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项目分析.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74435252
  • 上传时间:2024-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6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项目分析一、 提升动植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制定重大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指挥机构和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健全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和调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重大动植物疫情报告、处理等措施二、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来国家或地区有害动植物资源的传入、传出,以保护本国、本地区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具体来讲,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林牧渔业安全生产动植物检疫在国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869年动物检疫领域出现最早的法律法规,是由英国制定的《动物传染病法》随后其他各国也相继颁布各类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有效地防止了动物传染病、寄生虫、植物危险性病害、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等的传入、传出,保护了本国家、本地区农、林、牧、渔业安全生产,并且对国与国之间检疫协定书的签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保护动植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国际贸易与动植物检疫是相互促进的,但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作用1881年欧洲国家在瑞士伯尔尼共同签订《葡萄根瘤蚜公约》,以防止危害性病虫传播;1924年,巴西、法国等28个国家成立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至今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加入了该组织。

      动植物检疫有助于促进国家相互之间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贸易活动,为产品的进出口开辟更广阔、更规范的贸易途径例如,2003年世贸组织对日本限制进口美国苹果的行为依法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裁决,制止了日本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为,世贸组织还解除了日本对我国新疆哈密瓜禁止进口的有意限制,为新疆哈密瓜开辟日本市场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动植物检验检疫不仅防止动植物疫病的传播,并且能够保护国际之间的正常贸易,阻止不合理贸易壁垒的产生,是国际贸易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法律保障三)防止经济效益的损失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据统计,每年因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其中中国约574亿元人民币,印度约1300亿美元,美国约1500亿美元,南非约800亿美元爱尔兰曾因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造成100余万人饿死,人口锐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艾滋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导致近1200万人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由此可见,动植物的检验检疫,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动植物及其产品疫病的产生和传播,并且能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防止农林牧渔业产业经济的损失和保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结论: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规模日益增大,动植物检验检疫也相应地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国应该继续完善国内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协定,加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提供技术性支持,并保障我国农、林、牧、渔业安全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三、 制约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一)生产方式农村期形成的小而全的散养模式,不仅造成村庄环境差、疫病传播快、群众防疫意识差,而且防疫死角多、漏防多、工作量大二)防质量业内同仁就怎样避免免疫失败,提高防疫质量,探讨多多,大多是疫苗质量(包括出厂、运输保管、冷藏保存、稀释)、免疫程序、防疫员素质、畜主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曾进村人户实地查访,有的防疫密度很低,有的只佩戴耳标,群众反映说这是为了应付检查;虽然随即抽查并不一定代表结果或局部问题不能说明防疫的整体,但从中深思:建立长效防疫机制村级防疫是重中之重三)环境消毒检消,杀,管综合防控要求,畜禽在实际饲养流通过程中,在控制和净化养殖环境方面,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正是防不胜防、防而不断、防而不绝,病毒繁殖传播潜在的、深层问题之一四)防经费防疫经费计划经济时期采取兽医员自打自收或商业部门代收,转变到现在的免费防但近年来,由于市镇两级财力吃紧,防疫经费不足或滞后,严重影响防疫物资储备防疫进度与质量。

      五)监测与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测取点少,有些取点代表性不强;取点抽检少,包括路检;其次是查堵分道多、逃检多;再是县置生猪办形同虚设,镇级失管,私屠滥宰、无证经营较多四、 疫病种类(一)动物疫病种类1、对人和动物有严重的危害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疫病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症在内的17种动物疫病2、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包括9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牛病、2种绵羊和山羊病、12种猪病、5种马病、18种禽病、4种兔病、2种蜜蜂病、11种鱼类病和6种甲壳类病在内的77种动物疫病3、常见的多发的可能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包括8种多种动物共患病、5种牛病、6种绵羊和山羊病、5种马病、4种猪病、4种禽病、7种蚕、蜂病、7种犬猫等动物病、7种鱼类病、2种甲壳类病、6种贝壳病和2种两栖与爬行类病在内的63种动物疫病二)植物疫病种类1、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疫病(有时候也简称疫病),是由黄单狗杆菌侵染所致。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植株发病后产生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从植物叶的水孔、气孔及伤口侵入该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C,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主要危害作物有:菜豆、扁豆等豆科作物,胡萝卜,丁香,桑,木薯等,以菜豆细菌性疫病为例,其主要侵染叶、茎莫、豆英和种子幼出土后,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变褐色,干枯变薄,半透明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是圈,干燥时易破裂严重时病斑相连,全叶枯千,似火烧一样,病叶一般不脱落高湿高温时,病叶可凋萎变黑茎上染病,病斑红褐色,稍凹陷,长条形龟裂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干枯后组织变薄,半透明,病斑周围有黄色量环豆英上初生油浸状斑马点,扩大后不规则形,红色,有的带紧色,最终变为褐色2、真菌性疫病(1)高等真菌疫病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类为茄科植物,如番茄、辣椒、马铃薯、茄子的早疫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抱属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在有些作物上又称轮纹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C,高温高湿发病重2)低等真菌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侵染所致大多作物上称疫病,茄科作物上称晚疫病,也有例外果实和茎,不同作物最初浸染部位略有不同,如辣椒疫病,幼苗期发病,多从主要为害叶片、!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辣椒死棵的50%以上都由其引起)晚疫病则从老叶的叶尖叶缘开始浸染,病部呈典型的V字型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C,相对湿度在95-100%时易流行20-23°C时菌丝生长最快,借气流、雨水传播,偏氮,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利于发病是一种多次重复得染的流行性病害如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爱尔兰大饥荒就是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注: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除为害茄科作物外,还为害百合科中的葱、蒜、韭,葫芦科中的西瓜、黄瓜、苦瓜、冬瓜,其他如芋头、香蕉也会遭到浸染(有观点认为,香蕉黑疫病为真细菌复合浸染为)。

      五、 植物疫病的危害由于植病对植物产生并形成实质性危害,才有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现象这种危害都是以对植物正常生长某一发育阶段或某一部位组织器官或植株全部造成破坏损害,直至摧残致枯、致死为结果整体而言,植物病害的危害对植物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花果到根系是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破坏花蕾、花朵、果实、种子,影响开花、结果、授粉和繁衍削弱甚至完全失去观赏价值,如杜鹃花腐病等2)破坏叶片、嫩枝各部,造成枝叶局部或大部细胞坏死形成叶斑、枯梢、变色、变形、造成大量焦叶、枯叶、缺叶、残叶、落叶、卷叶、洞孔,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枝叶观赏价值,如桃树细菌性褐斑穿孔病等3)破坏并毒化植物组织,造成植株畸形影响植物生长、观赏和经济价值,如泡桐丛枝病,松材线虫病,唐菖蒲、菊花、美人蕉等花卉病毒病4)破坏根、茎(干)皮层和韧皮部,导致腐烂或形成肿瘤,破坏水分的吸收和养分的输送,造成整枝整株干枯死亡,如杨柳榆槐的腐烂溃疡病,樱花、毛白杨根癌病5)破坏植物根、茎维管束,造成植物枯黄萎蔫,进而死亡,导致绿化无效、经济无益、观赏无景的后果,如合欢枯萎病,黄栌白粉病、槭树黄萎病等,造成合欢、元宝枫、黄栌、翠菊等成片枯黄、萎蔫。

      6)破坏木材木质部,造成木材腐朽,失去利用价值一般多发生在老龄树、古树上,如柳树、松树、合欢等树木的腐朽病六、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对机构不流畅在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条块分割,相应信息渠道和协调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卫生部门很难真正实现医疗结构和技术人员的全行业管理,进而难以形成社会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不同医疗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资源封闭难以共享没有形成统一的动物疫病应急指挥系统,疫情信息采集实时性、时效性较差,信息网络覆盖面窄,救治信息系统不灵活,很难实现全面性的信息交流,缺乏一个威信高的公共信息平台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准备不充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但是我国当前在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时候,通常只是一头热,大量的社会资源被闲置,在民众之间缺乏个持续稳定的媒介和桥梁,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到重大动物疫情防治工作中来,当疫情发生的时候,民众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投入其中,比如对公共场所、申梯或者其他公共场合进行消毒处理,提高民众的自我保健认识但是当前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多数还只是停留在群众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大范围的全民皆兵的规模范围。

      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制度不健全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制度不健全,兽医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对于一些应急情况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建立起了动物疫病防控的法律框架,但是相应的制度并不健全,某些疫病防治组织是临时组织而成,内部缺乏协调性和团结性,防治工作效率不高也在预料之内七、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一)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制现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防治规划乡镇、城镇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辖区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明这种防控体制也可称之为双轨制,同时各级畜牧兽医职能部门基本实现了官方兽医制度,实践也一次又一次证明无论是防疫工作布置还是应急预案启动,都显示了其保障有序的科学性但镇、村、组及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防检工作形式不同:一是防疫任务的下达,一种为单线分解即由县业务主管局将防疫任务下达到各乡镇站;另一为双层下达,同时,县业务主管局也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兽医站二是防检职责职能:多是动物的检疫、监督由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防疫、监测由县兽医站负责;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兽医站均为部门序列三是防疫实施过程,都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市、乡镇兽医站及村防疫员(聘用)实施。

      二)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法规现状伴随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也逐渐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国家先后颁布与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防疫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