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科学秋叶飘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中班科学秋叶飘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及目标1.1 课程背景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旨在引导幼儿走进自然,从自然中感知和发现有关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启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科学的奥秘,在实践中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秋天是自然界的丰收季节,属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幼儿对秋叶的色彩、形状、飘落等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本课旨在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秋叶的由来、形态变化和季节变迁,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2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如下:1. 能够观察到秋叶的色彩、形态和飘落的变化,并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2. 能够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归纳和,从而了解秋叶的由来、形态变化和季节变迁;3. 能够使用和制作简单的实验工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和探究,从而提高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4. 能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二、课程内容及手段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观察、实验和分享具体内容如下:1. 观察:通过观察秋叶的色彩、形态和飘落变化,让幼儿感知秋天的美丽,从而引导幼儿了解秋叶的来由、形态和季节变迁;2. 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使用和制作简单的实验工具,探究秋叶的飘落规律和原因,从而提高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3. 分享: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
2.2 课程手段1. 观察: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秋叶,然后让幼儿自己观察、收集和描述秋叶的色彩、形态和飘落变化;2. 实验: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素材,比如秋叶、风扇、口罩等,让幼儿体验秋叶的飘落规律和原因,从而提高实验和探究能力;3. 分享:让幼儿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可以组成小组或全班交流三、教学流程及反思3.1 教学流程1. 开场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欣赏秋叶飘落的美丽,提问幼儿对秋叶有什么好奇心和想了解的问题;2. 观察环节(10分钟):在户外活动场地进行,让幼儿观察、收集和描述秋叶的色彩、形态和飘落变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和提示;3. 实验环节(15分钟):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实验仪器,比如自制风扇和嘴巴模拟风吹秋叶,观察秋叶的飘落规律和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4. 分享环节(10分钟):让幼儿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可以组成小组或全班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以及提出新的问题和探究方向;5. 和归纳(5分钟):引导幼儿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和归纳,并回答开场导入时提出的问题3.2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季节现象为教学主线,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分享,认识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好奇心的引导:通过开场导入,引导幼儿注意到秋叶的飘落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自主探究的训练:在观察环节和实验环节,教师尽可能少地进行直接指导,让幼儿自主地收集和描述观察结果,以及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幼儿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造力;3. 合作交流的促进:在分享环节中,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并让其他幼儿互相评价和交流,从而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不过,本节课的难度还是有些大,特别是在实验环节,有些幼儿难以跟上步骤,需要反复引导和讲解同时,教师也需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准备和安全控制,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