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解益智300题益智题库(阅读题).docx
10页一、书的美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来尔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 ——约翰生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二、爱因斯坦的“读要点”读书法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伟大的物理学家,著名的相对论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他的读书方法也很独特,他提出了“读要点”法 “读要点”是阅读普通读物和参考书的一个重要方法。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在所阅读的书本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即要点),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这就是抛掉使大脑负担过重和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的“读要点”读书法可分为“总、分、合”三个步骤 一、总所谓总,就是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读一读目录(短篇的可读全文),以概括了解本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形成对全书的总体印象,做到提纲挈领,心中有数 二、分所谓分,就是在读书籍目录的基础上,逐页(或逐节、逐段)但不是逐字地读正文略读时,除进一步熟悉书中的大、小标题外,还须注意那些加了框边的要点、黑体字和有特殊标记的字、句、段,以及有自己根据学习目的认为需要掌握的内容这些往往就是每节的关键所在 三、合 所谓合,就是在翻检略读全书后,头脑中已有了许多具体的印象,有必要把它条理化、系统化,使自己的认识与材料结合起来因此,读完全书后一定要回过头来再仔细读一遍目录,并加以认真思考、综合,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1、请你运用爱因斯坦“读要点”的读书方法读这篇短文,说说他的读书方法分哪几个步骤。
2、文中有“阅读”、“略读”等词,“读”有多种多样的读,请把下面各种“读”与它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阅读略读朗读默读诵读通读审读宣读从头到尾阅读全文在集会上向群众大声地念(布告、文件等)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出声地念(诗文)简单、略微地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不出声地读审查性阅读 三、我爱家乡的柳树春天来了,我的家乡一片绿色,非常美丽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柳树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河边成排的柳树的枝条上就绽开了嫩芽,黄黄的,青青的她告诉我们,温暖的春天来到了她展开嫩绿的枝条欢迎南来的小燕子 渐渐地,柳树更加绿了,棵棵翠色欲流,家乡成了“绿色的世界”微风吹来的时候,柳树那柔软的枝条随风飘荡,像是绿色的瀑布这时我就会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就是这样把我的家乡打扮得这样美丽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摘一些柳条编成一顶顶小草帽瞧,戴上多漂亮,多神气!我们戴着柳条帽做解放军打敌人的游戏,玩得真是开心!大起来了,知道不该去摘柳条编草帽,如果我们为了编草帽把她美丽的“长发”摘光,那她怎么为我们遮阴挡风呢? 柳树不但像其它树那样,在夏天给人们当“凉亭”,供人们乘凉,为人们净化空气,装扮大自然,柳树最大的特点是她的生命力很强,不像一些奇花异草那样娇气,她只需一些泥土和水分就能成活,长成大树。
所以古时候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话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柳树,我更爱她那很少索取,无私地为人们奉献的品格1、从文中找出另外三个表示“绿”的字——————2、从文中找出一意思相反的词索取————3、写出柳树的品格————————————————————————————4、“她展开嫩绿的枝条欢迎南来的小燕子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5、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叙述句如果我们为了编草帽把她美丽的长发摘光,那她怎么为我们遮阴挡风呢?———————————————————————————————————四、盲人、聋子和歪脖子 有一次,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一个歪脖子同去看戏观看中,盲人说:“今天的戏,演员唱得不错,但做得不好聋子说:“不,今天的戏演得很好,唱得差劲歪脖子说:“你们两人说得都不对今天的演员唱功、演技都很好,可惜戏台是歪的读短文想文章意思,从下面选择最佳答案(在正确的句后括号里打“√”) ①聋子的话是对的 ) ②聋子的话错了,盲人的话对 ) ③盲人、聋子的话都错了,歪脖子的话对 ) ④他们三人都凭个人的感觉对事情下结论,而感觉常因自身的弱点而使判断失误。
√)五、竹书架 与爸爸的书橱相比,我的竹书架虽然差多了,但是工艺还是不错的你看,它身高跟我的个儿差不多,构造很简单四根柱子都是四厘米左右粗的老石竹,顶端弯弯的圆弧是用细竹竿做成的竹书架上下共四层,每层都是竹片铺成的,细细一看,竹片上还有色彩斑斓的花纹看来竹书架的制作者技艺是不一般的 我把各类课外读物放在竹书架最高层,以便“登高望远”第二层放置学习工具书,如字典、词语手册等,一有不懂之处,我就找它们帮助解决第三层是放我订阅的《小学语文报》、《小学数学报》等报刊的天地,我常常从它们那里汲取所需要的营养底层是我放奖状、奖品和作业本、成绩报告单的地方,它记录着我成长的历史小小一个竹书架,成了我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打心底里喜欢它,感激它1、“我”的竹书架每层各放了些什么?(填表)层次各放了些什么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2、“我”对这个竹书架的看法怎样?———————————————————————————————————六、绿 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没有绿? 初春,在杨柳的枝头,泛出了绿色,那是春天希望的绿 盛夏,在林荫大道,一片片的绿树,映衬着万紫千红的花朵,发着亮光,那是夏天旺盛的绿。
深秋,在树林里,尽管黄叶像蝴蝶一样,飘飘悠悠地飞舞,可樟树,冬青树还是那么绿油油的,那是秋天自豪的绿 隆冬,在大路旁,山坡上,挺立着高大的青松,那是冬天坚强的绿 绿,我爱的绿!它象征着希望,象征着青春,象征着生命1、给下面的字在文章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正确解释后的括号里打√) 泛:①漂浮 )②透出、冒出 )③广泛 )④泛滥 ) 隆:①盛大 )②兴盛 )③程度深、最冷 )④凸出 ) 2、同是树的绿色,作者写出了四种不同的绿请细读短文,说说作者是依托树的什么特点写的,这样写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七、井冈山的早晨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早晨,我在井冈山的茨坪宾馆的窗前,眺望对面那些幽暗环抱的山峰其中,有一个峰顶,最先被透过山外青山而照射过来的一道朝阳的光辉照红了它先是微红的,然后渐红了,殷红了,然后像一朵燃烧的火焰似的火红了,深红了,以至赤红了,以至像一朵迎向天空、含苞未放的荷花紫红了,赭红了,红得耀眼,红得美丽。
一转眼,太阳已升上来了那红色的峰顶也变为翠绿色的峰顶只见翠绿的群峰环抱着茨坪和黎明一切被照彻井冈山上的太阳,比哪儿都更光亮、明净1、读文章填“红”字 井冈山的一个峰顶,先是( )的,然后( )了,( )了,然后像( )了,()了,以至( )了,以至像( )了,( )了,红得( ),红得( )2、读文章末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八、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有多种想一想,下列课文主要用什么方法归纳中心的,用线条连起来1、分析课题;2、分析各段段意;3、分析课文主要的内容;4、找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5、分析事情的意义;6分析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 《我和狮子》《鲸》《秋天来到我家的院子里》《草地夜行》《在炮兵阵地上》《伟大的友谊》 九、你爱书吗?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十、读书要能提出问题 “学问学问,要学在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读书、求知过程中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拥有学问。
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读书和学习,如果不质疑,那就像种了一颗“死豆”,智慧的种子将永远不会萌发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高年级学生要能提出疑难问题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在大学任教时规定,上课之前,学生得先向老师提出在自学教材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提问的水平给分,能把老师问住的给高分…… 读书质疑不是乱提问,问是有要求的如“问要不离课文中心”,“问要由浅入深”问也是有方法的如“质疑十四法”只要从这十四处去质疑,就能达到上述两个要求 下面具体向你介绍读课文质疑的14个方法 1、从课题处质疑,特别是题从眼处质疑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舍身”是什么意思?“暗堡”与“碉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炸?怎样炸?炸的结果怎样? 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董存瑞炸暗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从文章的思路处质疑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分段方便《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可分成“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经过”部分又可分成“请求炸暗堡”、“炸暗堡”、“炸掉暗堡,牺牲自己”三段,因此全文可分为五段。
4、从文章的中心处质疑如董存瑞炸暗堡不惜牺牲自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从文章的重点词、句处质疑如《嘱咐》中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了母亲的什么? 6、从人物、景物描写处质疑如“夏明翰昂着头,挺着胸,一边大步向前一边高唱《国际歌》这些描写说明了夏明翰的什么?葛洲坝工地夜景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7、从矛盾处质疑猫既“贪玩”又“尽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矛盾吗? 8、从内容没有写完(写清楚)处质疑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中“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这里省略了什么? 9、从语句重复处质疑如《一定要争气》中两次出现“一定要争气”,所指的时间、地点、环境和对象有什么不同? 10、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中为什么要写羊儿、乌鸦回圈。
