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x
8页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现代文秘专业发展的困境,探究基于“互联网+”时代现代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突出培养“1+N”型现代文秘人才、着力培养“双创+”型现代文秘人才、拓展培养“服务+”型现代文秘人才的途径,对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及学生职业规划具有借鉴作用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现代文秘;人才培养近年来,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普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现代文秘专业的困境也较为突出根据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文秘”专业改为“现代文秘”,归属“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相比之前“文秘”专业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新目录中“现代文秘”专业与大类中其它专业可共享一定资源,为该专业的发展拓展了一定的空间但专业创新性成效仍不明显,与大类中其它专业组群逻辑性黏合度较低,与产业链对应性不够突出,难与带动大类中其它专业组成专业群我们处在一个万物互联、不断变革和创新的“互联网+”时代,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迭代,社会需求的岗位也在动态发展中,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也在不断变化中。
未来已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现代文秘专业越来越趋于现代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在人才培养上,惟有主动改变,才能应变万变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需做出那些改变以应变时代的万变呢?一、突出培养“1+N”型现代文秘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等专业化、多元化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作为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文秘类岗位人员,其工作内容逐渐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价值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培养现代文秘类岗位人员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文秘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需适时进行调整与变革,突出培养“1+N”(即文秘职业技能+多类职业技能)型现代文秘人才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修养、职业精神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文秘类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如办文、办会、办事和办公室设备、办公室环境管理、信印管理、库存管理等传统文秘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拓展职业技能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着力培养具有多元跨界、融合创新的“1+N”型现代文秘人才,强化智能办公运用、新媒体运用、信息收集分析与运用、场景掌控能力及差异化的服务能力等,学生在掌握文秘类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要具备文秘类岗位业务所涉及的跨领域、跨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跨界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我们主动突破传统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了毕业生的第三年,也即2020年,我们开始对文秘可雇佣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进行调研,并适时调整文秘专业方向,由传统的文秘专业调整为“商务秘书方向”和“新媒体方向”,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同时,根据专业设置方向的调整,每年对人培方案的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和课程体系进行修订,逐步完善“1+N”型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培养目标上,强化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文秘专业知识、技能和具有较强拓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公共管理与现代服务类职业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公共必修课和基础课强化思政课程、美育、心理健康和劳动教育等,专业核心课强调课程思政、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培养,既开设有文书与档案管理、秘书写作实务、办会实务、现代办公设备等文秘类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又开设了新媒体方案与策划、新媒体营销、摄影与视频制作等“互联网+”办公技能和礼仪形体、花艺茶艺等“综合才艺+”跨学科知识技能课程从这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据第三方专业报告,首届(2018届)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满意度为100%;2020届毕业生在受疫情重创下,就业率仍达98.8%,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为93.98%,相对较高。
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公共管理和商务服务业,从事商务秘书、行政助理、文员、人力资源管理、新媒体方案等一线执行岗位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均以“1”(即文秘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敲门砖”实现了就业,同时,“N”(即相关跨学科知识技能)则对学生跨界完成工作任务和职业晋升拓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行业流向与社会需求契合,供需对接畅通二)着力培养“双创+”型现代文秘人才随着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到来,“双创”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国家提出和深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看,国务院围绕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备,创新创业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重点任务更加明确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而秘书类岗位人员作为辅助领导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服务人员,其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帮助领导突破原有的工作成果,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嵌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系统化的创新创业素质、意识、能力与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三年来我们组织团队,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双创”项目,其中《粤住粤开心》获广东省“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好孩子托管教育服务》获广东省“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还有多个项目在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赢在广州”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中多获奖,在全国高校秘书专业技能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秘书职业技能等赛项获多个一等奖今年7月,文秘专业19级学生参加“双创”项目竞赛,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招聘平台、三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三个维度对文秘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协同发展进行调研,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调研报告及相关视频作品,并以“云端”形式展示项目荣获广东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科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二等奖学生学以致用,以专业双创成果凸显了专业成效三)拓展培养“服务+”型现代文秘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到空前发展,并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比重日益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十四五”和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着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
作为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产业结构升级,特别要适应信息化发展推动下的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始终站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的前沿,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实际,调整文秘专业的发展方向,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特色性,注重针对性、应用性、有效性、操作性,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与实施过程中,现代文秘专业的建设不仅要体现专业特色,把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充分融入其中,切实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同时还要体现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通过完善课程体系的内容、方法建设和实习实训建设、学生发展建设、质量管理建设一系列内容,将应用为先、技能强人、素质导航的办学理念充分融入其中,不断提高现代文秘人才需要的市场辨识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文秘专业人才秉持“产教学研融合成长,政校行企多元共育”的理念,招生的第二年,我们就开始建设文秘创新教学中心,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礼仪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素能并举,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社会服务、文化活动和会务接待工作同时,我们搭建了具有文化服务特色的协同育人平台,是全国职业院校“秘书事务所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全国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秘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与多家现代服务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入专业领域特色企业,共建广生态-慧文秘书事务,构建“产学结合、岗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依托文秘创新实践教学中心,以产业论坛、展会为媒介,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界水果博览会、亚太区域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培训会、中国品牌旅游景区系列活动、粤港澳自然教育活动、省森林旅游文化活动、广东省直单位工作技能大赛成果颁奖、广东设计周“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颁奖会、花海联盟庆典等大型活动,不但提供展品参展,还为活动提供了会务礼仪接待解说等社会服务,在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展现出很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好评,擦亮专业特色招牌,彰显影响,不但大大活跃和丰富校园文化,还为学校赢得较高的美誉度,大大提升了专业的社会服务力和品牌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多元融合,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不断创新与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参考文献:[1]陈丽,李波,郭玉娟,等.“互联网+”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和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7,(5).5-12,27.[2]特格斯.新媒体环境下秘书职能的创新与拓展[J].领导之友,2015,(4).38-39.1 / 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