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王桂阳》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3页《赠王桂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王桂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词: 吴均(南北朝) 原文: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赠王桂阳》是南朝诗人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四句说高洁的松柏在它幼小时,一般人看不到它那远大的心志与坚贞的品质,它经常被杂草所沉没寓意人材很难被人发觉此诗后四句说松在幼小时期,对它应当扶植扶植它长成参天大树后,它可以为你挡风遮雨寓意人材在微贱时,易于被忽视此诗以松喻人,讽寓要发觉人材、扶植人材全诗情意委婉,笔意含蓄 翻译: 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 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脆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简单受到轻藐欺侮 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里咏叹的是松树,但它不是纯粹的`咏物诗,而是借咏物抒情咏怀,明写松树,暗喻人才,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诗的前四句指出,松树在幼小时,并没有很特殊的地方,它和其他小树苗一样,经常沉没在杂草丛中,不为人们所留意。
人们不知道它有远大的进展前景,也不了解它的覆盖云气的壮志和傲霜斗雪的风骨这既是诗人的自喻和自况,表明自己像松树那样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贞的节操,是一个“好苗子”,但“为草所没”,未被发觉和看重;同时也是要求当权者“慧眼识人”,要擅长识别和发觉人才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两句,指出松树的成长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特殊在它幼小的时候,简单被摧残、被损害,只有细心地培育它,爱惜它、爱护它,它才能健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这两句诗,有诗人寻求庇护的意图诗人自荐多才,仕途不济,后因私撰《齐春秋》而遭受打击,长期失意,盼望得到王桂阳的救济和爱护以上六句诗,深刻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即不仅要擅长识别和发觉人才,还要留意培育和爱惜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不然的话,人才是很简单被埋没、被损害的诗的最终两句,诗人保证说: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肯定不会辜负仆人的知遇之恩,要建功立业,庇护众生,有所作为 此诗通篇采纳比体,情意委婉,笔意含蓄,与当时南朝华靡明丽的诗风相比,此诗显得清爽挺立,别具一格从结构上看,全篇首尾呼应,章法整饰,一气贯注,中两联为对仗,已有一些唐人律诗的体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