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提优(三).pdf
8页1 中考作文提优(三)【技法指津】结构安排技巧一、文章结构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么: 1、思路清晰,构思完整;2、有头有尾,布局匀称;3、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二、如何提升中考作文结构创新一篇文章,框架拉得开,行文才能洋洋洒洒,如天马行空;平台筑得高,行文才能气贯 长虹,如高屋建瓴纵观历届中考满分作文,在结构模式上的创新之法大体有以下几种:(一)一线贯穿:线,指文章的线索所谓线索,指贯穿全文的、起穿结全部材料作用的一种事物或因素它是维系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一条纽带,对全文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 组织作用线索有虚有实,有明有暗,有双有单充当线索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二)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的好 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三)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说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说其美,这种以退为进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此法运用得当,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主题深刻突出 (四)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颖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 可设计成自问自答。
(五)回环往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六)巧设悬念:设计悬念就是创设一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引人入胜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人读下去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 悬”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者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 历,, 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以避免平铺直叙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 (七)片段连缀:将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性文字, 用小段形式 ( 有时用空行或加序数的方式隔开) 排列,以此作为文章框架结构的,即片段连缀这种文章表意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材料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读起来给人一种流畅清新、一气呵成的感觉,给人一种散文式的韵味 (八)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入;可以设计矛盾,悬念引入;可以引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 感悟、直抒胸臆等。
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是敞开心扉,尽展真 情美;可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结构美总之,运用好以上介绍的八种方法,你写作文时,就会游刃有余 三、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例析有人如此比喻,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依此而喻,结构无疑就是文章 的骨骼只有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才能有所依附,灵魂才能有所寄托如此,结构之重要, 可见一斑 尽管结构如此重要,但综观中考作文,结构失误之多,仍让人惋惜 (一)结构不匀称,比例失衡身材的修美,得之于骨骼匀称;五大三粗的身材,本身就失之匀称,就更不谈不上什么2 美了作文之结构,也是如此无论一篇文章的段落数量,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文字的 比重,还是每段的大概字数都得有所讲究——既要匀称,又要重点突出各地中考作文结构失误,最普遍的就是“三段式”:不起眼的开头,臃肿的身材,小小的结尾,如此比例失 衡,呆板傻气,让阅卷老师啼笑皆非当然,也有头重脚轻造成的比例失衡有些考场作文开头语言形象生动,其中还不乏充满诗意的词句,但由于文字过长,挤压了文章主体的位置,造成文章主体无法展开,只好匆匆经营后草草结尾。
还有考生把大段原材料或作文的提示语 全部照搬,开篇便古今中外慢慢道来,忽视了文章的整体布局,造成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的后果还有的考生作文段落分得过于细碎,一篇六百多字的作文,竟然分成20 多段来写, 有时甚至是一句一段,弄得文章内容支离破碎,结构松散, 不成整体, 明显有拉长作文篇幅、增加文章字数的嫌疑有的考生虽只将全文分了几段,但却平均用力,造成文章重点不明 在采用小标题构思作文时,有的考生通篇只有一个小标题,显然不妥一般说来,一篇600 字的作文,段落以5 至 8 段为宜;开头、结尾段落字数宜少,中间 主体部分既要层次分明,又要重点突出,切忌平均用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人与事一定要用墨如泼,重点突出由于字数和篇幅的限制,考试作文入题要快,应讲究开窗见日、简洁 明快、一针见血,而最忌在开头大段引述命题的背景材料,使行文显得呆板空洞,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欠佳印象 (二)缺少通盘考虑,逻辑混乱可以说, 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整体构思,一般都会在审准题目之后, 在草稿上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如何开头,怎样结尾,选择哪些素材,哪里主哪里次,都会精心考虑,然后便可以一挥而就有些考生虽然没有列写作提纲的习惯,但事先一定会打 好腹稿,“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目了然。
然而,许多考生都没有动笔之前先进行整体构思的习惯,往往是提笔就写,想到一点写一点有时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有时写了一段又去掉重来大多的考生在开头都还能围绕着中心写,写着写着,中途就岔出了别的话题这 样的作文,从内容上看,多数都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有的考生不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逻辑,导致言之无序,思路不明晰,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归 入三类文、四类文之中三)情节没有波澜,一览无余 翻看近几年各省市中考的满分作文,它们虽然都能做到立意特别、语言优美,但却少有故事情节摇曳多姿、细节刻画细腻精彩的,不少记叙文都日趋散文化这固然可喜,但也令 人担忧——它掩盖的是学生构思能力的弱化,刻画人物水平的虚化一言以蔽之,它折射的是学生思维的懒惰现在的中考作文,都适合写记叙文,但不少考生普遍陷入了引用一个书 上或道听途说的小故事,然后加自己的一点感悟的模式,“聪明”的顶多将故事的主人公换成自己或同学,或者借用两个小故事,内容更丰富一些即使是写自己生活的,构思也往往 落入“起因——经过——结果”的平铺直叙的窠臼当中,使读者产生“看到开头,就不需要看结尾”的消极阅读心理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有不少考生都写了四川地震灾区人 民的自救,但很多作文看了开头,你就基本能猜出故事情节的展开和文章的结尾了。
《有这样一种声音》 ,如果采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开头,一定会异常有吸引力,可偏偏有不少考生娓 娓地叙述故事的由来,让人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回家》,一考生详细地记叙了离家3年的父亲的暑假回家计划,即按“春节回家一遇雪被阻——终于回家”的思路行文但如果能将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放在开头,以倒叙或插叙的形式进行构思,故事情节一定会显得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无疑会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在记叙文的情节设置上,我们就应该追求“文似看山不似平”的效果构思中,别出心 裁地制造一些出人意料的突变情节,就可以使文章情节展现出腾挪跌宕、波澜起伏的魅力,在短短的600 字中,就能给人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之感,从而激发读者“不看不知道,世3 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能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 折,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波,激起人阅读心理的落差,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面对作文题,不妨先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出底牌?多思 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一定能找到产生波澜美的办法四)忽视过渡照应,难于理解过河要架桥,写文章也是如此过渡就如同文章上下文的桥梁,离开了必要的 过渡,段落与段落之间就会脱节;而过渡巧妙,则能使文章结构完整、周密。
一般说来,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在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在由议入叙、由叙 转议的变换处,在倒叙、插叙的起讫处,都必须要有过渡,否则就会造成文章思路不连贯,行文不通畅,情节突兀、生硬,令人费解还有一些考场作文,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就没 有着落了,在后面出现的内容又不见前面有所铺垫,让人摸不着头脑四、中考作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一)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 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二)纵式结构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鲁迅的《藤野先 生》 ,即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离别、怀念的经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品德,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三)转折式结构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 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五、几种特殊的结构模式 采用新颖结构, 将大大提高作文的档次,就目前在作文写作中常用的新颖结构总结如下:(一)小标题式结构 “小标题式结构”是指在作文中运用小标题,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美。
如以《我喜欢这支歌》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个学生将一年四季比作是一 首歌,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小标题构建全文,使文章线索清晰、结构明了如果写《读书》的作文,我们也可以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 写读书的各种感受,使文章层次明晰、匀称醒目有时为了简洁,小标题式也可以直接列出“一”、“二”、“三”、“四”、“五”等进行写作 例文:点点滴滴都是爱 至险见至交,至微鉴真情——题记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风疏风急,雨狂雨细,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经典,但真正能 “不厌百回读”的又有几何?倒是无数爱的事迹深深烙在我们心里轻关门步入初三,学习日渐紧张,我写作业的时候,房门总是关不紧,风一吹,便撞出“咚咚” 的噪声正当我做作业做得全神贯注时,一丝声响突然钻进耳中,是门把手只见门把手缓缓转 动,待到静止后,门悄悄地回到门框上,门把手才缓缓还原我知道这是爷爷从他的房间里出来关的这声音静悄悄的,仿佛一个偷跑出去玩的孩子4 怕惊动父母而发出的 我可以想像:一个老人踌躇在孙儿的门前,想进去怕惊扰,想离去又不舍,只能小心翼翼地默默为他关上门 ,, 或许,走出房门,就会看到一张热切而满怀温柔的眼神吧。
频观望每当我回到家中,妈妈都会让我尝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此刻,妈妈不只一次跟我说,从 吃过晚饭回房间看电视开始,每隔几分钟,爷爷都会打开房门,探出头来看看我是否已经回来 或许你们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听房门声不就行了?爷爷耳朵背,他用这种方法表现他内心的焦虑 掉车头从一年级到初一上学期,爷爷一直承担我的接送任务两千个朝暮如一日,风霜雨雪, 添了他的皱纹,却无法消退他的决心即便我自己骑车上学,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早起为我准备早饭,然后出去晨练 于是,当我到车库拿车时,车头已经从向里变成了向外这件事大家可能认为很容易,没错,对一直锻炼的爷爷来说,确实很容易 只不过,我骑了九个月,他做了九个月现在,那辆半旧的自行车已躺在车库深处半年了,然而,岁月逝痕,逝不去那记忆,脑 海里,健壮而又苍老的身影依旧清晰三个简单的动作,谱写着最不简单的爱意它虽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那些从前、现 在和未来的点点滴熵,组成一曲令人敬佩而又感动的爱的乐章!滴滴润雨,点点银光星月依依,几历风霜,, ——后记点评: 细小的生活点滴,精心拟写的小标题,优美而简洁的语言,成就了本文最大亮点 (二)日记式结构“日记式结构”是指以日记为载体,通过对比,巧妙地突出人与事的变化,凸现出文章 的意旨。
采用日记体,实际上是撷取几个关键的片断来写值得注意的是,撷取的日记一定要对表现中心有用,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来组合,每则日记不宜过长等如为了突出时代的 变迁这一主题,我们可用老师的几则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