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细辛的本草考证.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040406
  • 上传时间:2018-05-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细辛的本草考证细辛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由于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 1995 年版中记载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有很大差异;同时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1995 年版均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3g),而目前细辛的临床实际用量不仅超过一钱(3g),甚至可以加大到四至五钱(12~15g)因此有必要对细辛进行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 一、细辛的主要品种 关于细辛的产地,最早见载于《名医别录》,谓“生华阴 ”《本草经集注》曰:“今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 ”《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华州者真 ”《本草别说》曰:“非华阴者不得为细辛用 ”《本草衍义》曰:“今惟华州者佳 ”《证类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上述本草记载 《得配本草》曰:“细辛,产华阴者良 ”《本草害利》曰:“北产华阴者,细而香,最佳《本草求真》曰:“产华阴者真 ”《本草便读》曰:“细辛产华山之北 ”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细辛的产地主要在“华阴”、 “华州”与“华山”,仅《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高丽”。

      考以上本草记载的华阴,即今陕西华山的北面;华州,即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及渭北的下镇附近;华山,亦即今陕西华山[11、12]再考《本草经集注》中提到的高丽,又称高句骊或高句丽,系古代国名,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后为卫氏朝鲜所并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以古高句骊国故地置高句骊县,治所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西 根据以上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产地,结合细辛属(Asarum)植物种类在我国分布和药用情况,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要是品种产于我国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细辛属植物细辛 AsarumsieboldiiMiq.至2于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品种,可能是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辽细辛 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和产于我国吉林、辽宁的汉城细辛 A.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其中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华细辛,辽细辛的中文名称原为北细辛,而汉城细辛的拉丁学名异名原为 A.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中的编写说明第 6 条,予以修订。

      二、细辛的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 《名医别录》曰:“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本草经集注》曰:“用之去其头节 ”《本草图经》曰:“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二月、八月采根,阴干用 ”《雷公炮炙论》曰:“凡使,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 ”《本草衍义》曰:“细辛用根 ”《证类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均沿用了以上的本草记载 《汤液本草》曰:“去芦头并叶 ”《炮炙大法》曰:“拣去双叶 ”《本草汇》曰:“拣去双叶,去头 ”《本草述钩元》曰:“双叶者服之害人,须拣去 ”《得配本草》曰:“拣去双叶者 ”《本草求真》曰:“去双叶者用,双叶服之害人 ”《本草辑要》曰:“拣去双叶者用 ”《本草害利》曰:“二、八月采根纯阳,切去头子 ”《本草便读》曰:“细辛用根 ”关于细辛的加工方法,历代医书中亦多见注文或论述其中注明“去苗”的医书主要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全生指迷方》、 《产育宝庆集》、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陈氏小儿病源方论》、《瑞竹堂经验方》、 《医学纲目》、 《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以及《济阴纲目》等;注明“去叶”的医书主要有《旅舍备要方》、 《小儿药证直诀》、 《普济本事方》、 《传信适用方》、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济生方》、 《活幼全书》、 《丹溪心法》、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增补万病回春》、 《审视瑶函》、 《医宗说约》、 《医家四要》等;注明“去苗叶”的医书有《圣济总录》和《医宗必读》。

      此外, 《女科百问》载:“去芦 ”《医学入门》载:“去土及芦、叶、头3节 ”《医学启源》载:“去芦并叶 ” 根据以上历代本草和医书的记载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部2.细辛的传统采集季节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3.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即“苗”、 “叶”)和根头部的根茎(即“头节”、 “头子”、“芦头”)4.历代医家的经验处方中所用的细辛均是以根部入药 三、细辛的用量 《本草纲目》引《本草别说》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线 ”,并在细辛条附方项的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方中曰:“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其中实含细辛三分之二钱),柿蒂汤下 ”《得配本草》曰:“其性极辛烈气血两虚者,但用一二分,亦能见效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钱,真气散,虚气上壅,一时闷绝 ”《本草求真》曰:“所用止宜几分 ”《本草害利》曰:“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 ”以上历代本草所载细辛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由于传统药用细辛在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此时其根部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其药用化学成分的含量也比较高;同时在细辛的传统加工方法中,要除去非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所以其用量比较小。

      根据笔者赴部分细辛产地调查,目前由于药材收购部门对细辛要求收购全草,而挖全细辛的地下须根比采全其地上部分及根头部根茎要困难一点,因此药农大都在细辛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季节采集,所采细辛多数叶全根残同时,根据笔者在安徽的芜湖、合肥、蚌埠、安庆、宣城等地进行抽样调查,目前临床上实际用量超过一钱的细辛,主要是因采集不当而须根残缺、地上部分与根头部的根茎较完全的细辛 A.sieboldiiMiq.及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的干燥全草,故其用量必然超过历代本草和中国药典 1995 年版规定的传统细辛用量 4四、细辛的原植物形态与鉴定 1.细辛 AsarumsieboldiiMiq.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直径 2~3mm,节间长 2.5~11mm,有多数须根叶基生,通常 2 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11cm,宽 4.5~13.5cm,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全缘,表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背面仅脉上被毛;叶柄长 8~18cm,光滑无毛;芽苞叶圆肾形,长与宽各约 13mm,边缘疏被柔毛。

      花单生,紫黑色;花梗长 2~4cm;花被管钟状,直径1~1.5cm,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顶端 3 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 7mm,宽约10mm,直立或近平展,不反折;雄蕊 12,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花柱 6,较短,顶端 2 裂,柱头侧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 1.5cm,棕黄色花期 4~5 月,果期 6 月分布于陕西、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四川等地有栽培 2.汉城细辛 Asarum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 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表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分布于辽宁和吉林两省东南部,辽宁有少量栽培 3.辽细辛 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与细辛和汉城细辛主要区别特征: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脉上有短毛, 有时其它部分亦疏生短毛,背面全部密生短毛;叶柄无毛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辽宁有栽培 以上细辛属原植物分类检索表 1.花被裂片直立或近平展,决不反折;叶片顶端短渐尖,表面通常散生短毛。

      2.叶片背面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柄无毛…………………………………………………细辛 2.叶片背面通常密生较长的毛;叶柄有毛……………………………………………5汉城细辛 1.花被裂片在开花时由基部向外反折;叶片顶端急尖或钝,表面仅脉上有短毛,背面全部密 生短毛;叶柄无毛…………………………………………………………………………辽细辛 五、讨论 根据以上考证,细辛 A.sieboldiiMiq.在我国应用历史最悠久,分布范围广泛,蕴藏量丰富,是传统药用细辛的主要品种历代本草明确规定细辛以根部入药,初春二月或仲秋八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根头部的根茎同时历代本草和医书规定细辛的用量标准不超过一钱,均是指以根部入药的细辛因此,可以认定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 然而,在中国药典 1995 年版中,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药用部位为全草,采集季节为其地上部分茂盛的“夏季果熟期或初秋”,并且没有记载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的细辛传统加工方法由于中国药典 1995 年版仅片面沿用传统细辛的用量标准 1~3g(不超过一钱),而没有继承传统细辛的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以致影响了目前细辛的临床应用疗效。

      为了正确继承使用历代医家以细辛组方的经验处方,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今后新版药典规定细辛的主要品种(第一来源)为细辛(A.sieboldiiMiq.),药用部位为根,采集季节为春、秋两季,并在其加工方法中明确规定除去地上部分和根头部根茎通过考证,还可以认定,中国药典 1995 年版以“细辛”为名所记载的细辛全草并非传统药用细辛,其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均与传统药用细辛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目前在临床上其实际用量多达 12~15g,远远超过历代本草和中国药6典 1995 年版所规定的细辛用量标准可见细辛全草系中药材“新增品种”,如保留应用,建议将其另立一药,按其药用部位定名为细辛草,并适当加大其用量标准,以免与传统药用细辛相混淆 至于中国药典 1995 年版收载的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和汉城细辛A.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虽然可能是《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产于“高丽”的细辛品种,但《本草经集注》中所载的细辛均以其根部入药,这亦与中国药典 1995 年版规定以其全草入药而不同。

      据现代研究证明,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 中所含的挥发油种类及总含量,均与细辛 A.sieboldiiNiq.有一定差异为便于制订药品质量和用量标准,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有效,建议将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和汉城细辛A.sieboldiiMiq.f.seoulense(Nak.)C.Y.ChengetC.S.Yang 的干燥根另立一药,按其产地定名为东北细辛 此外,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尚有其它各类“土细辛”混作细辛药用,其植物来源十分复杂,其中有的疗效差,有的甚至无效,这是影响细辛在临床应用疗效的又一个原因笔者认为,对“土细辛”中的伪品应予以取缔,而对其中混乱品种则应予以澄清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1995 年版.一部.广东科技出版社等.1995:19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