了子反 ⑤宋人宁可亡国也不愿签城下之盟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④【参考答案】A(①晋国并未出兵,其后“晋师悉起,将至矣”仅是宽慰宋国,令其坚守不要投降之言;③申叔时建议楚王筑营屯田,长期围困宋国9.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虽鞭之长,不及马腹3分)答:即使鞭子再长,也够不到马的腹部虽:即使,1分;不及:够不到、打不到,1分;大意1分。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3分)答: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无尔诈,无我虞:无诈尔,无虞我,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1分;虞:防备,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宋国人派乐婴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伯宗说:“不行,古人说过:‘即使鞭子再长,也够不到马的腹部’上天正在庇佑楚国,不能同它争斗晋国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高下在心’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山林草莽隐藏著毒虫猛兽,美隐匿著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规君王还是等一等吧晋景公便停止了出兵晋国派解扬到宋国去,叫宋国不要向楚国投降,并说:“晋国队已全部出发,快要到宋国了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扣住解扬并把他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礼收买他,让他对宋国人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楚王再三劝诱,他才答应了楚王让解扬登上楼车,叫他对宋人喊话说晋国不来救宋国,解扬借机传达了晋君要宋人坚守待援的命令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然已经答应了我,却又违背诺言,是什么原因?这不是我不讲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臣下听说过,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叫义,巨子能奉行国君命令就叫信,信承载著义而推行就叫利谋划不丢掉利益,以此捍卫国家,这才是百姓的主人。
合乎道义不能有两种诚信,讲求诚信不能接受两种命令君王收买臣下,就是不懂“信无二命’的道理我接受君命出使,宁可去死也不能背弃使命,难道可以用财物收买吗?我之所以答应君王,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我死了而能完成使命,这是我的福分我们国君有诚信的臣下,臣下又能完成使命而死,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楚庄王放了解扬,让他回国夏天五月,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无畏明知会死,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背弃了房言楚王无法回答楚臣申叔时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屋,把种田的人叫回来,宋国就一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楚王他的话去做了宋人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里潜入楚营,上了子反的床,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敝国人已经在交换孩子杀了吃,劈开尸骨烧火做饭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如果撤离我们三十里,宋国就一切听命’”子反很害怕,就与华元定了盟誓,并报告了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与楚国讲和华元当了人质盟誓上说:“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四)现代诗歌阅读(6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①②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 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③④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飞扬,飞扬,飞扬,—— 消溶,消溶,消溶——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这首诗中“雪花”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雪花是诗人精神性格的体现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飞飏,飞飏,飞飏”)②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2)诗中的“她”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全诗的最后一句话?(4分)【参考答案】“她”是诗人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自然的美、自由、爱)诗人愿化作自由的雪花,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孜孜不倦地追寻那心如柔波般平静而恬淡,永恒而美好的东西,最终融入其间,不再放弃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陈剑云是高家的远房亲戚,他对琴小姐的爱慕之心、热爱之情强烈而且纯真,但却因多愁善感的性格,孤僻忧郁的性情而始终未敢向琴小姐表白。
B.高老太爷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不利生产为由,让瑞珏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生产,结果觉新亲眼看着妻子在呼喊着自己的名字中痛苦死去C.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足在家,一日去花园闲逛时遇见鸣凤折梅,两人互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