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降工增效助推桑植白茶产业发展的思考.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285266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7.1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降工增效助推桑植白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彭发斌 张帆?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会议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桑植白茶产业现阶段的相关资料,阐述了桑植白茶发展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在提升生产机械化、基地高质化、加工科学化、扶持多样化等方面降工增效和助推桑植白茶发展的策略关键词:桑植白茶;优势;问题;降工增效;新策略:S571.1 :A:1006-060X(2020)04-0084-04Reducing Labor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angzhi White TeaPENG Fa-bin1,ZHANG Fan1,2(1. Sangzhi County Party Committee Office, Zhangjiajie 427100, PRC; 2.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Abstract: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Sangzhi white tea industry at the current stage have been collected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on-the-spot surveys, conference discussion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Sangzhi white tea development have been elaborated. The strategy of reducing labor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promoting high-quality bases construction, perfecting scientific processing, and offering diversified support for promoting Sangzhi white tea development.Key words: Sangzhi white tea; advantages; problems; reducing labor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new strategies茶叶产业是桑植县农业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桑植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市场化工作,实施“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战略,打造桑植白茶品牌,桑植县茶叶产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基地规模、加工产能和产品销售都进入快速推进期2017年,桑植县初步形成以桑植白茶为主,大鲵、中药材、蔬菜、烟叶、蜜蜂等“一主多特”的农业产业体系,桑植白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阶段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制约着桑植白茶的发展针对现阶段桑植白茶生产实际情况,从产业各环节上降工增效将为桑植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1 桑植白茶产业发展优势1.1 桑植白茶初具规模桑植县现有茶园面积约4 600 hm2,基本形成以八大公山大宗茶叶产业园、人潮溪名优茶叶产业带和洪家关休闲茶园片为核心的“一园一带一片”的发展格局[1],建成八大公山镇和人潮溪镇2个666.7 hm2(万亩)乡镇桑植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22家,大户55家现有茶叶粗加工厂46家,年产茶叶2 500 t以上白茶粗加工产能分布较为合理,基本覆盖主要产茶区白茶加工技术标准统一,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茶农可分散加工,同时还可采摘夏秋季鲜叶,提高茶园的收益。

      1.2 品牌打造卓有成效2016年以来,桑植县全力打造“桑植白茶”县域公共品牌,与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签订白茶战略合作协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培植三鹤园、天子银毫、洪家关、西莲云雾[2]、帅湘红、土家秘罐茶、乡滋味等商标特色品牌2017年,桑植县获“湖南十强生态产茶县”称号2018年,桑植白茶入选“五彩湘茶”,获“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金奖”和“袁隆平特别奖”,桑植白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1.3 产业规划清晰明确桑植县计划到2022年,实现“双十目标”,茶叶建设围绕澧水流域、溇水流域形成两大片区,以公路沿线布局,形成陈家河为核心的陈家河—沙塔坪—龙潭坪666.7 hm2茶业带,以官地坪为核心的人潮溪—官地坪(长潭坪)666.7 hm2茶业带,巩固老茶区,发展新茶区,实现茶叶基地总面积6 666.7 hm2、产值达10億元的产业目标2 桑植白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桑植白茶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茶叶产业效益不佳,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产业经济效益不高根据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3],2018年全国茶园面积296.67万hm2,产量243万t,毛茶产值仅1 680亿元左右,经济效益为5.70万元/hm2。

      桑植县2018年共有茶园4 333.3 hm2,年产量1 600 t,综合产值1.9亿元,经济效益为4.35万元/hm2;2019年共有茶园4 600 hm2,年产量1 700 t,综合产值2亿元,经济效益为4.35万元/hm2目前,桑植县白茶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只有全国茶园平均经济效益的76.3%,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2.1.1 茶叶基地规模小,产业效应难形成 桑植县目前现有茶园仅4 600 hm2,茶叶基地覆盖面小,没有较大规模的茶园基地,且基地分散,未能连片,不能形成规模效益[4];加之交通运输不便利,造成极大人工运输成本2.1.2 作业机械化水平低,茶园收益受制约 国内高度发展的产茶区机械化、标准化程度较高(如湖北省鹤峰县)种植方面大部分使用耕机整地,培管方面已大规模使用遮草布、地膜、除草机等,采茶环节除春茶手采,其余机采茶叶一季单产6 000~7 500 kg/hm2,每年采摘3季,双人采茶机一天可采茶1 000~1 500 kg,机采产量约为手采的20~30倍;加之种植和除草推行机械化,大大降低用工数量,以致经济效益增高相比之下,桑植山区地势崎岖,茶园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上[5],多数茶园种植、除草、采茶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尤其是到了采茶季节很多地方严重缺乏采茶人员,有时单季有茶无法全部采摘,大部分茶农只采摘1~2季,严重影响茶园生产效益。

      2.1.3 茶叶加工企业少,农户种茶收益受影响 桑植县目前茶叶加工厂仅46家,平均每100 hm2茶业基地才有1家加工厂,且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毛茶生产量较小,导致鲜叶收购弊端较多,影响农民种茶积极性和收益2.2 有机茶园建设滞缓桑植县茶园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有机茶园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仅有部分荒山野茶可以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茶园面积的增长还比较缓慢,茶园综合管理水平不高,茶园建设仍处于被动应付而非主动规划管理的初级阶段,全过程、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形成,也不符合当前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持续发展的趋势当前,如果桑植县不大力倡导有机茶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今后必将加大人力、物力成本2.3 茶业龙头企业少,产业带动能力较弱目前桑植县茶业省级龙头企业仅有1家,作为茶叶主导县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且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还较差,销售渠道狭窄,开拓能力不够,带动农户和加工厂增效能力弱3 桑植白茶产业发展途径推动桑植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在降工增效上做文章、下力气结合现阶段桑植白茶发展实际情况,从“机械化、高质化、科学化、多样化”上降工增效,将有利于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提升群众种茶积极性,促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在提升生产机械化上降工增效3.1.1 机械化茶园基地建设与改造 预计到2020年,桑植县将按照机械化操作标准规划和设计,建设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茶园666.7 hm2此外,根据不同种植年份,按照机械化技术标准,分别进行补植、改植、整形等,分年度改造老基地3.1.2 大力推广“机器换人” 茶叶采摘时,采用机采方式代替人工采摘,可提高采茶农户和加工厂日收益经调研发现,桑植县主要产茶区人工、机采鲜叶日均量及日均收益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茶农从粗叶采摘中收益最大,而机采粗葉收益大于人工采摘机采粗叶与人工采摘不同等级鲜叶相比,农户日收益最高可增加12.3倍加之机采后,随着采摘次数增加,茶叶产量随之增加1.0~1.5倍,农户每年增加1.50~2.25万元/hm2加工厂日收益调研(如表2所示)发现,按照桑植县湘丰白茶有限公司收购干茶(4 kg鲜叶生产1 kg干茶)价格计算,即芽头800元/kg,一芽1叶160元/kg,一芽2叶60元/kg,粗茶22元/kg,收购粗叶利润提高了900%,且采用机采后人工费、加工厂加工费及收购管理费用都大幅下降茶园培管时,使用耕整机、开沟机、除草机、修剪机等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同样可以增加茶产业经济效益。

      以耕整机为例,一台耕整地机的效率为1.00~1.33 hm2/d,而使用耕牛只能整地0.10~0.13 hm2/d,机耕功效是耕牛功效的10倍除草机主要用于大行除草,一台除草机可以除草0.67 hm2/d,而人工除草效率为666.7 m2/d,效率比也是10∶1传统撒施和滴水线施肥人工成本较高,人均施肥效率为0.13~0.20 hm2/d,采用工具施肥(施肥箱子)的人均施肥面积为0.40~0.47 hm2/d,工具施肥能明显提高施肥效率,从而减少工人费用因此,须大力推广茶园改造、施肥、采摘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白茶产业效益3.1.3 大力培养机械能手和组建劳务组织 由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分队经营”的模式,组建生产服务队,每队2~3人,面积与人员比例按10∶1配备机械作业能手,组织各环节生产技术培训合作社负责管理内部事务,协调对外关系,统一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安排作业,各服务队在合作社指导下,独立开展业务,构建“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生产格局,破解规模化发展带来的雇工难题,同时,也给缺乏劳动力的农民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稳定增收的渠道3.2 在提升基地高质化上降工增效3.2.1 适度规模化建设 适度扩大规模,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

      针对桑植白茶产业基地规模小等问题,适度规模化建设茶园,并尽量连片,形成规模效应,不能连片的要实行组团式发展与此同时,基地建设既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2020—2022年,在“一园一带一片”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茶叶园区的壮大和拓展,重点在龙潭坪、沙塔坪、陈家河、廖家村、芙蓉桥、官地坪、走马坪等乡镇连片布局,重点推进,打造多个“茶叶重镇”,确保到2022年建成6 666.7 hm2的高标准茶园3.2.2 推进标准化建设 加快建设茶园培管、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茶叶规范化种植基地及加工厂,确保桑植白茶生产各环节有规可循如茶园套作,茶树的成长期至少需要2 a时间,在茶陇两边套种轮作玉米、蔬菜,套种时,密度应合理,与茶树之间需保持适当距离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应尽快采收,并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一方面能起到遮阳保水肥土的效果,调节茶园小气候,进而提高茶叶的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