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辩证法-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doc
8页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第一节第一节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 1、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 科学的技术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科学的技术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大量技术手段和工具,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大量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越来越依赖于实验技术上的突破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越来越依赖于实验技术上的突破 技术的科学化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的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而技术的科学化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的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为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为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导源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导源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 “科学科学 ←→←→ 技术技术 ←→←→ 生产生产 ”的体系结构的体系结构 古代古代 “生产生产 —→→ 技术技术 —→→ 科学科学 ”的结构模式的结构模式 :科学处于萌芽期和初成期,技术水:科学处于萌芽期和初成期,技术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是弱相关的。
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平低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是弱相关的生产实践是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较之生产与科学的关系,生产与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较之生产与科学的关系,生产与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 近代近代 “科学科学 —→→ 技术技术 —→→ 生产生产 ”结构模式结构模式 :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科学技术与生产: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联度较高科学实验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来源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的关联度较高科学实验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来源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并且科学往往走到技术的前面,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凸显紧密,并且科学往往走到技术的前面,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凸显 现代现代 “科学科学 ←→←→ 技术技术 ←→←→ 生产生产 ”结构模式结构模式 :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联度极强,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一结构模式为三位一体与生产的关联度极强,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一结构模式为三位一体的双向、动态结构模式的双向、动态结构模式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小科学的典型特点:处于自由研究时期,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科学家个人的智小科学的典型特点:处于自由研究时期,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科学家个人的智力活动。
科学家自己解决研究经费,自己制造仪器设备,自己进行自由选题科学家自己解决研究经费,自己制造仪器设备,自己进行自由选题 大科学:依照现代工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的科学大科学:依照现代工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管理的科学 背景:背景:• 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综合性大课题的出现,要求跨公司、甚至跨国的协作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综合性大课题的出现,要求跨公司、甚至跨国的协作• 项目经费巨大,仪器设备复杂,情报资料众多等等,使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项目经费巨大,仪器设备复杂,情报资料众多等等,使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国家化甚至国际化国家化甚至国际化 代表: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世代表: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世界各国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界各国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 美国科学家美国科学家 》》 不同版本记载的科学家人数不同版本记载的科学家人数及其变化(及其变化( 1960年数据略去社会科学年数据略去社会科学 )) 加速器费用变化表加速器费用变化表 在大科学时代在大科学时代 ,科学技术全面体制化科学技术全面体制化 .科学技术活动从个人或少数人的研究发展科学技术活动从个人或少数人的研究发展为大规模的集体事业。
使得科学技术这种社会建制内部结构及其与其他社会系为大规模的集体事业使得科学技术这种社会建制内部结构及其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统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科学技术政策和科学技术管理成为日益重要的社会因素科学技术政策和科学技术管理成为日益重要的社会因素 “大科学大科学 ”以知识化为标准全面改变社会基础设施,走向知识社会成为必然趋向以知识化为标准全面改变社会基础设施,走向知识社会成为必然趋向4、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兴起、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兴起 工业研究实验室的特点:工业研究实验室的特点:• 集研究与开发于一身,利用新科学技术成果,直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集研究与开发于一身,利用新科学技术成果,直接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促进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 • 在组织形式上,主要由基础研究部门和技术开发部门组成在组织形式上,主要由基础研究部门和技术开发部门组成 • 在基本任务上,它的目标是创新,只有依靠创新,企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在基本任务上,它的目标是创新,只有依靠创新,企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主要资料来源:阎康年,卡文迪什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河北大学出版社。
主要资料来源:阎康年,卡文迪什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河北大学出版社 卡文迪什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系级物理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系级物理实验室 它从它从 1871年创立至今年创立至今 120多年中成就斐然,培养了大批优秀科学人才,并因传统多年中成就斐然,培养了大批优秀科学人才,并因传统浓厚,学风优良而声名卓著浓厚,学风优良而声名卓著卡文迪什与卡文迪什实验室卡文迪什与卡文迪什实验室实验室的历任卡文迪什教授实验室的历任卡文迪什教授 J.C.麦克斯韦,麦克斯韦, 1871-1879,电磁理论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奠基人电磁理论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奠基人 ; J.W.斯特拉特斯特拉特 (即第三代瑞利勋爵即第三代瑞利勋爵 ),1879-1884,近代声学理论的奠基人近代声学理论的奠基人 ; J.J.汤姆逊汤姆逊 ,1884-1919,电子发现者电子发现者 ,物质电结构理论提出者物质电结构理论提出者 ; E.卢瑟福卢瑟福 ,1919-1937,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放射性元素衰变规律 \原子有核模型原子有核模型 \元素人工嬗变的发现元素人工嬗变的发现者者 ; W.L.布拉格布拉格 ,1938-1953,X射线晶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射线晶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 N.F.莫特莫特 ,1954-1971,提出了非晶半导体理论提出了非晶半导体理论 ; A.B.派帕德派帕德 ,1971-1982,以修改伦敦的超导体电动力学理论和提出金属晶体费米以修改伦敦的超导体电动力学理论和提出金属晶体费米面而闻名面而闻名 ; S.F.爱德华兹爱德华兹 ,1984-1995,在凝聚态物理理论和多体聚合物物理方面成就卓著在凝聚态物理理论和多体聚合物物理方面成就卓著 , R.H.弗仑德弗仑德 ,1995- , 在光电子学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研究上已经引起国际性的在光电子学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研究上已经引起国际性的关注关注 . 卡文迪什实验室是电磁理论卡文迪什实验室是电磁理论 \气体放电理论气体放电理论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 \核物理核物理 \晶体物理晶体物理 \分子生分子生物学和射电天文学的发祥地物学和射电天文学的发祥地 ,成为对新型半导体材料成为对新型半导体材料 \超导体和凝聚态理论等做超导体和凝聚态理论等做出重要发展的场所出重要发展的场所 . 在这里在这里 ,发现过电子、中子、正电子、脉冲星、发现过电子、中子、正电子、脉冲星、 DNA双螺旋结构、非晶体半导体双螺旋结构、非晶体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等。
和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等卡文迪什实验室成就(卡文迪什实验室成就( 2)) 该实验室发明过对核物理、粒子物理学、化学、晶体和射电天文学天体研究有该实验室发明过对核物理、粒子物理学、化学、晶体和射电天文学天体研究有重大作用的仪器和设备,如云室、质谱仪、加速器、重大作用的仪器和设备,如云室、质谱仪、加速器、 X射线摄谱仪和射电望远镜射线摄谱仪和射电望远镜等 该实验室在科学史上培养出了该实验室在科学史上培养出了 25位诺贝尔获得者、上百个皇家学会会员、位诺贝尔获得者、上百个皇家学会会员、 4个皇个皇家学会主席、家学会主席、 6个大英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出了个大英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出了 3个勋爵,个勋爵, 23个爵士为英国和个爵士为英国和世界各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著名物理学教授世界各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著名物理学教授研究方向的变化研究方向的变化 1871年到年到 1999年,卡文迪什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曾经年,卡文迪什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曾经 5次发生主要研究次发生主要研究方向的转向方向的转向 1,, 1871年到年到 1919年,从电磁学的电标准测量研究转向辐射研究涉及三年,从电磁学的电标准测量研究转向辐射研究。
涉及三位卡文迪什教授:他们是迈克斯韦(研究电磁学)、瑞利勋爵(测量电标准)位卡文迪什教授:他们是迈克斯韦(研究电磁学)、瑞利勋爵(测量电标准)和汤姆逊(气体放电研究)和汤姆逊(气体放电研究) 2,, 1919年到年到 1938年,从辐射研究转向原子核的人工嬗变和元素转化研究涉年,从辐射研究转向原子核的人工嬗变和元素转化研究涉及一位卡文迪什教授:他是卢瑟福(研究核物理)这次转变恰逢物理学革命,及一位卡文迪什教授:他是卢瑟福(研究核物理)这次转变恰逢物理学革命,卢瑟福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工作培养了卢瑟福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工作培养了 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3,, 1938年到年到 1954年,从核物理转向多研究方向时间横跨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从核物理转向多研究方向时间横跨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一位卡文迪什教授:他是布拉格(研究涉及一位卡文迪什教授:他是布拉格(研究 X射线晶体物理学)在这个转变期射线晶体物理学)在这个转变期间,形成了核物理、分子生物学、射电天文学、金属物理、晶体物理和超导体间,形成了核物理、分子生物学、射电天文学、金属物理、晶体物理和超导体等研究方向并且出现等研究方向。
并且出现 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54年到年到 1971年,从多研究方向转向以固体物理为主的研究方向涉及一位年,从多研究方向转向以固体物理为主的研究方向涉及一位卡文迪什教授:他是莫特(研究固体物理)在此期间,卡文迪什实验室走上卡文迪什教授:他是莫特(研究固体物理)在此期间,卡文迪什实验室走上了与工业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以固体物理研究为主导的新轨道了与工业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以固体物理研究为主导的新轨道 1971年到今天,从固体物理向凝聚态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转变涉及三位卡文年到今天,从固体物理向凝聚态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转变涉及三位卡文迪什教授:他们是派帕德(研究固体物理和超导体物理)、爱德华兹(凝聚态迪什教授:他们是派帕德(研究固体物理和超导体物理)、爱德华兹(凝聚态物理)和弗伦德(光电子学)物理)和弗伦德(光电子学) 研究者对此研究者对此 5次转向,提出了次转向,提出了 6点经验点经验 转变为转变为 6个思考:个思考: 主要研究方向的转变和决策,是否要综合考虑一个科研组织从事的现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转变和决策,是否要综合考虑一个科研组织从事的现有学科发展的优劣以及国内外科学、技术与产业的需要?卡文迪什实验室主要研究发展的优劣以及国内外科学、技术与产业的需要?卡文迪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