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庐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88811842
  • 上传时间:2022-05-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9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庐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 内容摘要庐山作为江西乃至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人近年来庐山结合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并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成就本文通过对庐山旅游资源的分析也通过与国内外同类同级别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比较就其深度开发的战略、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探讨结合庐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适应相应的进一步开发从而达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深度挖掘庐山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庐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开发建议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地旅游一直以来很受大众的欢迎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能增强体制锻炼身体庐山作为历史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深度开发的潜力…… 一、 庐山简介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九江市南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古称“匡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庐山是断块山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势雄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每年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避暑 二、庐山的旅游资源 庐山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自然景观有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庐山瀑布、仙人洞等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 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 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

      三、庐山旅游发展的不足 庐山同国内外同类同级别的旅游目的地比较起来差距仍然较大庐山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旅游文化开发范围不广、力度不够、开发方式粗放、效益不明显庐山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在旅游资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优势但庐山并没有深层次发崛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外化现有的“发掘”也停留在静态的展示上此外没有针对性的对六大要素进行配套的开发如开发饮食文化、茶文化、娱乐文化等以致旅游者不能完整地了解庐山的文化特色甚至使一些游客产生“庐山可看的不很多”的错觉总体上说目前的开发并未使庐山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不利于庐山旅游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主题产品显得老化品种比较单调庐山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形成产品的不多进入市场的更少由于缺乏对庐山本地文化和客源地文化特点和旅游需求的深入研究旅游拳头产品和旅游精品开发建设层次不深力度不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大表现在主体产品仍是风景观光型的一日或二日游文化旅游还未形成经常性的旅游项目主要旅游景点游览内容少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留不住客人且重游率低而且观光型产品对自然气候的依赖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市场经济风浪的抗击能力弱。

      3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较低由于庐山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文化和科学内涵发掘不够缺少高品位的旅游拳头产品以致有一半的游客是一日观光游客人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多购物环境及条件不够配套原有旅游设施和饭店设施较为老化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欠缺以致旅游者在山上花费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4市场开发和促销力度不够市场拓展大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的产品推销上对市场营销研究不够缺乏旅游目的地整体文化形象设计以及文化口号的策划和文化形象的传播没有形成整体的营销方案文化营销的意识和技巧不强旅游促销宣传过于分散形式不多范围不广动作不大没有在海内外客源市场不断强化旅游形象 因此客源市场开发很难有较大的突破继续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难以实现 5旅游资源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作为世界遗产庐山的旅游开发必须实现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双赢”的目标由于没有科学的旅游管理容量在开发建设中大量扩展旅馆呈现出一定城镇化建设的倾向有些摩崖石刻粗制滥造内容与景点特色结合不紧密有些多国别墅群陈旧修复不及时重要的旅游档案如地质旅游、生态旅游、儒家书院、宗教、多国别墅、名人学士等档案均有待于建立和健全。

      6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和权威有待增强旅游投诉等问题需要更及时、有效地处理旅游目的地投资经营模式传统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单一庐山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也相对偏低旅游开发的人力资源保障有待加强四、庐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 庐山的旅游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庐山丰富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便利的交通、良好的知名度和有利的区域经济条件等开发又是而言庐山旅游文化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与它的资源又是甚不相称因此为了做大做强庐山的旅游产业必须对它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必须对深度开发的战略、原则和策略等进行研究以提高深度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通过对庐山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庐山的气候、文化、地理水文和建筑四个方面的特色进行深度开发 一深度开发气候旅游资源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兼具山地气候的特点气象万千气候宜人有变幻莫测的云海、飞流直下的瀑布、银装 素裹的雪景形成了气温适中、湿度适宜、气象景观丰富的特点鉴于庐山的气候资源的特点  1、避暑胜地的开发盛夏时长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阳湖盆地一片热浪庐山虽然处于这片夏热中心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

      庐山夏季平均气温比山下的九江低7度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山顶气温比九江低10度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把避暑游开发成庐山的旅游特色每年6月至10月宣传避暑的好处以吸引游客 2、气候物品的推广庐山云雾茶被列为全国十大茶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石耳、石蛙也是生长在南方丘陵山区的名贵产品如每年举办一 个庐山特产推荐会把庐山的产品送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包装产品让其更具地方特色以此增加游客的购买欲望 3、体育旅游开发庐山的山险、水多、水急可以作为很好的体育场所如当今非常盛行的攀岩、漂流等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承办相关赛事积极与其他机构接触把体育旅游作为庐山的一大特色旅游冬季的滑雪更是江南旅游爱好者以及体育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项目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新中国成立 前就是国民党的夏都后来作为国家领导人避暑的胜地不论是古代文人墨客还是现代政治要人都对庐山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文学艺术欣赏旅游庐山是一座古今中外的文化名山其中占据酷闪文化内涵的主要部分的是庐山的艺术文化从古至今登临庐山的历史文人人数之多、所留作品数量之巨、艺术水平之高、文化影响之大使庐山无愧于中国第一大文化名山的称号。

      可以开展庐山诗词书法绘画艺术研讨游如诗词创作地域或内筒描绘的景点或 景色、摩崖石刻、文人或书法家故居、毛主席诗碑园、白居易草堂、陶渊明故居等都可以大力开发 2、《庐山恋》电影专线游1980 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电影《庐山恋》以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爱情风光片而闻名全国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旅游效应利用媒体宣传这部电影的价值发掘影片中爱国主题对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的市场价值非同凡响 3、红色旅游庐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红色景区景点 40余处、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5 处如美庐别墅、庐山图书馆、好汉坡、仙人洞谈判台、庐山会议旧址、周恩来纪念馆等庐山旅游可以与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红歌会结合起来并与井冈山合作共同开发专属的江西红色旅游路线 4、庐山别墅群的旅游庐山现有大大小小的别墅 1000 多栋这许多精致美观的 建筑物有世界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把别墅开发成旅游景点如美庐别墅把小别墅开发成山中宾馆供游人休息 三媒体作用的开发当今媒体宣传、广告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广告力度的大小、规模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地区的知名度利用媒体这个有利的杠杆把庐山旅游推向新的高峰。

      四联谊把庐山作为区域旅游的中心与附近的龙虎山、武夷山、三清山结合开辟新的南方四大名山每年举办文化节与旅游节及相关的活动把旅游开发达到另一个深度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陶犁. 旅游地理学. 科学出版社 3.徐淑梅. 庐山旅游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 4.代莹、曾克峰. 庐山近代别墅群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