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资格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集合打印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0456198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数学说课稿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一、 说教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和数的运算,对本节的学习有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部分,是对小学所学数的范围的补充,特别是首次提出了负数分概念,是以后学习绝对值、数轴、相反数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结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正负数及零的含义    2、知道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对正负数做一些简单的应用,对生活中的一些正负数现象做一些了解    3、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四、重点、难点: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五、教学设计及依据: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1.2:有理数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 "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 "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束手无策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如何解决呢?  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上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

      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 "-"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涵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

      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观察、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上仍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  (1)意义相反 (2)同一种量  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  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  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  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

      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图中所示是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φ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 "这是一个直径为30mm的轴,在制作过程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的练习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习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习题目的多少与难易。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学习习惯,更要重视教学生做人,才能真正讲出一堂好课,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1.2.2《数轴》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数轴”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 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数轴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1)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2.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数轴的概念3.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2)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3.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4.情感态度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的重点:1)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 2)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的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二.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基于本节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