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利策略.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2249248
  • 上传时间:2022-07-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级汉语综合课文化教学的内容利策略    李 然摘 要: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辅相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中级阶段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和教学策略内容上,中级阶段的交际文化因素已经从初级的有关生活习俗范畴转入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语为主的范围,更多地反映在一些成语、习用语等方面,以及一些特殊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等策略上,由于文化因素是体现在目的语的语汇系统、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的,所以要结合语言要素的教学进行文化教学Keys:综合课 文化教学 文化因素 语言要素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凸显出来在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系统地、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是发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以正在教授的中级汉语综合课为例,对综合课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一、综合课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目前学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传授传统的语言基本功之外,还要加强文化因素的传授。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形式本身,又须重视语言的文化属性,打破传统的工具主义语言观和语言本体主义语言观,树立新的文化语言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规范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同步进行,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播文化的功能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与语言运用相关的交际文化教学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在两种不同文体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2]近年来,人们关于如何进行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结合语言点的文化教学和专门文化课的教学,这两个方面也被称为是渗入式的文化教学与集中式的文化教学综合课作为一门主干课程,是进行渗入式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综合课的教学者必须具有文化教学的意识,把文化教学作为综合课教学的必要内容之一来进行。

      二、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文化教学内容与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不同,综合课进行的文化因素教学,主要是包含在词汇、语义、语法和语用系统等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而不是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等的教学语言中有很多文化因素是隐含着的,这些隐含着的文化因素往往更能影响交际效果,因此,综合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语言要素中的文化因素作出解释并训练学生运用初级阶段的交际文化主要反映在有关生活习俗范畴中,到了中级阶段,交际文化的因素就转入具有较强的文化色彩的词语为主的范围,更多地表现在对成语、俗语、简称、新词语等的运用上,以及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些特殊的审美观念上关于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学界有如下的观点:陈光磊将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3]语构文化指的是在一种语言的结构本体中所包含和显示的文化汉语的语序、虚词和量词等在表达方式上都很有特点例如“牙刷”是名词,“刷牙”却是动词;“友好”描写的是状态,而“好友”却是指人的汉语的时间、处所表达的顺序是从大到小的,如×年×月×日、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里间桌子的抽屉里,这种由大到小、先因后果、从一般到特殊、由已知到未知的排列方式,反映了中国人重直觉体验,善于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

      语义文化是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因素,尤其是一些惯用语、成语、歇后语、俗语等,既有结构上的民族性,又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内容语用文化,指语言交际中由特定的习俗文化决定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则例如,汉语中的称呼语,分为面称和背称两个系统,如果没有这种知识,会影响交际的进行,汉语中谦敬语、隐私禁忌等也属于语用范畴陈光磊认为,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基本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本体结构中有关的文化含义做出阐释,一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文化规约做出说明、加以实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分别附着在语法结构、汉字、词汇、使用场合或目的等方面的交际文化因素胡明扬从语汇、表达方式和习惯等方面列举了直接影响学习和使用的六种文化因素[4]这些因素包括:受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语汇(如梅雨、熊猫)、受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语汇(如馒头、窑洞)、受特定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语汇(如科举、支书);受特定的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语汇(如积德、红娘)、受特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形态制约的表达方式(如问候语、谦辞);受特定的认识方式影响的语言习惯(如认识事物从大到小、中国北京王府井)等赵贤洲把可以在语言课上导入的文化因素概括为12项内容。

      [5]包括: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无法对译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词义差别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使用场合特异的词语,因社会背景不同而褒贬意义不同的词语,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潜在观念差异,语言信息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含有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词语中反映的习俗文化信息,有特定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差异,以及其他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造成的文化差异以上专家对综合课中的文化因素分类的角度和层次虽然不同,但是从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综合课中的文化教学渗入都是围绕着语汇、语法、语义和语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的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目前的中级汉语综合课的课文内容和练习设计也大多涉及到这些内容如杨寄洲的《登攀——中级汉语教程》中,有一篇课文《成语故事四则》,分别讲述了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狐假虎威、大公无私四个成语故事,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一方面讲授语言点等语法要素,另一方面对这些成语的含义及用法也要做详细的解释和语境练习设计学生对成语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但在运用上,很难做到运用自如,或者想不起来用成语,或者用得不够合适。

      另外,有些成语的本义和现在的使用意义又有很大差别,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另外这本教材的第一课《两次选择》中还运用了一个歇后语: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对于什么是歇后语,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解释和举例,但是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方面和中级上水平的词汇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主要是由于学生母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因此,歇后语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三、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文化教学策略目前,多数学者提倡要结合中国文化的层次和学习者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陈申在《语言文化教学策略》[6]中提及三种文化教学模式(兼并模式、融合教学模式和综合教学模式)及附属的文化教学策略,同时附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范例这些策略对文化教学很有启发意义,但它们该如何融入到综合课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与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还需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实践相对来说,外语学界对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比对外汉语学界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丰富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借鉴和学习国内的外语教学中,有的从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阐述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有的研究根据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不同特点,考虑利用中介文化促进文化融合,用移情方式来理解深层文化。

      这些外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视角和借鉴方法一)重视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融合成一体的事实使我们相信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教学方法,都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文化教学换句话说,任何一种语言教学都不可能在文化真空中发生,语言教学包含文化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教学,不能忽视了汉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汉语言本身也是文化教学的内容因此,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该是以语言教学目标为纲的文化渗透式教学采用文化渗透式的语言教学,能使学生在学到必要的汉语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母语的语言知识,通过交流与对话,理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从认知的角度看,渗透文化内涵的语言教学会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汉语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语言的深刻印象,进而自觉地划清汉语与母语之间的界限,自觉地尝试着用不同于母语的新思维去接受、学习汉语和汉文化,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减少母语对汉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这样的文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多一些文化适应,少一些文化移入,从而达到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习得汉文化的目的二)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

      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比较容易,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了解和掌握不同模式的文化,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融入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帮助留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汉语,学好汉语例如,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饮食服饰文化,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对于初级学生来说,学习语言的同时又学到了中国文化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到了中级阶段,则需要介绍较深层的精神文化而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这些引申意义在中级综合课的教学中就成了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运用文化比较加深理解,防止“负迁移”的影响通过文化比较教学,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在词汇层上的文化差异,进而体会母语与汉语语言在风格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更多地摄入汉语文化,通过与母语文化的自觉对比和比较,加深对汉语文化的认识,逐步建立起汉语文化基本框架和对汉语文化的认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经常进行汉语和母语文化比较及辨析语言文化内涵差异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使学生在熟悉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加快对汉语表达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由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存在着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他们往往把本国的民族文化内容套用到汉语中,这时本国文化对中文学习就会发生“负迁移”作用,如果我们在讲解词汇及语用的时候讲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能有效地防止这种“负迁移”的干扰,在这种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教学中,教师要把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部分交待清楚特别是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防止学生理解和运用上的混淆例如,讲成语“望子成龙”时,可先介绍“龙”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形象和文化含义,再比较它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和文化含义,使学生了解“龙”在汉语中是吉祥的神物,是至尊的帝王的象征,可引申为高贵,这与西方《圣经》中把“龙”看成妖魔鬼怪存在着天壤之别四)针对学生的母语文化和汉语水平,因材施教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属于不同的文化圈,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母语文化圈,把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层次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都属于“汉文化圈”,“汉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已融入到中国周边其它国家的文化中。

      所以,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应该对“汉文化圈”之内和之外的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像韩国、朝鲜、日本等许多“汉文化圈”内的学生,其本民族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比如韩国、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许多习俗、饮食和价值观念,韩国文化里有许多诸如“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俗语和属相等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