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RFID资产管理应用系统解决方案2014年1月目录一项目可行性分析41.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面临资产管理严峻挑战41.2数据中心运维特点决定管理模式41.3利用RFID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必要性5二系统简介与先进性62.1RFID 系统简介62.2系统先进性6三RFID资产管理总体方案73.1系统概述73.2项目建设目标73.3拓扑架构设计83.4应用结构设计93.5采集服务〔RFID中件间〕10四机柜级资产监控方案124.1机柜内部组成124.2实现功能13五RFID出入监控系统135.1系统组成135.2实现功能15六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简介166.1机房3D展示16模拟3D实景展示16资产定位功能19报警实时显示206.2资产登记与信息管理216.3资产与RFID关联226.4资产日常管理236.5维保管理236.6资产台账报表236.7资产盘点巡检256.8子系统接口方案设计26采集服务接口26手持终端接口26七系统方案必要条件277.1约束要素277.2硬件与网络环境277.3软件环境27八业界成功案例分析288.1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电网288.2大连银行298.3万达集团308.4某搜索引擎公司308.5华夏银行318.6中国石油318.7湖南电信研究院32一 项目可行性分析1.1 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面临资产管理严峻挑战信息爆炸式地增长使得传统的数据中心阻碍了业务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数据中心面临着能源成本攀升、能源供应受限、空间不足等等严峻考验,这些造成了业务发展的瓶颈.数据中心能耗的迅猛增长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妥善解决IT资产、能耗问题成为企业关心的最关键问题之一.人们亟需升级现有的数据中心或者新的数据中心来实现业务的高速增长.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服务器应用效率.随着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越来越复杂,IT设备的管理变得越来越让管理者担忧.从管理预算、管理人员的角度,以与短期效益和长期投资之间需要平衡的角度看,IT管理者需要更加智能的手段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解决办法并非购买更多的服务器,数据中心需要的是在原来拥有大量的服务器基础上,增加其灵活性与使用率,而不是永无休止的采购服务器.1.2 数据中心运维特点决定管理模式随着云计算的崛起,数据中心利用系统架构技术把成千上万台服务器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能力.云计算的特点决定了数据中心的特点:l 一是超大规模,包括机器的数量、用户的数量和并发任务的数量;l 二是资源整合,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资源能集合起来做一件事情,比如存储大量数据,或者处理一个大型任务;l 三是灵活与快速交付,大规模的服务器资源能进行灵活的调配,按应用需求分解成若干个虚拟的资源池,快速地支持大量的并发请求或作业.随着大型数据中心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面临高度智能化的管理需求以与能耗管理的需求.数据中心的管理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Ø 实现资源整合、集中化管理无论是出于I T成本过高、复杂性过大,还是资源利用率过低等各种原因,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尝试将I T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化管理,首选的就是通过数据中心的整合,简化IT、实现降低运营成本、集中化管理、提高安全性能等目标.Ø 虚拟化虚拟化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虚拟化实现集中并共享IT资源,可以优化资源的利用,在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的同时,进而实现按需供应.虽然虚拟化应用能够给数据中心带来高效低能耗,但相应带来的是更复杂的管理问题——用户部署虚拟化的初衷,往往是希望借此来控制物理服务器的快速增长,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出虚拟服务器蔓延的问题.因此在企业数据中心内如何实现对物理和虚拟设备的统一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3 利用RFID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个数据中心行业急需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来支撑数据中心高效运行.对很多企业来说,业务部门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对数据中心挑战很大,增加数据中心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资源共享率,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业务需求,是大多数企业对于其数据中心的下一步期望.预计未来几年数据中心对自动化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快速向全面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沃科合众数据中心IT资产解决方案可以给客户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手段,实现:Ø 通过赋予给每个资产的唯一ID,准确管理资产的数量和属性,以与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杜绝不明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Ø 通过对数据中心设备的位置监控、状态监控,让用户更全面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准确掌握资源状况,杜绝不明资产,降低事故隐患;n 减少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与空间利用率;n 大幅减少运维人员的非技术性工作,把运维资源从繁琐的盘点、抄录数据等中解放出来,使宝贵的IT技术资源能够投入到更有效的工作中.同时,数据中心的基础环境也非常有利于应用RFID技术,因为通常的数据中心都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里高密度地集中放置昂贵的设备,且温湿度等基础环境均非常的良好,这种环境可以降低部署RFID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二 系统简介与先进性2.1 RFID 系统简介RFID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由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组成,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之间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其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系统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处理.该技术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抗污染、效率高〔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信息量大的特点.图表 1 RFID系统构成利用RFID的上述原理和特点,对机柜与其内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装RFID电子标签,机房出入口与机柜内部安装RFID识别设备,再结合数据中心资产实时监控平台,实现资产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具体体现为设备所在位置实时查询,设备移动跟踪记录,报警;设备的管理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建立一套先进的、规范的、优化的管理机制.2.2 系统先进性1) 适应多层次、多级次、跨地域的行业性、单位性用户使用----系统提供了集权管理、集中监控和分布式管理等多种模式的单位性运用.数据中心总控人员既可以实时了解下属各机构的资产分布状况,又可以实时监控各机构的资产运维情况,全面掌控客观、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建立并完善预警系统,杜绝资产流失.2) 针对数据中心特点,精细管理到单台设备----系统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特性建立资产属性信息表,通过登记标准化的资产信息可以非常方便的帮助数据中心掌握资产状况,理清归属关系,运维系统,为资产建立起全面的动态化电子台账.3) 资源平衡、优化配置----数据中心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各分属机构或业务的IT设备资源使用状况,通过资产调拨功能,将富余的设备资源调拨到紧缺的机构使用,实现组织内部的资源平衡和余缺调剂.4) 过程控制、动态监控----总控中心可实时地监控分属机房的IT设备资源使用情况,随时查询分属机房的资产报表,并对其业务处理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监控.5) 决策分析、预算控制----管理部门通过动态掌握IT设备的分布使用情况,为公司的年度或季度提供更加合理的预算,从而更加有效盘活资产,合理利用资源.6) 流程化管理,明确到人----资产管理具有信息量大,涉与岗位、人员众多的特点,通过对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的信息收集,真正实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系统提供了资产在日常过程中经历的资产申请、分配、变更、维护到处置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记录,每个管理环节都引进了流程控制的理念,通过对流程的管理不仅可以实现资产管理从定量到定制的根本性转变,而且还可以使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更加制度化、流程化.三 RFID资产管理总体方案3.1 系统概述公司自主开发的RFID资产管理系统,切实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物联网技术作为认证方式,以RFID系统和手持设备作为管理工具,追踪整个IT资产生命周期状态,最终提供决策支持的管理解决方案RFID数据中心资产管理是数据中心资产管理需求与自动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完美体现.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业务需求,快速向全面"智能化、自动化数据中心管理"的方向发展,从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高效方便、舒适安全的机房环境.通过智能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机房管理人员的繁复工作量,确保机房的长期稳定运行.3.2 项目建设目标IT资产管理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IT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是优化企业计算机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实现对计算机资源〔软件、硬件和网络资源〕动态、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将设备建立RFID电子标签唯一标识,建立起准确可靠的全面设备资源档案库,为数据中心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完善并优化管理与操作流程,让所有作业有序可循,减少法规遵从风险.- 实现资产出入机房、出入机柜自动记录,无需人工手动作业记录,确保IT管理员时刻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产信息.既可减轻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又可避免资产的遗失与侵占.- 建立安全报警机制,在资产非法机房间、机柜间移动时自动提示工作人员,保障机房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杜绝资产不明去向问题.- 实时自动监控盘点设备,大幅减少运维人员的非技术性工作,把运维资源从繁琐的盘点、抄录数据等中解放出来,使宝贵的IT技术资源能够投入到更有效的工作中- 提供全面的资产报表台账数据,动态合理利用资源,为资产采购与分配提供决策支持,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产使用率.3.3 拓扑架构设计RFID数据中心资产实时监控平台,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各地点机房模块的数据都由中心主机负责监控.监控主机除了汇聚RFID采集数据外,还统一管理用户、权限、节点、机房、设备等信息,并统一设置报警策略.各监控节点之间,数据传输都采用基于IP 的方案;整个监控平台采用可跨平台部署的Java平台技术体系实现;系统设计为纯B/S 结构,以方便部署和使用;机房与库房在统一业务平台上监控,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系统由RFID资产监控单元、计算机、服务器、RFID中间件〔数据采集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下图是系统的整体架构:图表 2系统总体架构3.4 应用结构设计系统分为RFID电子标签、RFID识别系统、数据采集服务器和中心监控软件四部分.电子标签作为资产信息的唯一载体,通过安装在库房门口的RFID识别系统来识别资产设备信息,采据采集服务〔中间件〕对识读的RFID标签信息进行数据优化筛选,并上传至中心监控平台.反之,数据采集服务器接收监控平台传来的命令,可控制RFID识别系统的工作状态与IO输出状态.图表 3应用结构图总体架构采用四层体系结构,将用户界面表现、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存取以与现场设备监控完全分离.整个架构非常灵活,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和分布特征.1) 用户界面表现层:采用表单化的界面组态技术,支持B/S结构的客户端访问;2) 应用层〔业务逻辑处理层〕:采用应用服务器的方式提供业务逻辑服务功能,可实现分布式运算、负载均衡,可以适应超大规模的应用.提供基于插件机制的服务架构体系,系统也可以随时通过增加新的应用服务器的方式对业务逻辑进行扩充;3) 数据层:提供各种复杂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与事件、通用关系型数据等等,具备高性能、大数据量的访问能力,具备简单、灵活、方便、统一开放的数据存取接口,方便系统的扩充和升级;4) 设备层:也就是现场监控层,实现对各种设备、子系统的监控集成功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