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6271538
  • 上传时间:2017-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 学号:2010013114 姓名:罗茜摘要:1939 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 年定为“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 1 月 21 日,同盟国中国 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 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作战期间, 苏,美,英,法等 30 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 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 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 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信息中心 (一)我国陪都的历史1.陪都的由来“陪都”始于我国古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又叫“两京制度”,它始于西周周武王当时西周的都城在关中的镐京,周武王为了加强对东方各诸侯王的控制以及防止商朝各种残余势力的复辟,因而选择在洛阳首建陪都此后,历代的大小王朝,无不模防周朝的两京制度,且许多王朝或政权还不只两京。

      陪都”就如此流传下去 2.设置陪都的原因“陪都”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政府机构,它的选择及设置必定要通过严谨的考虑这些因素不仅包括当地自身的地理位置更重要将国家内部多方面局势计入全方位的思考所以综观历代陪都的设置,大体分为四种情况: 1,便于管理一些朝代由于都城偏居边地,不利统治者管辖全境,有必要在位置适中的地方建置陪都,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如西周的洛阳 2,边疆入关由于该政权兴起于边疆地区,建都在边区,后来该政权强大,入主中原,为了便于控制全国而迁都内地,之后将原都改为陪都,如清朝入关3,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都城别为全国政治军事的中心,但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在接近经济文化中心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营建陪都,如隋唐朝洛阳便是由于当时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 4,临时因素皇帝或政府因巡幸或躲避战乱临时住过的地方,如唐朝的南京成都等二)重庆成为陪都的原因1.内部原因这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1 重庆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四周环山,尤其是东面又有三峡和大巴山作天然屏障,易守难攻2、重庆为长江上游航运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便于战时物资的运送 3、重庆所在之四川省自古就被美誉为“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

      2.外部原因抗日战争是重庆成为陪都的主要原因在抗战以前,中国的首都是南京,重庆是行政院直辖市但是在1937 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国名政府当时所在地南京,形势非常危急随后,国府主席率领大小官员迅速撤离南京,并于三日后在武汉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即时重庆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陪都的地位也首次确立1940 年 9 月 6 日,国府发布《国民政府令》,正式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既明确了重庆担负“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也宣示了即使还都南京后,重庆作为陪都的地位也不会改变,即“永久陪都”重庆,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却具有“双都”的身份,即“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再次肯定了重庆的重要地位 从 1937 年11 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 1946 年5 月 5 日发布《还都令》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此外,在国府于 1940 年 9 月 6 日定重庆为“陪都”至解放军于 1949 年 11 月 30 日解放重庆的九年多期间,重庆也是中国的陪都 (三)重庆作为陪都的重要作用与贡献1.抗战时的作用1.1 战时中心重庆成为抗战时首都的历史长达八年多,国府“移驻”重庆,实质上就是把当时首都的功能由南京迁移到重庆 。

      因此,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是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当时,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就在重庆,美军顾问团也常驻重庆1942 年,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任指挥中国、泰国、越南等地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当然重庆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 1.2 战时文教中心国民政府长期对日占区内迁师生实行“救济贷金”制度1938 年国民政府颁立《公立专科以上学生贷金暂行办法》,对全国公立专科以上学生发予贷金,仅 1938 年一年,受政府资助的学生和教师共有 5 万多人贷金制度是确保内迁学生能够继续求学的必要保障,如李政道、杨振宁等世界知名科学家能顺利地完成西南联大的学业,皆得益于贷金制度这为当时及以后的人才的教育培养做出了重要作用此后,中国文化教育重心由东向西大转移,客观上改变之前中国教育的地域失衡,基本奠定了当代中国教育格局国民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政策,确保了中国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并较为完整的延续了中国文化教育血脉当时中国几乎所有顶尖的艺术家都荟萃重庆,创作出一大批艺术精品,如郭沫若的《屈原》、陈白尘的《大地回春》等伴随着重庆作为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形成,重庆的文化与教育发展迅猛,空前繁荣,重庆也因此成为战时中国的文教中心。

      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将它的资料交给每个成员国保管备份由于重庆是中国战时首都,1947 年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的前身)自然也就成了联合国指定的资料寄存馆,一直未间断过,使重庆图书馆为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外,迄今为止中国保藏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另一图书馆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著名学府迁移重庆,使当地高等教育出现空前的繁荣,光大学数量就达到 31 所中国顶尖的教授、学者云集重庆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迁移到重庆1.3 作为前线坚强的大后方抗战开始后,上海、南京等沿海地区成百上千家工厂辗转迁移到重庆,实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铁血西迁”有了生产战时枪支弹药等物资的条件以后,重庆坚定的担任着支持前线的担子,努力生产,为前方战场提供了急需的枪支弹药1.4 在炮轰下也积极开展救亡运动在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成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同时,重庆也承担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于地势阻挡,日本陆军无法进入四川盆地,遂改变战略1938 年 2 月 18 日起,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重庆展开“航空进攻作战”,为期近 6 年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至 1943 年 8 月 23 日轰炸战略停止,重庆市损失惨重,仅市区市民死亡 11889 人,受伤 14100 人,房屋毁坏 17608栋,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市区工商界的直接损失就达 500 万美元以上史学界最新的统计数据为:死亡 2.36 万人和受伤 3.78 万人,共 6.14 万人但是中国政府并未再做任何退让和妥协,对日政策始终保持强硬,民众各界也积极开展各种救亡运动最后日军进攻中国西南的战略计划破产2.战时陪都给如今的重庆带来的2.1 经济贡献细看今天重庆许多大企业前身,都是当年南迁的企业如当年的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今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第 25 厂(今嘉陵厂)、第 1 厂(今建设厂)、第 24 厂(今特殊钢厂)、第 21 厂(今长安厂)、第 20 厂(今长江厂)等作为战时陪都确实给如今重庆留下了不少物资特别是在重工业上面,为重庆的经济发展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民族精神永存除了经济影响,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成为了重庆人民永存的精神重庆人民在抗战时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坚持抗战,满足抗战中使自身得到发展,正是这种大发展才增强了抗战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综合实力。

      而这样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深深地刻在了我们重庆人民的心中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认真研究这种精神认真学习这种精神,可以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才是我们对抗战胜利的最好纪念 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2】《中国近代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