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沟》教学案例.doc
5页让学生在读中悟,说中练—《葡萄沟》教学案例《葡萄沟》是一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文章读过之后,令人陶醉,令人向往课文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茂密、果实的的色美味甜、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的制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我在指导学习《葡萄沟》一课时,采用情境教学,教师在旁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对葡萄沟的向往,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真实课堂】片段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好吗?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了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葡萄)“你们爱吃葡萄吗?” “对呀,香甜的葡萄多么诱人哪!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水分最甜的,要数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葡萄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情境 (晃动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葡萄沟旅游团”,拿着一个小喇叭对同学说)欢迎加入我们的“葡萄沟旅游团” !老师呢,就做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通往那个神秘、诱人,令人向往的地方。
不过,我还要请一些小导游做我的助手,在必要的时候帮帮我,哪些同学愿意?并且,我们还请来一位好朋友跟我们一起上路,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它就是我们的书本,请翻开课文97页 片段二、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师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然后深情地叙述)在金秋的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葡萄沟的旅游客车啊,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觉得心旷神怡;一阵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让我们仿佛闻到了葡萄的芬芳这时,车上的导游开始工作了师拿起小喇叭,诵读课文的第一段 【评析: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导游”深情的讲述,这是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坐上了旅游客车,并在脑海中想象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1、听了导游的介绍,你听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那你想去吗?看来我这个导游的第一关很顺利地通过!你愿意做小导游来试一试吗?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介绍的呢? ”学生有滋有味、像小导游一样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自由训练,然后再点名读) 【评析:从“你听懂了什么”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自己能复述出来,还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老师范读后,学生做“小导游”有滋有味读第一段,初次体验做导游用什么语气和感情说话,也是一次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
3、“经过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来到了葡萄沟,让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旅游景点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图标)“我们要游览三个地方,一是山坡的梯田,二是到维吾尔老乡家做做客,三是到葡萄沟的阴房去参观你最想了解葡萄沟的什么地方?你最想去哪儿?”由学生自由选择4、“嗯,看来大家各有各的打算,这样吧,大家就分头游览,在课文中找到你最想去的地方体验体验,读一读等一会,你做小导游,再把你的收获和感受说给大家听!” 5、让学生自由地、有滋有味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评析:通过图片和导游的介绍,同学们刚才的“旅游”感觉更真实了,并且能自己选择旅游地点,对他们来说更新奇了这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片段三、集中汇报,合作练说 (师拿着小喇叭做喊状)“分头游览结束了,大家集合了!” (一)梯田 1、“刚才谁在课文中去过梯田上的凉棚?给大家介绍一下!”(点名读,出示课件一) (1)葡萄的枝叶长得怎么样? (2)(板书“枝叶茂密”)那“茂密的枝叶”是什么样的? (3)(出示图一)“大家说得真好!刚才有位爱画画的同学去了梯田,还给我带回一张画,你觉得这是你看到的、想象中的凉棚吗?” (4)说说凉棚到底是什么样的? (5)老师帮学生加上去。
贴图,见图二) 【评析:“你在梯田上看到了什么?”这个环节是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一个说话训练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学生理解了“茂密”的词义学生明白了在“游”的过程不仅要仔细观察,还要认真思考带入情境并不是目的,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要充分利用他们进入情境的感受、情绪,来理解课文,掌握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 2、“葡萄的枝叶长得这么好,那到了九月,葡萄肯定长得更好了!哪一个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葡萄呢?(出示课件二) (1)请一位导游介绍 (2)听了他的介绍,你知道了葡萄长得怎么样?是从哪个词语听出来的?(板书:葡萄多) (3)还有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葡萄美) (4)生读课文中描写葡萄美的句子,师出示课件二,让同学欣赏葡萄的美5)“葡萄沟的葡萄就是与众不同, 颜色那么多,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五光十色) “哪个小导游能用别的词语来表达?”(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6)“是啊,多美的葡萄啊,看到这么美的葡萄,置身于这样的凉棚中,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那大家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评析:终于看到了葡萄,同学们对葡萄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说说自己在葡萄架下的感受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了想象思维。
(二)老乡家 1、“刚才谁去过老乡家做客?哪个小导游来说一说?”(点名读一读相关段落) 2、“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觉得葡萄沟的老乡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3、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听出来的? (准会 最甜 吃个够 )4、教师在课件上给这些词做上重音符号 5、指导朗读:“刚才这位小导游介绍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把这些词语读得突出一些,你来试一试!”(全班齐读这一节) 6、刚才有个小朋友去了老乡家,拍下了一张精美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照片)7、没有去过老乡家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张照片有什么想问的吗?(请一生扮演老乡,其余生扮演客人,进行想象说话对话训练) 【评析:教师利用情境为学生创设了交谈的环境,提供了对话的空间,“老乡家”的教学过程用一张照片进行想象说话训练,怎样问,怎样答,虽是模拟情境,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默契,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此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浑然一体 (三)阴房 过渡:“我知道同学们肯定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乡的家,热情好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大家去了老乡家以后,一定对今后怎样做个小主人有很深的感受。
现在,老师想问一问去了阴房参观的小朋友,阴房是用来制作葡萄干的,那么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1、 集体朗读有关段落 2、 “有一位去阴房参观的小朋友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摄制下来了,我们来请一名小导游来解说,让同学们边看边听播放动画课件) 3、 “你们弄懂了吗?老师请你们把刚才看到的用动作表示出来,编成一段舞蹈,相信你们自己做得到!” 生纷纷创作,一边读课文这一段,一边翩翩起舞 4、提问:“那这里制作的葡萄干的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葡萄干有名) 【评析:这里把“阴房”一段的重点放在“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看录像,得到视觉上的认识;一边读课文一边用动作演示,既记忆了课文的描述,又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需求 片段四、升华情感,自由练说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 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专门设置交际课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见教学设计),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
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 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吃、唱、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