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学时教案-消化和吸收2.doc
5页南方医科大学教 案 — 学年 季学期所在单位 基 础 医 学 院 系、教研室 生理学 课程名称 生理学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职 称 教材名称 《生理学》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生理学课次编号2授课日期授课年级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内容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学时数2教学目的掌握胃运动的形式和胃排空的影响因素,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及消化期胃酸分泌的特点,了解胃内消化的过程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胃的分泌(胃液的成分、性质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重点、难点));胃的运动(容受性舒张(重点),蠕动、胃的排空(重点))复习思考题1、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2、什么叫容受性舒张?3、什么是胃的排空?有哪些影响因素?4、消化期胃酸分泌的特点有哪些?教材参考文献1、姚泰主编。
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 Tortora GJ, Grabowski SR. Principles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7rd ed,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New York, 19933. Vander, Sherman, Luciano. Human Physiology 8rd e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1教研室意见主任(教学组长):南方医科大学教案授课内容方法、手段、时间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的分泌(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1、物理性质:无色、酸性(pH 0.9-1.5),1.5-2.5L/日2、外分泌腺:贲门腺:粘液腺,分泌粘液;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由三种细胞构成:壁细胞、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幽门腺:分泌碱性粘液3、成分:(1)盐酸 ①盐酸排出量:基础0-5mmol/h;最大20-25 mmol/h②分泌细胞:壁细胞③分泌过程:A.H+来源于壁细胞浆内水的电离,由质子泵将H+转运至小管腔内B.Cl-由Cl-离子泵进入小管腔内C.OH-与H2CO3解离产生的H+结合;而HCO3-与血液中的Cl-进行交换。
④盐酸的作用:A.杀死细菌;B.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须的酸性环境;C.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D.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E.促进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2)胃蛋白酶原①分泌细胞:主细胞→酶原;两种释放方式:囊泡、颗粒②激活:盐酸、胃蛋白酶;最适pH为2,6以上变性③作用: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链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上,分解产物为月示和月东(3)粘液和碳酸氢盐①粘液的分泌A.分泌细胞: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腺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B.主要成分:糖蛋白C.动态平衡:分泌与分解平衡D.作用:形成凝胶500μM的凝胶层,有润滑作用②HCO3-的分泌: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少部分从组织间隙渗入胃内;分泌速率为H+的5%③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形成pH梯度,保护胃粘膜4、内因子分泌:壁细胞作用:与VB12结合,促进其吸收(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种类:(1)乙酰胆碱:迷走N末梢,M受体,阿托品阻断2)胃泌素: A.由胃窦(少量由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内的G细胞分泌 B.作用途径:血液循环(3)组胺: A.由固有膜中的肥大细胞分泌 B.通过局部弥散作用于壁细胞,受体为H2受体相互作用:增强作用;一种被抑制,也会影响另二种的作用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1)头期胃液分泌 A.由头部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B.中枢为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和大脑皮层等 C.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它一方面直接引起腺体分泌,另一方面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 D.头期胃液分泌的量和酸度都很高,胃蛋白酶的含量则尤其高。
头期胃液分泌量的大小与食欲有很大关系2)胃期胃液分泌: A.主要途径:①扩张刺激胃底和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此起胃腺分泌;②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③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开放型内分泌细胞):蛋白质的消化产物; B.胃期分泌的胃液酸度也很高,但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少(3)肠期胃液分泌 A.主要途径是通过食物与小肠粘膜接触时,有一种或几种激素(主要是胃泌素)释放,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 B.肠期胃液分泌的量不大,仅占进食后胃液分泌量的1/10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1)精神和情绪因素(2)消化道内三种因素的影响 A.盐酸:负反馈①直接作用于胃窦粘膜的G细胞,减少胃泌素释放②刺激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抑制胃泌素和胃液的分泌③在小肠粘膜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抑制胃泌素释放④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抑制胃的分泌 B.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产生肠抑胃素(可能包含抑胃肽、神经降压素等) C.高张溶液:小肠粘膜内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或通过小肠粘膜分泌的激素而起作用(3)前列腺素的作用:胃液分泌的负反馈抑制物;减少胃粘膜血流(4)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ECL细胞和壁细胞。
二、胃的运动头区:胃底和胃体的前部,贮存食物尾区:胃体的远端和胃窦,磨碎、混合、推进食物(一)胃的容受性舒张1、概念: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的这种活动,被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2、作用:容受和贮存食物二)胃的蠕动1、特点:起源于胃的中部,3次/分,1分达幽门2、过程:推送与反流3、生理意义: A.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发挥消化作用; B.搅拌和粉碎食物,并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三)胃的运动受基本电节律控制,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迷走、胃 泌 素、胃动素——促进交感、促胰液素、抑胃肽——抑制(四)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2、影响因素: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影响3、排空率的控制因素:(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A.胃内食物量:与食物量的平方概成正比 B.胃泌素的促进作用(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A.肠-胃反射:十二指肠的多种感受器,在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的作用下兴奋后,反射性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 B.十二指肠产生的激素: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肽)多媒体投影讲授30分钟10分钟15分钟5分钟4分钟4分钟2分钟10分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