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ppt
124页第四章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二节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价值论及其价值劳动价值论及其价值•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质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第一节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原原 始始社社 会会奴奴 隶隶社社 会会封封 建建社社 会会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出现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动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同的劳动者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就是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正确认识商品要准确把握三个概念:正确认识商品要准确把握三个概念:使使用用价价值值价价值值交交换换价价值值(二)商品的二因素和(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商品品二二因因素素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价价 值值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物品能够满足人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性,是商品的的自自然属性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劳动,是商品的社社会属性会属性充饥充饥阅览阅览拍照拍照观看观看 商品的使用价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凝结凝结价值就是体力、脑力耗费价值就是体力、脑力耗费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交交 换换体力体力脑力脑力耗费耗费共同的质共同的质凝结着人类劳动凝结着人类劳动价价 值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 •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者不可兼得 •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物质财富)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价值物质财富)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生产要素和劳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生产要素和劳动的结合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动的结合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财富)它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品的价值(抽象财富)它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抽象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劳劳动动二二重重性性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同质不同质不同质不同质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相同质相同质相同质相同质价值价值价值价值特定具体形式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商品品商商品品二二因因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劳动劳动时间时间价值量价值量劳动量劳动量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成正比关系(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不是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决定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动时间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甲甲乙乙丙丙8 8小小时时1010小小时时1212小小时时1010小小时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多盈利正常补偿正常补偿亏损亏损甲甲乙乙丙丙8 8小小时时1010小小时时1212小小时时1010小小时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多盈利多盈利正常补偿正常补偿亏损亏损2.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力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例,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例,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4件件/ /小时小时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件(件/ /小时)小时)商品价值商品价值总量(小时)总量(小时)单位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小时)价值量(小时) 4 11/4811/8211/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3.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马克思:马克思: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个商品表现出来•第一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等价形式第二阶段 扩大价值形式第二阶段 扩大价值形式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第四阶段 货币价值形式第四阶段 货币价值形式2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货币的作用 货币与商品的两极对立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求求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价值价值供=求供=求价格价格供供价格价格供供求求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 第三,可能导致资源在各个部门配置的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三、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私有制决定的具有私人性质的商品生产劳动 社会劳动: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属于社会总劳动一部分的具有社会性质的商品生产劳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商品品经经济济产产生生条条件件社会社会分工分工私有私有制制劳动是生产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私人劳动矛矛盾盾交换交换成功成功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2.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是主要表现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交换中的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交换的完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莫定了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优秀成果优秀成果——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缺陷缺陷——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2.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所有制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奴奴奴奴 隶隶隶隶社社社社 会会会会封封封封 建建建建社社社社 会会会会原原原原 始始始始社社社社 会会会会资资资资 本本本本主主主主 义义义义社社社社 会会会会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是:商人、商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三)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商品,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但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又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费用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一是维持工一是维持工人的生存所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费用需要的费用三是培养工人三是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练费用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商品:一一般般商品商品苹果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价值也,价值也 ;; 布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价值,价值 .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价值的特殊性消失消失消失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转移到衣服上不不仅仅能能创创造造价价值值,,而而且且能能创创造造出出比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 ((2)而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而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够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能够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三、资本主义所有制(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为维护经济利益上所有制关系,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规定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系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生产资料被谁占有 劳动者人身 成果被谁占有 奴隶社会 奴隶主 被完全占有 奴隶主 封建社会 地主 对地主人身依附 地主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 有人身自由,自由得一无所有 资本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攫取剩余价值 一般一般商品商品生产生产过程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购买购买10斤棉花,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元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货币表现为 2元元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 货币表现为货币表现为 3元元 ______________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 15元元 假定工人在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棉纱的价值(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价值) 12元元 工人在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 3元元 ________ 棉纱的价值就是棉纱的价值就是 15元元 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
资本家剥削所需要的时间以上,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就在这里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6小时增加到的秘密就在这里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6小时增加到12小时,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3元小时,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3元 购买购买20斤棉花,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0元元 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货币表现为4元元 初垫支初垫支27元元 工人工人12小时创造的新价值,货币表现为小时创造的新价值,货币表现为6元元 棉纱的价值棉纱的价值 =30元元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创造创造m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剩余劳动 一定点一定点 补偿劳动力价值补偿劳动力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必要劳动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形成过程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购买购买购买购买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厂房厂房机器设备机器设备原材料原材料劳动力劳动力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原有价值原有价值 ,,价值量价值量f f k k 使使 原原 有有 价价 值值 f f ,,能产生能产生f f k k转移转移没有变化没有变化 增殖增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3)划分意义)划分意义 ①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和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雇佣工人的剩余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劳动 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无偿占有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无偿占有m ②②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供了科学依据 剥削率:剩余价值率剥削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表它反映的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表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又称剥削率又称剥削率 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m m’=m/v=m/v 或或m m’=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已知: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用了已知: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用了80008000元,购买元,购买A A花了花了20002000元,工人一天工作元,工人一天工作8 8小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2 2小时 请计算:剩余价值率请计算:剩余价值率解:解:c=8000c=8000元,元,v=2000v=2000元元 M M’=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 /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8-28-2))/ 2=3=300%/ 2=3=300%(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048必要劳动时间4 4 剩余劳动时间6 62 2410工作日(10小时)m' = 6 6小时小时 = 150%4 4小时小时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例如:将工作日由8小时延长到10小时m' = 4 4小时小时 = 100%4 4小时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 41860年年5月月4日美国日美国芝加哥秣市广场芝加哥秣市广场 1919世纪世纪80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年代,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10小时,每天工作小时,每天工作1212至至1515小时的现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24小时 18861886年年5 5月月1 1日,美国有近日,美国有近50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取8 8小时工作日的罢工小时工作日的罢工工 作 日((8 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 = 4 4小时小时 = 100%4 4小时小时m' = 6 6小时小时 = 300%2 2小时小时048必要劳必要劳动时间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6 62 2工作日(工作日(8 8小时)小时)2.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采用先进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额外价值所获得的额外价值社会价值社会价值 个别价值个别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三)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定义: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将导致三个后果: ((1)两极分化)两极分化 ((2)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定义:定义: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定义: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示例示例 已知某资本家工厂:已知某资本家工厂:m’=100% 第一次预付第一次预付10000::8000c+2000v ;; 获获m=m’* v=2000,资本家共有,资本家共有 8000c+2000v+2000m=12000W; 假设第二次预付假设第二次预付11000::8800C+2200V ; 获获m=m’*v=2200,资本家共有资本家共有 8800C+2200V+2200m=13200w; 第三次预付第三次预付12000::9600c+2400V 此即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此即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思考题? 扩大再生产过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用于追加的那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资本来自于哪部分资本来自于哪里?里?4、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资本技术构成 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数量之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就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间的比例就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 从价值上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从价值上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即值构成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即c::v追求剩余价值追求剩余价值 改进技术改进技术 C C的比重的比重愈来愈大愈来愈大 V V的比重的比重愈来愈小愈来愈小 资本资本有机有机构成(构成(C:VC:V))不断不断提高提高5、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的供给超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资本积累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相对减少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6、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继续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继续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导致两极分化导致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的积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资本主义的积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1、资本循环、资本循环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销售销售阶段阶段为生产剩余价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生产剩余价值价值实现剩余实现剩余价值价值货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商品资本购买购买阶段阶段生产生产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公式公式 职能形式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职能作用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购买购买- -生产生产- -销售销售流通过程流通过程和和生产过生产过程程的统一的统一GWPmA…PW´…G´ 货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运动的两个条件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运动的两个条件空间上并存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式中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定义: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是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2、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周转次数周转次数(n) =(n) =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U)(U)周转时间周转时间(u)(u)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的周转速度=周转时间周转时间周转次数周转次数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的构成固定资本固定资本 价值逐次转移的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流动资本 价值一次转移和通过一次生产过程全部收回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生生产产资资本本生产生产资料资料劳动劳动力力厂房、机器等厂房、机器等 价值逐价值逐次转移次转移 固定固定资本资本原料、燃料等原料、燃料等价值一价值一次转移次转移 流动流动资本资本工资工资一次一次收回收回 固定资本周转慢固定资本周转慢多年一次多年一次流动资本周转快流动资本周转快一年多次一年多次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快慢比较目目的的内内容容依依据据两种资本划分的区别与联系两种资本划分的区别与联系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流动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价值周转方式原材料原材料----劳动力劳动力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流动资本流动资本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研究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研究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研究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研究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机器等机器等 -- --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 vv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vv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中所占的比重中所占的比重中所占的比重 均成正比均成正比均成正比均成正比与固定资本所占比重成反比与固定资本所占比重成反比与固定资本所占比重成反比与固定资本所占比重成反比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成正比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国家一年内由物质是国家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生产部门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产品总和,价值为社会总产值质产品总和,价值为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构成价值构成c+v+mc+v+m实物构成实物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消费资料社社会会总总产产品品价值补偿价值补偿实物替换实物替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实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形式实现价值现价值( (卖的出去卖的出去卖的出去卖的出去) ) ) )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后,如何再购买货币后,如何再购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买买买买的回来的回来的回来的回来) ) ) )不变资本不变资本( c ( c ) )价值价值构成构成可变资本可变资本( v ( v )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 m( m ) )生产生产资料资料生活生活资料资料物质物质构成构成生产生产生产生产资料的第资料的第一部类一部类生产生活生产生活资料的第资料的第二部类二部类(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1、资本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工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资本主义工资的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按劳动时间支付工资计件工资:按完成的数量与工作量支付工资 在劳动生产率比实际工资提高更快在劳动生产率比实际工资提高更快的条件下,意味着的条件下,意味着M M’的提高和工人被剥的提高和工人被剥削程度的加重削程度的加重2 2、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利润 w = k + p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所谓利润率即是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所谓利润率即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的比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的比率以以P P’代表利润率,代表利润率, c + vc + v代表预付资本,代表预付资本,其表达公式为:其表达公式为:P P’= m= m在形式上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在形式上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主义的剥削关系 举一个例子就非常清晰了:举一个例子就非常清晰了: 资本家用资本家用1 1万元的资本,购买生产资料万元的资本,购买生产资料80008000元;购买劳动力元;购买劳动力20002000元。
产生的剩余价元产生的剩余价值是值是20002000元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2000/2000*100%=100%=2000/2000*100%=100% 而利润率而利润率=2000/=2000/((2000+80002000+8000))* *100%=20100%=20% 所以马克思这样说:所以马克思这样说:“剩余价值,作为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平均平均p p和平均和平均p p’ 平均P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各部门间原本不同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通过资本在部门之间转移的方式形成的 平均p’= ∑m//∑C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C:v c:v:m(p) p/(c+v)甲资本 7:3 7:3:3 30%乙资本 8:2 8:2:2 20%丙资本 9:1 9:1:1 10%剩余价值的分割剩余价值的分割w=c+v+m 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 m剩余价值w = k + p (k=c+v)代表成本价格 p为利润这样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
m’=m/vp’=m/c+v平均p’= ∑m/∑C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条件就是资本在部门间的自由转移结果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第一,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一,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第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第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第三,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第三,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第四,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第四,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相对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段性决定的危危机机萧萧条条复复苏苏高高涨涨危机阶段危机阶段生产下降生产下降 萧条阶段萧条阶段经济停滞经济停滞复苏阶段复苏阶段经济恢复经济恢复高涨阶段高涨阶段经济繁荣经济繁荣经经济济危危机机的的周周期期性性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资产阶级行使政治统治不可调和的产物,是资产阶级行使政治统治的工具。
的工具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职能: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也分为以对内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也分为以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外两个基本方面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保护国家安全及利益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保护国家安全及利益性质: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是为了捍卫新生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是为了捍卫新生资产阶级利益在同封建制度的强烈阶级斗争中建立起来利益在同封建制度的强烈阶级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标志着人类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仍然是的,标志着人类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仍然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对人民群众进行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 (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1、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是针对封建专制的国家制度提出来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大多数人的统治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主义的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的独立的主权国家 (2)法制 资本主义法制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在一起的宪法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资本主义宪法四个原则:一是私有制原则;二是“主权在民”;三是分权制衡原则;四是人权原则;(3)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就是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相互之间的制衡(4)选举制 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5)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控制议会;制定方针、政策;控制选举;控制社会团体和舆论都有重要作用2、性质、性质第一是历史进步性第一是历史进步性 一是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和取代一是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和取代小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中,保护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小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中,保护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是突出了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人、尊重人,使得人二是突出了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人、尊重人,使得人民群众有比封建社会里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调动了人们民群众有比封建社会里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调动了人们生产劳动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从而历史的促进了人生产劳动和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历史的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第二是历史局限性第二是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民主是金钱操纵和精英统治下的民主一是民主是金钱操纵和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二是政党制度有虚伪和欺骗性二是政党制度有虚伪和欺骗性 三是法律是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三是法律是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观念的总和 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些思想理论和观念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之后由统治阶级在以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和观念的基础上自觉地建立起来的。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二)(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的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的进步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的进步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没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没落对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态度对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态度•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应该认真学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应该认真学习、参考借鉴习、参考借鉴•对于体现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偏狭自私的对于体现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偏狭自私的人生价值观等应坚决批判否定人生价值观等应坚决批判否定阅读文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江泽民:《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发言》,《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9月8日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8.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