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小学生研究_2.docx
7页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小学生研究 3.2 20世纪70-8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学生呈现出松散合作的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中学生参观高校图书馆并接受书目指导(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2)高校图书馆为学业优异的中学生提供书目指导和借阅权;(3)高校图书馆、中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三方合作3.2.1 中学生参观高校图书馆并接受书目指导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学生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中学教师或图书馆员组织本校学生去高校图书馆参观,并由高校馆员对学生进行书目指导例如: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制定了鼓励高中生去该校图书馆参观的政策中学教师带学生去参观前,先布置研究任务学生到馆后先观看介绍图书馆的幻灯片,然后负责书目指导的馆员教学生如何获取馆藏资源接下来学生被分成小组由馆员带领实地参观图书馆师生在熟悉图书馆布局和馆藏之后,开始查阅与研究任务相关的馆藏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开展研究的能力,也能增进中学教师与高校图书馆员之间的联系[67]3.2.2 高校图书馆为学业优异的中学生提供书目指导和借阅权1979年,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分校的图书馆员与该地区公立中小学的图书馆员、教师等进行了半天的座谈,集中讨论了中小学和高校之间的合作。
这次座谈会直接促成了一项天才儿童项目,即艾肯地区的每个中学可以选拔12名优秀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图书馆项目这些学生可以参观高校图书馆,学习如何查找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并获得借阅权[68]20世纪80年代中期,田纳西大学图书馆与诺克斯维尔地区15所高中开展了合作项目该馆鼓励教师带领高中生来馆接受常规的书目指导此外,该馆还允许中学教师和学习AP课程(大学预修课程)的高中生免费办理借阅证虽然高中生的借阅量比较大,但其所借图书并不一定与大学生所需图书相重合但高中生来馆借书也造成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准时归还图书、来馆导致交通拥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馆通过与中学图书馆员合作,利用文献传递系统将学生所需图书送到其所在中学的图书馆[69]3.2.3 高校图书馆、中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三方合作20世纪70年代,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附近高校社区内的太平洋大学、中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三方合作为用户提供馆际互借服务这三方的图书馆员交换采购清单,并协调某些学科的馆藏资源建设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使高中生能够借阅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也方便高校儿童文学专业的学生从中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获取儿童文学类图书[71]此外,三方还合作为高中生开展书目指导。
例如:俄克拉荷马州奇克谢公共图书馆、奇克谢高中图书馆、俄克拉荷马文理大学图书馆三方合作开展“奇克谢书目指导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图书馆员通过播放幻灯片和发放手册,为高中生和社区居民开展书目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奇克谢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他们更有效地使用图书馆[71]3.3 20世纪90年代至今1998年,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提出,信息素养可以被简单定义为有效确定、查找、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员、教师、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的职业生涯中所关注的问题[72]2002年,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成立,并开发了“21世纪学习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将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列为“21世纪学生培养目标”[73]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高校图书馆和中学的合作呈现出一些具有时代性的特点:(1)传统的书目指导向信息素养教育过渡;(2)开展数字素养教育;(3)探索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能力测评;(4)有限制地给予高中生借阅权。
3.3.1 传统的书目指导向信息素养教育过渡随着互联网和其它电脑网络融入到不同教育层次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信息素养标准和指南被制定出来图书馆员和教师按照这些标准和指南修改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本质、角色、用途从1994年起,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图书馆开始一项名为“中学延伸服务”的信息素养教育项目到1997年,该馆已经为来自大约25所合作中学的3500多名师生和图书馆员开展了立足于研究过程并能亲自动手实践的信息素养教育培训1998年春天,该馆馆员被邀请到常青高中,为12年级的高中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这些学生在AP文学课上学习了很多英美文学作品,需要完成一篇正式的研究论文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波尔得分校馆员设计了时长95分钟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将信息素养的概念和现有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中[74]3.3.2 开展数字素养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利用互联网合作开展项目、写博客、分享文件、玩互动游戏、听音乐、看视频、建立网站等然而,由于技术有限和培训缺失,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有便利的途径参与其中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开展延伸服务项目,帮助那些边缘化的年轻人掌握相关技能。
例如: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开展“合作跨越数字鸿沟项目”(Partnering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为初中生进行信息素养以及数字素养技能培训从2001年起,该项目邀请克利夫兰艺术学校7年级初中生来馆学习课程包括:网络文化及习俗、网络用语、信息评价、信息分享、网络安全、多媒体基本技能、网页设计等内容连接未来项目”(Future Connections@KSL)是帮助高中生迈向大学或职场的培训项目该馆馆员和该校教工志愿者指导高中生学习多种技术,如:数字故事、写剧本、访谈、视频创作、DVD制作等2007年,学生们利用所学技能制作了关于摇滚乐名人堂、1995年亚特兰大勇士队夺冠、克利夫兰动物园、克利夫兰民权骚乱的视频[75]3.3.3 探索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素养能力测评美国一些中学由于预算经费有限或者地处乡村不靠近大学,很难实现学生到大学图书馆参观并接受信息素养教育这一目标肯特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员尝试使用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他们建立名为“过渡到大学:帮助学生成功”(Transitioning to College: Helping Students Succeed)的网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图书馆的特点,并减轻学生初到大学校园的焦虑感。
该馆馆员和一些中学图书馆员共同合作,制作视频课程课程分为五部分:(1)欢迎来到大学图书馆;(2)谈论数据库;(3)成功开展研究的点点滴滴;(4)获取帮助;(5)大学:该期待什么而且,肯特州立大学的馆员还开发了测量中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工具TRAILS(Tool for Real-time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中学图书馆员可以在TRAILS网站注册测试账号,然后选择测试年级和类型等进行测试和评价,获取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测试报告[76]3.3.4 有限制地给予高中生借阅权北美公立高校图书馆乐于给予社区居民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例如:借阅权,并将此举视为与社区居民建立友好关系以及为学校募集资金的工具[77]而中学生是社区居民的重要构成群体在美国,主要是公立高校图书馆给予高中生借阅权,极少数私立高校图书馆也参与其中例如:美国常春藤联盟八所私立高校中仅有达特茅斯学院允许高中生到馆借书[78]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给予高中生借阅权,但是会对有效期、续借权限、费用等加以限制第一种方式是推荐制度高中生首先要获得所在学校校长或图书馆员的书面签字许可,然后去高校图书馆办理借书卡。
如果发生图书丢失或产生逾期罚款,签字者需对此负责例如:威斯康星大学(公立)白水分校安德森图书馆规定,高中生借书需要提供所在中学图书馆员的信件,证明中学图书馆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享有一次性借书的权利,最多借5本,不能续借[79]第二种方式是父母或监护人担保借书如果学生的借书行为产生罚金,父母或监护人需对此负责例如:阿肯色大学(公立)图书馆为高中生办理借书卡时,办卡人需要先填写申请表,内容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电子邮箱、所属中学校名、父母签名等每年交费15美元,每次最多借10本,借期4周,最多可续借2次[80]4 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小学生发展历程有关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小学生的文献数量非常少,其内容侧重于阅读活动阅读可以促进儿童八个方面的发育:包括身体、智力、语言、情感、个性、社交、道德、精神[81]2007年,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员协会(AASL)发布“21世纪学习者标准”(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该标准指出,学习者应利用技能、资源和工具达到五个目的,其中第一个目的就是“探究、批判性思考并获得知识”,而在具体细则1.1.6中提到“阅读、观看、聆听以任何载体(例如:文本、画面、多媒体、数字化)呈现的信息,以做出推理和获取含义”[82]。
换言之,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以阅读能力作为基础,如果一个人因为缺乏阅读能力而无法获取信息,那么就更谈不上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20世纪90年代,北德克萨斯大学参考咨询馆员和公共图书馆负责青少年服务的馆员发起一项读书活动,50多个8-12岁的儿童参加每月一次的读书讨论聚会聚会活动包括:讨论图书、现场采访图书作者、社区志愿者演讲等[83]2005年,佛罗里达大学盖恩斯维尔分校图书馆员为小学6年级的学生组织了阅读俱乐部,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活动,由馆员为学生朗读获奖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开展读书讨论活动[84]2006年以来,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图书馆为该校幼儿园儿童开展每月一次的讲故事活动,并且还举办由家庭参加的文化活动例如:2007年春天,为营造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该校图书馆员和“阅读伴侣项目”(the Reading Partners Program)⑧共同举办了纪念苏斯博士《戴高帽子的猫》诞辰50周年派对活动该派对邀请了参加“阅读伴侣项目”的幼儿园至小学5年级的学生以及他们的阅读伴侣此外,奥克莱尔社区的学生、有孩子的教职工、公众都可以出席派对活动包括:放映苏斯博士动画片、苏斯博士宾果游戏、图书馆寻宝游戏等[85]。
此外,一些美国高校图书馆利用本馆特色馆藏为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其中不乏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例如: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图书馆在秋季和春季学期每月举办一次儿童读书活动,由馆员为学龄儿童朗读以鸟类或其它动物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86]普林斯顿大学寇岑儿童图书馆开展“寇岑走进课堂”项目(Cotsen in the Classroom)该项目以本馆特色馆藏为依托,参照州一级和国家级的课程标准,为幼儿园到小学5年级的学生按年级设置不同的课程,然后派馆员走进普林斯顿大学周边小学和家庭学校的课堂授课,提升学生对特色馆藏和读书的兴趣[87]5 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小学生的深层原因5.1 美国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源于美国,在近百年的历史中,至少三次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说,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88]。
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