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94套).doc
17页一、选择题(24分)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给予(jǐ) 粘性(nin) 不啻(d) 百舸争流(gě)B.摭拾(zh) 抹煞(shā) 偌大(ru) 锲而不舍(qi)C.绚丽(xun) 吮吸(yǔn) 啮噬(ni) 恪尽职守(k)D.干瘪(biě) 慰藉(ji) 巷道(hng) 屏气凝神(bǐng)⒉下列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缅 干预 琐碎 汗流浃背B.部署 戕害 跋涉 势不两立C.遨游 犄角 麻痹 举其不定D.目炫 耗废 逻辑 掎角之势⒊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B.近日,高速交警执勤时,查获了一辆非法运输鞭炮的校车,谁知面对交警的询问,司机却不以为然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D.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生就会满足、快乐 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由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名家堂”将在毛泽东文学院开讲,韩少功为听众带来了主题为“文学在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的演讲。
B.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一直在医学边缘上行走,《红处方》、《预约死亡》与《血玲珑》,在各种医学角度传达着对生命的关切与对死亡的审视 C.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D.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是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造成的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⒌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劝学(勉励) 或不焉(不要) 不耻相师(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圣明)B.师说(一种文体) 虽有槁暴(同“又”) 其曲中规(中间) 小学而大遗(指“句读”)C.用心一也(专一) 而闻者彰(清楚) 无长无少(无论) 吾从而师之(跟从) D.假舟楫者(借助) 今之众人(许多人) 非能水也(游水) 君子生非也(同“性”天赋)⒍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乎:生乎吾前 叫嚣乎东西B.其: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C.而:蟹六跪而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D.乃:爱祭无忘告乃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⒎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句读之不知 B.不拘于时C.居庙堂之高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⒏下列对有关所学文本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词人和他的战友们,这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B.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江河、北岛、顾城、舒婷等人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C.在论证观点时,《劝学》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师说》则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荀子认为学习的人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二、语言运用(7分)⒐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比喻恰当3分)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年老了却依然年轻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气蓬勃”第三空与前句构成比喻⒑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小题2】下列能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组是(3分)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③其辞多叙裴度事 ④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⑤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A.②③⑤ B.①④⑥C.①②⑤ 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及《师说》中的句子10分)⑴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3分)⑵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4分)⑶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答案】【解析】【小题1】【小题2】⑴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小题3】⑶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小题4】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四、古诗词鉴赏(10分)⒑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喜李翰自越至刘长卿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小题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小题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久别”可领悟“长久的思念”,“孤舟”可体会“关切”;“忆”,看出多年不见,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小题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小题2】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小题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小题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小题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小题6】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题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荀子《荀子解蔽》)【答案】【小题6】只争朝夕六、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书朱湘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硃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硃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
还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硃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