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7人教第一册第三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97554332
  • 上传时间:2019-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 在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表达作用 2. 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追求真理而斗争的宽广胸怀和崇高人格 二. 相关知识点拨: 1. 本文紧紧围绕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这一中心,采用“总提分述”的手法,逻辑严密(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 论述的特点: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浓烈的抒情性 2. 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使作者对马克思的追忆和评价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3.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简言之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 4. 演讲稿:作为应用文体,由于所面对的是听众,所以演讲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让观众一听了然 (2)应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含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用材料阐明观点。

      (3)思路要清楚分几个部分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恰当的考虑和安排 (4)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口语,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 写作背景: 本文是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讲话,既是悼词又是讲演辞论述了马克思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践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及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 四、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2.找出文章的关键句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颂扬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3.先找出承递性语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  4.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5.讨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5. 主题思想  答:这篇悼词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和千百万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的真挚感情 马克思的一生,是崇高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无论是作为科学家还是革命家,他对人类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恩格斯是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朋友,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在这种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氛围和有限的时间里,除了对逝者表示哀悼之情外,如何介绍马克思生前的活动,评价他的伟大贡献,鼓舞人们继承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恩格斯在这方面做得恰到好处,深沉、悲痛而又不失自持,极力颂扬而又不加雕饰,说服力强,感人至深五.探究论证过程及方法 教师明确:文章先从两个方面总括马克思的贡献和影响,再分述在理论方面(发现两个规律)的贡献和影响;在实践方面(注意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的贡献和影响最后点明马克思一生的事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中间部分作者用了很明确的段首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段与段之间使用关联词句,不但标示文章的层次,还使文章结构更紧密 这篇文章还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参照书P17页): 讨论一:举例论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论述马克思的伟大攻击时列举了大量事实,使人由衷地认识到马克思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讨论二:对比论证:文章在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时,便将发现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和发现后的“豁然开朗”作对比 讨论三:类比论证:将马克思和达尔文相比 讨论四:比喻论证 至此,可以说我们基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也很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结合这篇文章谈谈最近作文的写作)六、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写出时和刻呢?      明确:“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2.“最”、“还”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字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3.“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  4.“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    “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底睡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脏停止跳动”代替“停止思想”?      明确:讳饰手法。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5.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  五、学习第二部分 (一)1.能否把第二段中的第二个“对于”、“不可估量”、“空白”分别换成“和”、“巨大”、“严重情况”?      明确: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2.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 本部分重难点:“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理解这一长句的内容 1.去枝叶,找主干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抓主干,理枝叶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是“发现”的状语,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插说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补充说明,而冒号以后的文字,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突出了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内容上的具体阐述 3.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关键词语挖掘思想内容 在插说中,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深刻地揭露了唯心史观的反动本质繁芜丛杂”是形容历史唯心史观的谎言邪说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掩盖”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物真相以适应剥削阶级需要的卑劣行径。

      这里用反动意识形态为剥削散布重重迷雾来反衬马克思从简单事实中揭示真理所经历的复杂斗争和所具有的伟大意义繁芜丛杂”“掩盖”这两个比拟用得十分生动 4.通过分析关联词语看逻辑推理过程 这句话冒号以后的内容,包含了三层意思:(1)物质决定精神,用“首先……然后……”所构成的条件关系的复句来表达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用“从而”来揭示这一因果关系3)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用“……而……”来阐述 (二)学习文章第6-7段  1.第六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它应该划归上文还是下文,为什么?(双重过渡)  2.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3.“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承上又启下?为什么?      明确: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

      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4.“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然后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能否把它们颠倒一个位置?  明确: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去理解      (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你们能从这个墓志铭悟出第七段的内容吗?——改造世界  5.我们能否具体说说马克思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马克思改造世界的具体事实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明确: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6.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断谓语“是”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这一句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具体指什么方式?      明确:是”的主语是“使命”,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