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性别反串表演的再流行.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2752834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3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性别反串表演的再流行 摘 要:本文通过对“朱碧石”、“大连老湿王博文”和“多余和毛毛姐”三个反串表演案例的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性别反串现象再度流行的原因和现实困境反串表演属于一种跨界行为,这一现象流行的背后关乎大众越界的快感和思想解放的需要此类表演在模糊社会边界的同时,也促进了审美多元化发展,提升了社会包容度性别反串表演看似模糊了性别边界,实则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关键词:性别反串;越界;“朱碧石”;“大连老湿王博文”;“多余和毛毛姐”性别反串表演是一种易装表演,表演中的演员通过服饰、道具、妆造、演技等跨越生理性别,展现出另一种性别特征在中国,性别反串表演可以追溯到传统戏曲艺术之中,旦串生、生串旦都是典型的性别反串表演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起,影视剧作中性别反串现象逐渐盛行《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由男性扮演的角色“如花”,塑造出丑态百出的女性形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随后,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张国荣饰演的虞姬,叶童饰演的许仙,这一系列角色和作品将性别反串表演推到了大众面前在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勃兴,新媒体平台内容朝着娱乐化发展,在影视剧、综艺节目、短视频创作平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性别反串表演的网络红人,收获了大批跟随的粉丝,实现了性别反串表演的再度流行。

      其中“朱碧石”、“大连老湿王博文”、“多余和毛毛姐”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在网络上的走红反映出性别反串表演的再度流行现象一、概述:性别反串表演的研究综合此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目前对于性别反串表演的研究主要有四大主题,分别为传统戏曲表演、戏剧与文学、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对传统戏曲表演中性别反串现象的研究,主要涉及內容分析和解读、整理发展历史、分析动因三大部分在传统戏曲表演中,性别反串表演的动因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性别的制约,传统舞台有着诸如男女分演、禁止女性登台表演的规矩,为了完整地表达故事,达到娱乐目的,一部分男性演员不得不“男扮女装”饰演女性角色,充当女性的化身和替代品另一方面,人类对于异性有着独特的观察和敏感的感知,性别反串表演更有利于演员揣摩所饰演人物的心理,呈现出更好的作品对于戏剧与文学作品中性别反串现象,刘永杰(2006)认为,在文学作品中,一般剧作家会预先构建女性意识的女性楷模,通过性别反串的表演来表达争取女性解放、获取性别平等的想法创作者通过性别反串现象表达对于男女两性平等的展望和女性主义构想对于影视剧中的性别反串现象研究,此前学者聚焦于两性界线的模糊和性别跨越创作者创作的动因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超越现实生活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在虚幻空间里实现了性别超越的想象。

      而对于综艺节目中性别反串现象的研究,反串者的成名欲望、受众心理和商业运作逻辑是学者主要关心的话题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颠覆》中以性别反串表演为例提出了性别表演理论,认为扮装彻底颠覆了内在和外在心灵空间的区分,有力地嘲弄了表达模式的性别论点,以及真实身份的概念对性别反串现象的研究和反思是随着这种表演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性别反串表演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因为它打破了原有性别藩篱的枷锁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具有两种或多种气质,双性气质的觉醒带来了审美的多元化,性别反串表演将这种多元化审美推广开来,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和关注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思想的多元化和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造就了一批“反串红人”本文将以 “朱碧石”、“大连老湿王博文”、“多余和毛毛姐”为典型实例,进行解说和分析二、聚焦:性别反串实例分析(一)朱碧石“朱碧石”最早诞生于2016年,在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名叫《极限挑战第二季》的真人秀节目中,一名罗性男艺人多次易装表演,创造出一位名叫“朱碧石”的女性角色,一经播出,“朱碧石”迅速走红,其人气甚至超过扮演者朱碧石”外部形象有着一系列极具社会性别的符号。

      波浪长发、红色蝴蝶结发带、红色连衣裙、长筒袜,加上厚重的妆面和鲜艳的口红,展现了当下社会女性的典型特征此外,朱碧石体态柔美,经常有补妆、兰花指和抛媚眼的动作,符合传统美女的形象性格方面,“朱碧石”既有着柔弱和天真的一面,又有着坚强和自信的品质朱碧石”的扮演者在语言方面多采用“人家”、“干嘛”之类的柔弱的语气词,同时提高了音调,形成了富有女性特征的婉转音调节目播完后,一张张“朱碧石”表情包的流行又在网络空间实现了“朱碧石”的再度走红2016年7月,在微博“七夕梦幻情人”投票活动中,“朱碧石”以51.21%的支持率被选为梦幻女神虽说投票者中不乏抱着看热闹心态的网友,但这足足证明了“朱碧石”的人气极高此外,“朱碧石”在2016年10月发布个人单曲《你干嘛》,经网络传播和荧屏和表演后,登上年度洗脑神曲榜单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为“朱碧石”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走出节目,“朱碧石”渐渐拥有了较为独立的人格特征,在网络公共领域拥有了脱离扮演着的话语空间二)大连老湿王博文“大连老湿王博文”是成立于新浪微博上的自媒体,后来扩展到、抖音、B站、快手等多个平台,持续吸粉,成为网络红人,所发布的作品获赞上千万视频内容由男青年王博文一个人分饰多种角色,展现现实生活情景,视频节奏轻松,幽默有趣。

      其所塑造出的典型的形象有:女大学生“臧婉婷”和家庭妇女“刘凤芝”大连老湿王博文”所塑造的“臧婉婷”是一位清纯的女大学生圆框眼镜、双马尾、可爱的服装是她的外表特征天真单纯、丰富细腻的心思是“臧婉婷”的性格特征这些无一例外地符合社会上对于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大连老湿王博文”观察能力极强,通过外表、语气、神态、动作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有些软弱的女大学生,对社会和现实进行吐槽在一些视频里,“臧婉婷”表现出矫情、爱猜疑的一面,例如视频中对于“宿舍关系”、“发朋友圈”、“谈恋爱”的表演在家中,“臧婉婷”又有着懒惰、拖延的缺点,例如视频中对于“父母吵架”、“做家务”的场景展现大连老湿王博文”通过无数个短视频展现了“臧婉婷”负面的性格,映射实际生活,一定程度上使得女大学生被污名化刘凤芝”是“臧婉婷”的妈妈,也由王博文扮演泡面头、夸张的眼影、鲜艳的口红、彩色的披巾,“刘凤芝”具有中国大妈最常见的元素声音上,王博文采用富有东北气息的方言,提高了嗓门性格和行为特征上,“刘凤芝”勤劳节俭、关心家人,同时也爱凑热闹、不守秩序、爱占小便宜、爱嚼舌根,汇集了社会上对于中国大妈的多数负面印象视频内容中,多是对“刘凤芝”之类的中国大妈的讽刺和吐槽,无形中强化了人们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三)多余和毛毛姐“多余和毛毛姐”以一人分饰多人的吐槽类短视频在抖音上走红男青年余兆和一人分饰毛毛姐、毛毛姐的男朋友多余及其他角色短视频内容主要是对现实日常生活的夸张写照,幽默诙谐,引起网友的共鸣,同时以浓浓的“土味”风格得到网友们的喜爱视频中,“毛毛姐”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女性形象,橙色波浪短发、夸张的妆面、连衣裙、高跟鞋,这些典型的符号符合大众对于年轻女性的刻板印象毛毛姐性格活泼开朗,操着一口贵州方言,既有着细腻、“傻白甜”的传统女性性格特征,又有着爽朗、自信、开放的一面她的动作大大咧咧,但也会做一些化妆、捋头发、照镜子等女性特征明显的动作多余和毛毛姐”在抖音收获了大批的粉丝在一集标题为“城里人和乡下人蹦迪的对比”的视频中,歌曲“好嗨哦”迅速走红截止到目前,“多余和毛毛姐”在抖音拥有了2987.8w粉丝,共获赞2.4亿,单次视频播放量平均约90w不论是“朱碧石”、“大连老湿王博文”还是“毛毛姐”,他们都是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社交网络发展而走红的性别反串演员通过电视节目、微博、抖音等平台的推广,他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网友的關注和喜爱,可以说,这种性别反串表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好评这些表演都有着无一例外的特点,即通过社会上对男女性别形象的刻板认知,通过外貌、声音、动作等方面塑造典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对现实生活进行幽默地调侃和吐槽。

      三、深入:性别反串表演再度流行的原因分析(一)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跨越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男性和女性有着清晰的边界,呈现出对立的状态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认知传统的生理性别取决于人体的染色体和先天基因,而社会性别强调社会构建中人展现的特征例如女性是温柔善良、柔弱贤惠的,男性是勇猛坚强、高大自信的不同于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的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可以在后天随时改变朱碧石”、“刘凤芝”、“臧婉婷”和“毛毛姐”就是社会性别跨越的典型案例其扮演者均为男性演员,却展现出了极富女性特征的形象,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实现了越界扮演者们调动相反于自己生理特征的性别体验,辅以道具、妆容、场景等外界元素,传达了自己对于另一种性别的认知正如卡尔荣格在《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中写到的那样,“不管在男性还是女性身上,都伏居着一个异性形象 性别反串表演的网络红人们的作品有着极强的代入感,满足了人们对于跨越性别边界的好奇和探寻心理,带来了跨界的快感二)对于异同边界的跨越在当前互联网所构筑的数字生活环境中,“注意力”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与受众认知相反的现象更容易获得关注性别反串表演展现了对于异同边界的跨越,以一种“异类”的方式吸引着受众的眼球。

      在视频中,表演者时常会和反串角色一起出场,这种演员和角色强烈的反差感,使受众得到快感除了反串演员,越来越多的主播为了博取关注纷纷开始了反串表演女装大佬”、“粗犷萌妹”总是能轻易得到关注的目光一方面,性别反串红人的走红是由于对于异同边界的跨越,是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另一方面,当反串角色走出影视载体,开始以独立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她已经渐渐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形象朱碧石”个人微博粉丝累计达到10.5万臧婉婷”的表演者王博文在微博中经常使用“臧婉婷”的身份与观众进行互动当下的性别反串表演者所塑造的人物,正在渐渐脱离对表演者的依赖,拥有了独立的身份和性格,带来深刻的真实感这种对于异同边界的跨越更加地真实和深刻,更能吸引网民关注的目光三)对于传统反串表演中审美的跨域传统的性别反串表演,受众往往追求“审美”或“审丑”的体验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霸气潇洒,梅兰芳饰演的“杨玉环”柔情万千,这些美好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李健仁饰演的“如花”粗俗不雅,这种滑稽感满足了受众审丑的心理这两种传统性别反串表演的方式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今天的网络反串红人们所难以超越的但是,近年来依托于网络再度流行的性别反串演员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标签。

      朱碧石”的形象很难说是“审美”还是“审丑”中的哪一种她既没有追求完美,也没有刻意丑态百出,展现出真实大方的人物形象,营造出难以超越的真实感臧婉婷”和“毛毛姐”也是如此,同生活中的万千女性一样,他们注重自我的外在形象,却没有力争完美,而是呈现出对自我形象的强大自信尽管这些反串角色没有呈现出完美的标准,但其贵在动作形态的真实自然她们夸张的表演和不加掩饰的自然形态,让其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既没有刻意追求“美”,也没有刻意追求“丑”,这种真实本身就是对传统反串表演中审美方式的跨越,是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形式四、反思:网络性别反串表演的现实困境(一)性别刻板印象的加固以“朱碧石”为例,这一角色的走红在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朱碧石”没有一味地迎合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和标准她用形象展现了女性既可以温柔细腻,也可以爽朗豪放这种跨越挑战了性别的刻板印象,模糊了性别边界但是,与此同时“朱碧石”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性别的刻板印象,加深了性别边界为了展现女性特征,“朱碧石”身着红色连衣裙,涂抹鲜艳的口红,头戴粉色蝴蝶结,在职业方面被设定为教师这种表现方式一定程度上再一次强调了受众对这些符号和性别关联的刻板印象,加固了性别边界。

      尤其是当“朱碧石”与其扮演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