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税评估指标及方法.ppt
49页税源的逻辑相关性分析(一)•税源分析四大指标: ——收入、增加值、利润和劳动者报酬•税收经济关系: ——增、消、营、企、个五大税种相关•四者之间核算关系特点 1.层层包容 2.确定的逻辑关系 3.不确定的相关关系税源的逻辑相关性分析(二)•逻辑关系:层层包容、诸因素影响 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金+营业盈余•相关性分析 指标: ——收入与增加值:进销价格的影响 ——增加值与利润:影响因素相对固定 分析: ——相关否、相关程度、如何相关 ——变化弹性:>1、<1、=1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一)计征特点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凭票征税、三个月认证期、留抵•生产季节性、周期性、出口特点•当月无法判定申报合理与否•只能事后分析、中长期分析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二)税源逻辑关系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① =收入×税率-中间投入×税率 =(收入-中间投入)×税率 =增加值×税率—假定税率相等—核心指标,增加值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三)增加值的口径•会计核算口径增加值=企业总产值-会计中间投入•税收核算口径增加值=企业销售产值-非税销售产值-允许抵扣投入 •启示:口径不一致——有会计增加值,未必有税收贡献——不能简单地用财务指标评价合理性所谓不能简单,就是不能以某一个月会计核算表面数据,说明有无税收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四)基本分析原则•注重年度分析,看淡月份分析;•给出定量分析结果,不作定性分析结论;•总结普遍规律,不纠缠个别问题。
基本分析思路•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以解析税收经济关系为核心•以数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分析框架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五)解析税收经济关系——逻辑关系之一找出第一组分析关系:税收贡献与增值率的关系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六)增加值构成分析——逻辑关系之二增加值=企业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性税金+营业盈余——增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集;——长期看,增加值是否大于零;——劳动者报酬,必不可少,增加值重要参考指标;重要组成部分必不可少部分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七)增加值构成分析——逻辑关系之三会计增加值=企业总产值-中间投入税收增加值=销售产值-非税销售产值-直接材料采集指标:企业总产值、销售产值、中间投入、直接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分析指标: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八)横向分析1.同业规律测算指标:增值率、材料消耗率、税负2.检验纳税人相同指标3.低于预警线,进入约谈、纳税评估程序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九)增加值情况分析——纵向相关性分析1.分析指标:销售收入、增加值2.样本量:至少12个月3.方法:——相关性检验——变化弹性测算——波动规律测算增值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十)增值税情况分析总结1.有无税:可税增加值>0或<02.有多少税:增加值×适用税率3.税源检验:•逻辑关系:报酬、折旧、盈利•同业规律测算:增值、消耗•纵向分析——相关性检验——变化弹性测算——波动规律测算消费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一)计征特点应纳税额=销售收入×适用税率……①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②应纳税额= ① + ② … … … … ……③•税目繁多,税基不统一,计征简单•计税收入可以与增值税建立联带控制消费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二)税源逻辑关系•税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数量:防范偷逃税的管理措施•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价•税收经济关系:税收与税源价值量的比例关系——税负、弹性•纳税能力估算:代表性税基•核心指标:销售收入;关联指标:产销量消费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三)基本分析原则•长短期分析并重;•价量关系结合;•总结规律辅助。
基本分析思路•第一步:说明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第二步:分析申报税源的真伪;•实现方法: ——建立与增值税的关联分析 ——应用指标逻辑关系和规律性消费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四)税收经济关系合理性•单一税目:比照税法适用税率(额);•多种税目:比照同业税负规律;分析税源真伪•建立增值税关联分析,增值税计税收入;•适用于增值税税源分析的方法,均适用;•开展同业规律的价量分析消费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五)消费税情况分析总结1.有无税:计税收入>0或<02.有多少税:计税收入×代表税率3.税源检验:•逻辑关系:价量、增值、盈利•同业测算:增值、消耗•纵向分析——相关性检验——变化弹性测算——波动规律测算营业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一)计征特点应纳税额=计税收入×适用税率……① •税目较多,税基统一,计征简单•口径差异:经营收入、计税收入•经营收入名目繁多,难以控制 ——消费要票,以票控税 ——消费不要票,无法控制,量很大营业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二)税源逻辑关系•口径差异:经营收入、计税收入•税源:经营收入•计税依据:计税收入•税收经济关系: ——税负1=税收/经营收入 ——税负2=税收/计税收入•纳税能力估算:代表性税基—经营收入•核心指标:经营收入营业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三)基本分析原则•长短期分析并重•两种收入关系结合•总结规律辅助基本分析思路•第一步:说明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第二步:分析申报税源的真伪•实现方法:指标逻辑关系和规律性 营业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四)税收经济关系合理性•与计税收入比:比照税法适用税率;•与经营收入比:比照同业税负规律。
分析税源真伪•经营收入的真伪;•计税收入的真伪;•经营收入与计税收入的关系;•开展同业规律的因素分析营业税分析指标结构分解(五)税源逻辑关系分析•计税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关系•扣除率分析•收入与资产的变动关系•收入与增值的相关关系•收入与经营周期的相关关系营业税分析指标结构分解(六)税负差异因素分析•法定适用税率与测算应交税负•入库率的影响•扣除率对税负的影响•具体指标营业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七)营业税情况分析总结1.有无税:计税收入>0或<02.有多少税:计税收入×代表税率3.税源检验:•逻辑关系:增值、报酬、盈利•同业测算:扣除、计税比例•纵向分析——相关性检验——变化弹性测算——波动规律测算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一)计征特点应纳税额=计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税所得额=企业利润+汇算调增-汇算调减•按季、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盈利规模优惠政策:18、27、33•地域政策:特区、开发区、西北•经济类型政策:内、外资差异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二)税源逻辑关系企业利润=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中会有折旧、工资调整—期间费用中会有广告、招待、捐赠等调整—盈利可能会有弥补前期亏损的调整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三)税收经济关系 ——短期没有调整、没有税基、没有确定的税收经济关系 ——不确定性:以利润作代表性税基、估算征收 ——确定性:定额、定律预缴 分析思路:—重规律分析、轻特殊因素分析—重中、长期分析、轻短期分析—重效益分析、轻税收经济关系分析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四)指标口径 会计核算:成本费用相对较大 税收核算:成本费用相对较小指标逻辑计算关系:成本费用=直接材料+(职工人数×计税工资) +(固定资产净值×同业折旧率(备案)) +财务费用企业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生产性税金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五)指标相关性分析 销售收入与利润的相关分析 增加值与利润的相关性分析逻辑关系分析:•一般情况,利润变化弹性>1——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关系——折旧固定、报酬相对固定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六)逻辑关系分析:决定性因素耗用材料 销售收入增长,材料变化弹性>1,利润弹性<1 销售收入增长,材料变化弹性<1,利润弹性>1 增加值增长,利润变化弹性>1 纵向成本费用增长,材料无增长,可能隐蔽收入,多列费用支出; 同业成本费用率过高,可能隐蔽收入,多列费用支出;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七)测算指标:•材料消耗率、材料消耗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变动率;•增值率、增值变动率;•利润率、利润变动率;•收入变动率;•盈亏与净资产变动相关关系。
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八)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十)逻辑关系举例——利润与资产的关系•损益表:期间表•资产负债表:时点表•资产=负债+权益•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资本+(收入—成本费用—税金)企业所得税分析指标及方法(九)企业所得税情况分析总结1.有无税:利润>0或<02.估算税:利润×适用税率3.税源检验:•逻辑关系稽核:利润与资产•同业规律测算:增值、消耗•纵向分析——相关性检验——变化弹性测算——波动规律测算税种评估关联性分析(一)•理论上:各税种评估指标自成体系•操作上:充分利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税种评估关联性分析(二)•关联性:1.间接税的税基就是直接税税源的源头 收入 增加值 利润 计税所得额2.简接税的评估增值直接作为直接税税基征税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及附件3.价外税:评估增值直接计征补税4.价内税:评估增值减补征税额后计征补税5.成本费用减少:全额计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微观分析采集指标(一)利润表数据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微观分析采集指标(二)资产负债表数据指标•资产合计•负债合计•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折旧微观分析采集指标(三)其他统计数据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中直接材料•全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工业销售产值•产成品•从业职工人员微观分析采集指标(四)纳税申报数据指标•计税销售额•计税收入•减、免、退税涉及收入•产品产、销、出口量•应纳税额•减、免、退税额•入库税额•期初、末未交税额数据分析应用方向•为收入分析服务 •为税收政策服务•为税收征管服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参考教科书•《当代税源管理新论》人民出版社——卢仁法组织计统司、征管司编写•《税收监控管理及数据应用分析》——计划统计司焦瑞进主编•《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及方法》——计划统计司组织课题组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