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第1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五四制.ppt
27页短文两篇短文两篇語文巴金巴金 目录目录情情 境境 导导 入入01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02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03研研 读读 课课 文文04课课 文文 小小 结结05布布 置置 作作 业业06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思想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强化诵读,品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新生》等长篇小说,出版了《将军》《神·鬼·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还魂草》《龙· 虎· 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本文选自《巴金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原载散文随笔集《龙· 虎· 狗》中,写于1940-1941年。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瞬间 浸 旸谷 宁愿 皓月 姮娥hàojìnyángnìnghéngshùn瞬间 :浸:旸谷:皓月:姮娥:一会儿,很短的时间泡在液体里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此处当为作者误记据《列子·汤问》:“夸父不自量,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夸父渴死之地应为隅谷隅谷,日落之地明亮的月亮《淮南子》载:“弈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1.速读课文《日》,理清课文情节日(光热)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我”化飞蛾追求光热的世界第一部分:(第1、2段)由飞蛾扑火联想到夸父逐日,他们都为追求光和热而献出生命为下文议论做铺垫第二部分:(第3、4段)指出“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第三部分:(第5段)“我”甘愿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人生2.速读课文《月》,理清课文情节。
月(寒冷)面对皓月寒光入侵姮娥奔月改变寒冷的世界期盼光明追求理想第一部分:(第1、2段)写望月时的独特感受第二部分:(第3-5段)写月光下清冷的感受第三部分:(第6段)写姮娥奔月的传说,表达心中的愿望与理想1.课文中讲述了几个神话传说? 2.他们分别是什么?研读课文研读课文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因为飞蛾为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夸父为了追求光和热,追逐太阳,渴死在旸谷这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6.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7.在《日》《月》两文中,作者分别用了“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应怎样理解?在《日》中,夸父已不仅仅是远古神话中虚无缥缈的人物,巴金已重新赋予他一个全新的内涵,这就是:我们要像夸父那样,“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虽然“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在《月》中,在姮娥的身上,同样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奔月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总之,这两个神话传说都是为了当时的现实斗争服务的 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速度稍慢,同学们闭目静听,想像其意境,理解文中关键词“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的深刻含义1.立意新颖,道理深刻1)“飞蛾扑火”一般用来比喻自取灭亡可在《日》中,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它象征了为正义事业,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2)“月亮”是自古以来人们歌颂的对象,也是正义和光明的象征可在《月》中,它却是寒冷的,其目的是突出姮娥为改变月光的寒冷、使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不论是赞飞蛾,还是赞姮娥,其目的都是赞美为光明而献身的抗日将士2.象征意义,含蓄深沉本文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出 作者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作者以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象征了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象征那些志士仁人为祖国而轰轰烈烈献身的精神火热的日球象征了光明和崇高的信念。
而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也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课文小结课文小结《日》这篇短文,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月》这篇短文,通过“我”对寒冷月光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们的献身精神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写一篇有关日或月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